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萍
摘 要:在我國英語教學工作中,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只注重“教法”研究,總是不遺余力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學生則采取記憶、背誦等機械式的學習方式,結果并不能使學習者學得很好,并且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多方面發展,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空間。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異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此,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量身定做”適當的學法。
關鍵詞:高中生生理特點 英語學習興趣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組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150-01
高中的學生正處在16歲至18歲的青春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的記憶力好,形象思維好,但缺乏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這一切都是高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教學流程。教師如果反思自己的教學,就會發現在課堂組織能力方面可能還是會有些欠缺的。因此,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始終起著主導作用。那么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控制能力呢?首先是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水平。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切忌把壞的情緒帶入課堂,同時也要適度約束自己的儀表、舉止等。其次,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科學性、啟發性等。包括一些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表情等。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做一個監導者,還要是一個語言大師。除了上述兩點,教師還要具備較好的應變能力,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特別是學生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及時捕捉,合理利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處理好課堂中師生之間的關系
首先,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活動中既有師生的情意活動,又有師生的認識活動。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是課堂學習主人的這一教學事實與教學理念,把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回歸到課堂教學中,與師生在學習中進行交流互動與平等探討,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是養成獨立習慣的重要培養途徑。其次,充分利用教學設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另一重要手段。例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環境,合理地利用一些現代化工具,如幻燈機、投影儀、電腦等來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生趣盎然的教學中接受知識,又可以節約教學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注意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組織要一環扣一環,高效的課堂教學要素就是合理的教學程序
2.1 確定教學目標
在教師備課內容的第一項中就是書寫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共同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學習與交流,同學們也只有在老師的明確教學目標下才能知道本節課他們將要學習什么和學習的目的所在。
2.2 導入課題
導入新課的教學手段與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有一種導入方式是現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經常運用的,那就情景導入教學模式,可使同學們很快地產生學習興趣,盡快地步入最佳學習狀態,讓積極地情緒感染整個課堂,讓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3 提供材料
無論讓學生學習哪種課題內容,首先必須向他們提供豐富、具體的感知材料,為他們形成或得出結論打下基礎。
2.4 分析綜合
在學生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可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導他們理解事物,找出現象的本質及內在聯系,以便得出新的結論或形成概念。這一步可用類比、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多種方法,使他們分清主要和次要,找出原因和結果,認識現象和本質,從而掌握科學的概念和事實。
2.5 得出結論
對于英語知識的傳授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對于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老師要給予正確而明確的答案,讓同學們在頭腦中對知識有一個系統且正確的認識概念,要讓同學們得出正確的結論是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不斷指導與啟發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細心且耐心地對同學們給予輔導和幫助,讓同學們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滿自信與信心,把對問題的探索簡單化明確化,最終能夠獨立地找出問題的答案。
2.6 鞏固階段
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不只體現在課堂練習與提問中,還要通過書面作業的批改來判斷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與程度,因此對學生課上學習知識的檢測與課下作業完成情況的總結這兩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因為任何知識的掌握與獲取都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階段,就更應該加強在課堂上進行英語口語練習及課下認真歸納總結知識點的學習過程,讓知識真正地得到內化與理解。
2.7 判斷與評價
在高中英語課程改革下,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教學評價不再是單一而簡單的評價模式,在以往的英語教學評價中只是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由于老師的知識水平與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會產生偏頗甚至于是錯誤的評價,所以要改變這一評價模式,實行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全面性的策略,不只是老師個人的教學評價,還要有學生間的互評與學生本人的自評來共同參與評價,讓評價結果體現出更合理與更公平。這樣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教師對學生的對與錯的單純單一的評價加以改變,使得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得到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讓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之中,才能把要傳授的英語知識以最好的結果體現出來,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因此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可采用情境導入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到英語學習的狀態之中,在教師創設的英語教學情境下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使課堂教學過程的學生參與度得到提高。因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口語交際,所以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在課下時間為同學們開展英語角口語交流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所在。英語教學注重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就要從這幾方面有計劃有步驟地來制定教學計劃和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上真正體現英語教學課程改革的全新模式,讓同學們不僅能專注于教師的講解過程,還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與交流互動,讓課堂學習的平臺發揮至最大限度,使英語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李紅君.新課程標準英語——新理念新教法新教師[C]//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2007.
[2] 王書艷.轉變英語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成長[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