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尋找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除了政策的引導、扶持之外,一個有效的對策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創富示范效應,以市場化的方式配置資源,激勵人們投身創業、創新,激勵民眾通過投資分享企業成長紅利。運行五周年的創業板,正通過建構投資、創富的良性循環,助力中國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
5年來,共有近400家公司通過創業板融資約2500億元,機器人、華誼兄弟等一大批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公司借力創業板,成長為細分行業龍頭。目前,創業板總市值突破2萬億元,較2009年末增長11.6倍。創業板總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例,亦從2009年末的0.56%增長到目前的6.56%;即便在沒有新股發行的2013年,創業板總市值仍然勁增73%,而同期全部A股市值僅增長2%。
新經濟的準確定位與上市公司的良好成長預期,使得創業板日益獲得投資者的認可,創業板指數累計漲幅已達45.5%,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11.6%。創業板日均成交金額與A股總日均成交金額之比,從創辦之初的1.4%躍升至目前的13.6%,其交投之活躍、公司上市之踴躍,與香港等地創業板市場的淡靜形成鮮明反差。
如今的創業板,已經成長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上極具分量的第三極。未來,如何優化制度設計,將資源進一步向新經濟和民營經濟領域配置,讓類似BAT的優秀中國企業扎根本土資本市場,仍有賴創業板改革的持續推進。 古楊/文
伴隨房地產、制造等傳統支柱產業的收縮,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減速的陣痛。不僅2014年一、二季度GDP增速下滑至7.4%、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月也下探6.9%,創5年半新低。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刺激民間創新與投資動能,備受關注。這一背景下,創業板運行5周年的經驗,正可以為我們提供新的視角。
以創新基因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創業板在中國,可謂好事多磨:1999年開始籌建,2009年10月23日才正式啟動,30日首批28家公司開始掛牌交易。雖然起步晚于主板、中小企業板,但新興的創業板,卻在中國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發揮著助推新經濟起飛、優化A股金融資源配置功能的獨特優勢。
助力產業轉型
創業板之新,不僅在于歷史新,更在于定位新。其誕生之初,便著眼于推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公司的發展,5年來,一大批公司借力創業板的資金支持,成長為新經濟領域的龍頭。新技術公司代表、深耕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機器人(300024),其成長即得益于創業板的推動。
機器人,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工業機器人研究開發工程部轉變而來。2009年10月30日,機器人作為創業板首批發行的28家公司之一掛牌交易,發行1550萬股,募集資金6.1億元,用于物流與倉儲自動化成套設備制造、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擴建等項目。隨著募集資金的逐步投放,機器人的業績大幅增長。按2013年末數據計算,其營收和利潤分別較上市前一年增長2.4倍和4.8倍(圖1)。在二級市場上,機器人也受到熱烈的追捧,截至2014年9月,其市值較上市首日增長超過400%,遠遠跑贏同期的滬深300指數(圖2)。
機器人的成長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由于機器人產業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切入點,近年國家戰略多次提及要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3.7萬臺,超越日本成為機器人第一大需求國,但中國目前每1萬工人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小于30臺,不到全球制造業平均水平的一半,工業機器人市場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為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拔得頭籌,最近,隨著創業板再融資的開閘,機器人又推出了非公開發行預案,計劃發行不超過1.2億股,募集不超過30億元,拓展機器人、高端裝備及3D打印項目。華泰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機器人的產能將提升3-4倍,達到1萬臺,其市場份額和話語權都將大幅提升,形成更大的競爭優勢。
自2010年GDP超過日本之后,坐二望一的中國何時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一直為世界所矚目。根據美國IHS咨詢公司2014年9月發布的報告,中國名義GDP預計將在2024年達到28.2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27.31萬億美元。中國經濟列車的前進,沒有懸念,卻可能遭遇顛簸。尤其是當前,從服裝、機械到光伏、建材,中國諸多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產能過剩反映的,其實是創新不足與資源錯配,如何引導傳統制造業升級、發展先進制造業,是政府和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而在創業板平臺上,先進制造業企業并不少見,與機器人一樣主打工業自動化的三豐智能(300276)和匯川技術(300124),精密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長盈精密(300115)等,都通過創業板融資獲得了強勁的成長(表1)。起步5年的創業板,已然通過公司創富、投資者分享的市場化機制,成為了中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助推器。
促進新興產業成長
中國經濟的轉型,不僅需要產業升級,同樣需要調整結構,提升IT、服務等新經濟的占比。而包括互聯網、文化等在內的新模式、新業態企業,亦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一大主力。網宿科技(300017)、華誼兄弟(300027)等企業同樣依托創業板,成長為細分行業龍頭。
2009年10月首批登陸創業板的網宿科技,堪稱新模式公司的典型。其主要業務之一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分發網絡),可以將用戶的請求重新導向離用戶最近的服務節點,不增加帶寬而提高網絡應用速度,是目前大型互聯網企業必需的一種服務,網宿科技由此成為互聯網掘金大潮中的“賣鏟人”。
2009年10月,網宿科技發行2300萬股,募集資金5.5億元。截至2013年,其募集資金所投的CDN網絡加速平臺技術升級及擴建項目已經完成,流媒體及網絡游戲數據中心(IDC)專用平臺項目投資進度72.9%,但由于技術創新,已經完成預定建設目標,并達到了預期收益。上市所帶來的資金,支持網宿科技突出重圍,成為中國CDN市場的雙寡頭之一(另一行業龍頭為藍汛,二者合計占市場80%份額),并與亞馬遜等巨頭達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