劉威 董宇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隨之而來的是對教育經費需求的大量增加。而國家財政對教育撥款有限,高校只能以銀行貸款來彌補教學經費的不足,這導致債務利息成為高校的沉重負擔,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是否有效已經嚴重影響高校發展。
關鍵詞:高校;財務風險; 內部控制;財務風險預警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6-0250-0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跨越式的發展,其擴張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也進行了改革,高等學校的管理模式已經由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無風險管理模式逐步轉化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風險管理模式。因此,建立切實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是當前高校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
一、高校財務風險的內涵及其特征
財務風險可以分為廣義的財務風險和狹義的財務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財務收益發生偏差的可能性。狹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通過舉債方式籌集資金而給企業帶來的財務成果的不確定性。高校財務風險的概念更接近于狹義的企業財務風險,指在一定時期內,高校在運營過程中由于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財務成果與預期收益出現偏差而造成高校財務損失的可能性。我國高校屬于非營利性經濟組織,雖然與企業一樣面臨著由于資金運動帶來財務損失的風險,但是高校財務風險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財務風險客觀存在
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高校也不例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參與競爭的同時,也為財務風險帶來了客觀存在的基礎。由于高校管理者在對待風險認識上的局限性以及其他原因,導致高校在市場競爭中并不占優勢地位,再加上大量的舉債投入,往往面臨破產的危機。
(二)高校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政策調整和學校大量擴招,我國高等學校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完善基礎設施、提高辦學實力,這直接導致學校資金周轉困難,所以高校越來越多地向銀行舉債。合理適度的負債無疑是高校自身發展的催化劑,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的資金運作往往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包括宏觀經濟、時事政治、科技文化等各種各樣的因素。這些因素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使得高校的資金運作也存在風險。
(三)高校財務風險的復雜性
風險本身具有不能完全規避的特征。而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下,引發高校財務風險的原因有很多,風險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由于管理不善,有的是由于管理出現問題,還有的是由于高校領導的貪污腐敗問題等,因此,高校應該采取多種有效的策略應對自身財務風險的這種復雜性。
(四)國家政策更能影響高校財務風險
我國高校是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的是它的經營管理更關注的是社會效應而不是收益最大化。我國高校的大部分辦學經費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因此,國家教育方面相關政策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高校的財務狀況以及財務風險的大小。
二、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
(一) 國家投入不足,高校籌資決策失誤
國家對高校的財政撥款是高校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雖然國家對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比例基本上是逐年增長的,但相對于國內生產總值平均以每年以10%的增長速度來說,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仍然是嚴重不足的。而高校近年來的擴招,雖然可以增加學生學費收入,但這部分資金也大多用于學校規模的擴張以及基礎設施的擴建。國家財政撥款的嚴重不足,使得高校只能通過大規模舉債來為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買單。在舉債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會給高校帶來巨大的還本付息負擔,催生高校產生財務風險。
(二)高校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
完善的高校內部控制應該貫穿于高校整個運營活動的始終,而大多數我國高校的內部控制卻只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第一,我國高校不具備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大部分高校內部機構設置混亂,缺乏獨立的財務風險監督管理部門,這會直接導致高校貪污、挪用公款等案件的發生。第二,高校在實現擴建目標過程中對風險評估不到位,盲目擴張使高校忽略了政府的援助程度和自身的償債能力,使得自身財務風險不斷增加。
(三)財務管理制度實施不到位
高校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編制和控制學校的預算;有效配置并有效利用資產,防止資產流失;加強對學校經濟活動的財務控制和監督,防范財務風險。在以上財務管理活動中,任何一項出現問題都會大大增加高校財務風險。
第一,高校在控制活動中事前沒有進行合理的預算,事中沒有對預算實施過程進行監督,事后又對預算的評價不夠重視。院校兩級管理模式的不統一導致的信息溝通問題,最終導致預算的權威性和有效實施得不到保證。第二,高校會計制度存在問題,財務管理職能落實不到位。高校財務部門一直采用的收付實現制核算方法導致高校已有的負債無法在資產負債表中完全顯示出來,低估了高校負債,也就低估了高校財務風險。
三、關于我國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幾點對策建議
(一)完善高校貸款管理
1.合理確定貸款規模
高校的貸款規模應在高校的可承受能力范圍之內,保證高校在還貸期能夠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高校確定貸款規模時,應綜合考慮高校現有可動用的資產額、每年是否可以按時支付貸款利息等因素,判斷出高校的償債能力,再結合高校的發展目標確定貸款規模,以免負債過多增加財務風險。
2.有效使用貸款,將貸款落實到責任人
由于國家教育資金投入有限,高校大多通過銀行貸款完善辦學條件并解決制約高校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高校應確保貸款按照初始用途進行專款專用,將貸款落實到責任人,可以將學校貸款管理情況納入到領導業績考核機制這一途徑來提高高校領導的貸款風險意識,進而控制高校財務風險。
(二)健全高校內部控制
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高校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的前提和保證。高校內部控制可以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1)事前控制需建立健全高校內部各部門機構設置,明確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職責,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科學合理的會計核算方法,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等。(2)事中控制包括確保各組織人員權力與職能相匹配,對會計信息資料和有價憑證進行及時分析和單獨保管,對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監督等控制活動。(3)事后控制包括對高校各項活動成果的檢查評估、對會計信息的核算以及進行的高校內部和外部審計等。健全高校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控制高校財務風險,保障高校各項業務活動規范有效的實施。
(三)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以信息化為基礎,建立合適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分析這些指標的變化來對高校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財務風險預警一般通過設置臨界值來實現,財務預警指標一旦超出臨界值應該及時發出警報并采取應急措施。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不僅有利于高校有效評估財務風險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控制財務風險,更有利于高校對財務風險的管理化被動為主動,增強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結語
高校作為非營利組織,面對市場經濟和生存發展的挑戰,需要認真考慮如何規避財務風險的問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危險的到來,我們應當有一個正確對待它的態度。防患于未然是再好不過的選擇。因此,要從高校內部財務管理抓起,消除可能產生風險的制度漏洞,建立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預算管理。此外,必須建立一套合適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及時尋找導致財務風險狀況惡化的根源,幫助管理者對癥下藥,防止高校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