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蕊
摘 要:教育學家發現: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績有密切的聯系。學生的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而且閱讀越早開始越有利。因此,閱讀是一個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徑,我們應該把兒童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來實施。
關鍵詞:學生 閱讀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182-01
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應該穩把教材關、巧引閱讀延伸、幫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學生開拓更廣闊的閱讀天地!
1 用好教材,夯實閱讀基礎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是教師進行教學,搞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具體依據,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作為教師要明確我們課堂教學的任務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正確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選入小學課本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但思想內涵極為豐厚,語言表達也極為靈動流暢。如在冀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中就安排了六個主題:親近自然、親情與關愛、走進科學、意志品質、走近老舍、留影童年等。在備課時,首先需要教師真正進入文本,沉浸作者的心靈世界,觸摸作者的心弦,引發情感的共鳴,與作者對話。這是基礎,恰恰也是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課堂上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所獲,使大多數學生達到編者預定的目標;為了使學生能夠融入文本,需要做哪些背景上的鋪墊和情感上的溝通,這需要老師動一番腦筋。
如:冀教版三年級第六單元是文學單元——“安徒生和他的童話”,是三年級上冊讀書單元的延伸和拓展。學習本單元的課文,要使學生對安徒生的童話有一個整體印象,了解其作品所反映出的“同情與關愛”的主題;并對作家安徒生有進一步地了解,觸摸童話大師豐富而敏感的內心世界;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學生對世界童話大師——安徒生,并不陌生。從兒時的童話《海的女兒》,到現在的課文《丑小鴨》等,孩子們樂意閱讀。老師通過導讀、介紹、范讀、搜集,在學生、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之間架設一道橋梁,促成對話的實現,這是閱讀教學是否得以順利實施的保證。唯其如此,圍繞文本的多維對話,在課堂上才能得以真正展開。我們的閱讀教學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2 巧向課外延伸,開拓閱讀教學新局面
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葉圣陶先生也曾說:“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學生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恰似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以課本為基,超越課本,觸類旁通,開發課外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投其所好,學生才會愿意去閱讀,才容易在內心打開情感的閘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新課標要求小學生課外閱讀量為145萬字。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人愛好、興趣、特長,讓其自主選擇課外閱讀材料進行海量閱讀。
在讀物的選擇上,還需要教師與家長建立一種合作的關系,保持適度的溝通。中低年級的閱讀要求,主要以教師與家長的選擇為主,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在高年級,以學生的自主選擇為主,輔以教師的推薦和家長的參考,在推薦和參考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選擇,以免逆反心理的產生。而那些明智又聰明的父母,總會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興趣點,找到誘導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這比一千遍一萬遍的說教更加有效。
例如:小學生對小動物都有濃厚的興趣,在農村很多孩子還有喂養小動物的經歷。在教學《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將法布爾的《昆蟲記》推薦給孩子閱讀,并向學生介紹《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它融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身,這部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度讓學生和家長無比癡迷。通過閱讀以讀促寫,學生對描寫小動物的作文也上了不小的臺階。
3 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擷取閱讀碩果
朱熹有一首《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讓學生提高閱讀及寫作水平,千萬不能斷了學生頭腦里“活水”的來源。而這“活水”對學生而言,就是無拘無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小學階段正處于人生想象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如果適時采用適當的手段進行經常性地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想象可以創造出無限的美麗。如果說閱讀教學激活了沉悶的語文教壇的話,那么想象式閱讀教學則為語文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所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語文課堂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其盡情想象,學會揚棄、打破時空的局限,超越現實,穿越時空,創造新的形象。
例如:《心的翅膀》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也很有意思。該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續編故事的過程中,懂得要珍視想象。講完課文,我鼓勵學生放飛心的翅膀,給這個故事想出其它的結尾。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于是就有了這樣的故事:“狐貍決定去吃掉太陽。有一天,它想了一個自以為很好的辦法:決定用一塊大布蒙住天空,這樣就永遠是黑夜了。可是它找不到那么大的布呀!于是,它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它蒙住自己的眼睛。但是它卻忘了自己也看不見東西了,糊涂的狐貍最后掉進小河里淹死了。”孩子這“一葉障目”的續編,多么充滿童真童趣呀!諸如這樣新奇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有學生說:“閱讀為我插上一雙夢想的翅膀,支持我在語文天地里自由遨游,去采擷智慧的花朵,去品賞語文的芳香。”而語文老師所做的一切,就是為學生搭建更多更好的發展平臺。用教育的情懷、沉甸甸的責任和源源不斷的智慧,給每個孩子插上一對隱形的翅膀,讓他們在閱讀的天地里飛得更高!飛得更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