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卿
摘 要: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為進一步把新課改精神落實于教學過程中,化學學科以其獨有的特色為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
關鍵詞:創造能力 創造性思維 創新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146-01
1 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利于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而且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這就要求化學教師不僅要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還應善于洞察學生情感、情緒等方面的變化,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并把把自己的情感滲透于備課和課堂教學之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學生的興趣是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學習成才的必要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對象產生濃厚興趣時,大腦中有關學習神經的細胞會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化學學科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化學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化學教學中通過問題設置,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沖動,對學生積極地探索知識,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起到了推動作用。如在講“鹽的水解”時,提出“食鹽溶液、碳酸鈉溶液、氯化銨溶液分別顯什么性”,然后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檢驗三種溶液的酸堿性,再讓學生相互討論,并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而得出結論。這樣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智力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2 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綜合性的思維活動,它由邏輯思維因素和非邏輯思維等要素構成,是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辯證統一。當前的教育改革,十分強調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而在化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大膽實踐能力。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給出自學提綱,讓學生閱讀熟悉書本上的知識,并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學生完成這一步的學習任務之后,鼓勵學生大膽地推測或猜想,注意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良好的直覺思維習慣。推測或猜想之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做出自己的判斷,得出正確結論。第二,鼓勵學生掌握更多的化學基礎知識,因為直覺思維是以廣泛的知識為基礎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信息量,就不會形成正確的直覺思維,更不會做出準確的判斷,進而形成正確的結論。第三,要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在習題解答中,教師應盡量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多題歸一,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總結,有所創造。例如,在實驗習題課時,實驗前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講解、教師多鼓勵學生設計與別人不同的方法,然后再集體討論,找出最佳方案進行實驗;又如,在實驗課上,教師讓同學生“挑毛病”,教師手拿一支試管,讓同學們說出試管有哪些缺點。同學們經過一番議論或爭論,歸結出試管容易破損、只能發生一個反應、浪費藥液等等缺點。在找出毛病的基礎上,對教學儀器的改革提出自己創造性的看法,例如有的同學提出用吃完藥的塑料板來代替試管,這樣不僅把廢物重新利用起來,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訓練。
3 在實驗操作中注重學生的創新品質培養
實驗操作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僅有利于啟發創新思維,還能培養學生艱苦探索,百折不撓,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教師要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親自操作實驗激發創新思考的機會。
3.1 適當安排隨堂實驗
可以采取師生雙向互動的方式,老師演示,學生觀察,學生操作實驗,老師觀摩指導,還可以老師講,學生操作實驗。作為“邊講邊實驗”化學教材的素材有:(1)敘述物質的性質的教材,“邊講邊實驗”行之有效,要盡可能采用。(2)學生不易掌握、難理解的知識點,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去實驗。(3)內在聯系緊密的知識、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內容,盡可能的鼓勵學生去實驗。(4)為了強化或形成某些概念,力求學生多動手實驗,例如向滴有石蕊的氫氧化鈉中逐滴滴人稀鹽酸,觀察現象。學生通過自己親手操作,中和反應的概念很容易得出。
3.2 精心組織學生實驗
要求學生在實驗前預習好實驗內容,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仔細觀察分析、判斷,作好記錄,在實驗后寫好實驗報告。
3.3 鼓勵學生課外實驗
課外實驗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探究性實驗,鐵釘在不同條件下存放情況、怎樣除銹、金屬制品銹蝕條件等;如家庭實驗,老師可根據實驗的需要,借給學生實驗需要的一些簡單儀器和藥品,比如測定食鹽中碘的含量、草木灰中無機鹽的含量;如活動課中的實驗,活動課題打破教材的限制,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活動,比如自制洗潔凈等實驗。在這些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盡情的發揮,教師則起引導、點撥、評價的作用。
此外,第二課堂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超越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安排的時間也靈活機動,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從起始年級,教師就應該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舉辦化學晚會,搞自制汽水,冰淇淋等化學小制作活動。同時對于基礎、興趣不同的學生也可開展不同的實驗,讓他們設計完成一些探索實驗,開闊視野并培養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僅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還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使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興趣激發、情緒調動、意志磨練等有機融為一體,讓創造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悄然形成。
參考文獻
[1] 黎力.《銅和銅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學設計[C]//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2002.
[2] 王曉奇.材料力學創新教育初探[C]//海峽兩岸力學教學—教學經驗與教學改革交流會論文集.2002.
[3] 白成旭.淺談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C]//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 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