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風 王校
摘 要:城市道路綠化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景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連市沙河口道路綠化綠化經過幾十年不斷建設創新,始終走在全市前列。該文對全區道路綠化進行調查梳理,為進一步優化城區綠化建設管理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道路綠化 構成特征 綠地植物
中圖分類號:S7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090-01
沙河口區,大連市中心城區之一。近年來,全區園林綠化建設管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道路綠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以線的形式貫穿城區,連接和組織城區經濟生活的各個重要“點”與“面”。不僅在體現城市環境、個性,組織城市空間環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在城市景觀中也擔負著重要的景觀功能。
通過對沙河口區轄區范圍內有植被覆蓋的主、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等級道路進行實地調查,結合樣地的研究,分析其目前植物構成特征,探討其植物構成的合理性。
1 調查范圍
2011年8月—10月,選擇沙河口區83條主要道路綠地,對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分別實地調研,共選擇121個路段采集相關植物信息。
2 研究方法
采用步行實地調查方式,以100 m為一個單元樣方,根據植物構成的特點隨機選擇典型樣方采集數據。對所選擇的每一個樣方路段內的植物種類、數量、規格,整理統計植物名錄,對喬木、灌木、藤本植物歸類,同時統計每種植物在所調查樣地種出現的頻度。
3 沙河口區道路綠地植物構成的特征
通過對沙河口區83條不同主要道路等級,121個路段實地調查,統計其綠地植物種類構成與路段的分布情況。
調研結果表明:全區道路綠地栽培喬木、灌木及藤本植物70種,其中喬木和亞喬木46種,灌木21種,藤本植物3種。
道路綠地的植物構成以喬木為植物群落層為主,結合剪形植物和灌木、花卉的配置。其道路綠地的植物種類隸屬于30科,46屬,體現出一定的種類多樣性。其中常綠植物種類占12.86%。其中植物構成出現頻率最高的科屬為薔薇科(Rosaceae)植物8屬14種;其次為豆科6屬8種。
在喬木層中,出現頻度較高的為銀杏(Ginkgo bilob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雪松(Cedrus deodara)和美桐(Platanus ccidentalis),均為23.4%左右。其次為紫葉李(Prunus cerasifera)17.36%;龍柏(Sabina chinensis‘Kaizuka)14.05%;龍爪槐(Sophora japonica f. pendula)14.05;蜀檜(Sabina komarovii)11.57%,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10.74%。
在沙河口區道路綠地出現頻率較高的植物種類中,出現頻較高的銀杏為歷史上的廣布種,長壽樹種,作為道路綠地樹種其干直,秋季葉色觀賞性高,其道路種植注重深根性地下空間生態位即可滿足應用的科學性,是大連可以用于基調或骨干樹種。刺槐為華北區有自然分布的種類,其適應能力強,也是道路綠地適宜骨干喬木種類。雪松是大連地區的引進種類,在大連經歷了幾十年對氣候適應性的考驗,表現優異,可以作為大連道路綠地景觀樹應用。美桐在大連地區是引進喬木,經過大連幾十年的栽培實踐,可以滿足作為大連道路綠地骨干樹種的需求。因此,全區道路綠地喬木植物種類的選擇,基本符合樹種規劃的原則。
灌木層中出現頻度較高的有:紫葉小檗(Berberis thumbergii atr opurpurea)38.84%;金葉女貞(Ligu strum×vicaryi)35.54%;錦熟黃楊(Buxus sempervirens)29.75%;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 icus)7.44%、金心檜(Sabina chine nsis‘Aureoglobosa)7.44%;木槿(Hibiscus syriacus)6.61%;榆葉梅(Amygdalus triloba)6.61%。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排名前三位種類:紫葉小檗、金葉女貞、錦熟黃楊是大連模紋植物的主要構成要素。體現現代大連綠化材質與形式的特色,屬于引進資源,經過幾十年大連氣候的適應性栽培實踐表現良好。其實際已經成為大連景觀骨干樹種,體現大連的模紋特色。同時也說明沙河口區道路綠地在木本花卉的應用上木槿、榆葉梅出現的頻率排第六、第七位。道路景觀觀花灌木應用不夠。
大連市可用于園林綠化的木本植物約340種,研究結果表明:實際綠化中木本植物70種,占植物總種類的20.59%,體現出種類多樣性上還有待于提高,植物種類多樣性是構建穩定的可持續性的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法則,同時,種類多樣性是景觀多樣性的基礎保障。
在其70種木本植物中,大連自然植被特有的優勢喬木樹種殼斗科落葉櫟屬(Quercus)、栗屬(Castanea),樺木科樺屬(Betula)、鵝爾櫪屬(Carpinus),槭樹科槭屬(Acer),榆科榆屬(Ulmus),楊柳科楊屬(Populus),松科松屬(Pinus)出現的頻度不夠。其本地自然植被資源觀賞性較高、適應城市生境能力較強的種應則該成為道路綠地基調或骨干樹種。
大連地區自然植被灌木優勢種有榛屬(CoryIus)、忍冬屬(Lonicera),莢蒾屬(Viburnum),接骨木屬(Sambucus),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繡線菊屬(Spiraea)、山梅花屬(Philadelphus)、溲疏屬(Deutzia)、子屬(Cotoneaster)、胡枝子屬(Lespedeza)、錦帶花屬(Weigela)等。其沙河口區道路綠地的灌木層出現的自然植被優勢種極少或沒有。
綜上所述,沙河口區道路綠地植物種類構成在喬木種類構成上體現出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木本植物選擇在種類多樣性、本地地帶性植物優勢種選擇、觀花灌木植物選擇上比例不夠,特別是常綠植物在不同路段出現的頻率不夠,冬季景觀季相植物選擇種類多樣性體現不夠。應重視地帶性優勢植物種類的選擇,對于構建穩定的城市中人工植物群落與綠地系統具體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欣,高源.大連城市行道綠化樹種的選擇及配置原則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3).
[2] 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