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娜
摘 要:“成功式”教學模式源于90年代,主要是針對后進生提出的,曾取得過令人鼓舞的成績。而現行的“成功式”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更加延伸了“成功教育”的內涵,無論是探究發現、討論實驗、上機練習,還是游戲等等,都歸結到興趣和技能上來。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可能要經過無數次失敗的練習和嘗試。學生們為成功而嘗試,又在嘗試中獲得成功。
關鍵詞:成功式教學模式 鼓勵性原則 實踐性 技術性 激勵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145-01
1 “成功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原則—鼓勵性原則
所謂鼓勵性原則,是以適應學生起點、鼓勵進步為特點,促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逐步樹立自尊和自信,以積極健康的自我觀念推動整個人的精神面貌、情感狀態及認知活動的改善。把這一概念應用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同時,也讓學生樹立學習這門功課的興趣和信心。
2 “成功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激勵理論
激勵的心理過程是:需要引起動機,動機引發人的行為,行為又指向一定的目標,而目標的實現,通過反饋的作用又進一步強化刺激,進入下一輪循環,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延續,推動人不斷地趨向于新的目標。“成功式”教學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適當調整教學模式的起點,設計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學目標,分層漸進,讓學生多體驗成功,進而不斷增強自信,強化學習動機。
3 “成功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作用
(1)“成功式”教學模式對豐富和完善情感教育理論及教育評價理論也有積極的意義。它不僅豐富了情感教育的內容,也為情感教育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模式。
(2)“成功式”教學在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方面也有獨特的作用。有人說:成功教育不僅是學生的成功,也是教師的成功、學校領導的成功。教師在學生的進步中,內心受到鼓舞和感染,從而更加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學校管理者管理這樣的教師也倍感輕松,這不能不說是成功教育的另一個成功式。
4 “成功式”教學模式的程序
行為科學認為,人的行為動因是人的需要,對人的行為激勵必須通過滿足人的需要來實現。成功是促使一個人的內部動力機制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成功式”教學模式是以“幫助學生成功,創設成功機會”這一概念為核心的。教學的程序是根據“低起點,小步伐,多動手,快反饋,多鼓勵”的教學原則進行教學。
(1)低起點
“低起點”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教學起點。目前,不同地區的學校、學生家庭間的經濟條件均有一定的差異,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能很早已擁有較高配置的計算機,這樣的學生已有很高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但經濟條件差的家庭中的學生,有的還從未摸過計算機,因此,要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適當的把教學的起點放在學生稍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水平上。“成功式”教學的起點要盡量適應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學習,讓那些操作技能較好的學生傳授自己的經驗,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更高層次的知識和技能,當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能力后再過渡到正常的教學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以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為主。
(2)小步伐
“小步伐”是指教學的步子要小,對教學要求作適當分解,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組織合理的梯形教學目標體系,分層漸進。
①按照學生基礎不同的實際情況,在認知領域可采用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級學習層次。
了解:要求學生能記住或重現已學過的計算機知識及操作方法;
理解: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或動作,對已學過的計算機知識及操作方法進行表達、判斷和直接運用;
掌握:要求學生能用已學過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方法去解決新情況下的簡單問題。
②在操作領域,可采用初步學會、學會和比較熟練三級學習層次。
初步學會:要求學生能進行緩慢的上機操作,允許有若干差錯;
學會:要求學生能進行連續的、差錯較少的上機操作;
比較熟練:要求學生能進行效率較高的、習慣性的、有錯誤能立即自我糾正的操作。
(3)多動手
“多動手”是指增加計算機教學活動中學生上機實際操作的頻率,適當減少教師講解的時間。
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有意注意時間短、概括能力差的特點,“成功式”教學模式主張在教學中組織大量的師生共同參與上機操作活動,提倡協作學習,師-生、生-生、人-機交流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思考,勇于爭辯。在上機操作中,提倡遇到困難時先自己檢查糾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需他人幫助時,讓幾位同學或全班同學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戰勝困難的自信心,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保持,自我表現的機會增多,實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4)快反饋
“快反饋”是指對教學的效果及時進行評價,把評價結果盡快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使學生從評價中或受到鼓舞,或及時發現自己知識上的欠缺,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
(5)多鼓勵
“多鼓勵”是運用“鼓勵性原則”進行現代教學模式評價的一種手段。即以學生的起點為依據,以發現學生的優點為出發點,促使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改善學生的自我觀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長處,使學生在正確評價自己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自己。這就是成功教育所稱的“鼓勵性評價”。評價過程中多鼓勵和表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成功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肯定性評價(表揚與獎賞)比否定性評價(批評與懲罰)的效果好。
最后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活動,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更加明確努力的目標,提高自己的判斷和操作能力,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慎重對待學生的失敗,當學生計算機操作失敗率高時,教師不應簡單地指責,而應引導學生客觀分析、正確總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讓學生明白失敗中可能存在成功的因素,以肯定學生的進步,保護學生的自信心,為他們今后面對更加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3版.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