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張艷
摘 要:構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模式是高校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方向。該文就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如何建立以創新能力為本位、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 創新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a)-0171-01
知識時代呼喚創新型人才,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要靠創新教育來培養。要怎樣才能構建一種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模式,是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當今課堂教學仍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實施創新教育成功的關鍵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教學核心,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激趣引導、模仿強化、鞏固創新)、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既理解和掌握有關課程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創新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
1 創設開放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課堂學習缺乏興趣,就會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然而,如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不用老師去強加給他們,學生也會主動的去學習,從而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所以說,老師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愉悅的開放教學環境,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愿說、能問、善于發表意見。同時教師還要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學生的觀察、思考、猜想、發現、理解的過程中,達到對知識的認知和掌握,從而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2 引導學生模仿實踐,強化知識及技能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既要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要有讓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在手腦并用的操作過程中鞏固和掌握知識及技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達到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目標。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一定要做到使學生從依賴教師轉變到獨立學習,讓學生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知識,通過實踐和模仿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親自動手過程中,體會知識的要領,達到掌握技能、運用技能的目的,逐步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的教學模式為基本教學過程的目標。
3 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創新能力
學生的主體活動并不是自發產生的,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從學生的發展需要確定其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使學生處于激活狀態,主動地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積極地去實踐、去體驗。對于實踐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選用講授分析法、情境教學法等,同時借助其他的輔助教具,如視聽設備、手勢、圖片等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增強視聽印象,來提高學生快速獲取知識的能力,其中包括案例分析、問題討論、角色模擬或互換等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教師多擬定幾種解決問題的正誤方案,設置以考察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測試性提問、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啟發式提問、以鼓勵學生勇于發表意見的討論性提問等;通過問題討論和分析,讓學生深刻認識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角色模擬和互換,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讓學生體驗真實的教與學心理感受。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于較難掌握的深層次知識和專業技能任課教師應注重加深學生對技能的記憶,除對知識要點進行認真細致講授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視聽教具,將技能的示范反復播放,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技能要領,在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中避免錯誤動作的出現。教師還應合理設計學生操作項目的內容、時間和步驟,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實踐方法、條件和環境,建立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表達和創新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循環反復操作實踐中正確地理解和掌握各技能的要點,從而強化課程的基本操作技能,促使他們在主體性、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
4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高校工科許多專業課的內容有相當部分是技能的學習,這些技能首先需要通過觀察得以認知,然后在模擬練習中鞏固,最后在實戰訓練中落實和掌握。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可以把知識要點、服務情景、操作技能的要領和運用等教學內容用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方式來展現出來,這樣可以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充分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可以達到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模仿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效果。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教學媒體使用能更直觀地對學生做到示范教學,對技能的模仿創新、對成果的評價完善、對誘發學生的創造力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5 結語
學生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受到正確的引導和啟發,因此,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掌握能力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從創新的角度去評價學生,鼓勵學生別出心裁,讓學生從單純性的知識記憶、技能模仿向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方向轉化,使學生在牢固、系統地掌握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逐步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沈建民,謝利民.以學生為本:現代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
[2] 楊清.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
[3] 成虎.數學課中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數學學習,2006(2).
[4] 亓萊濱,張亦輝,鄭有增,等.調查問卷的信度效度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3(22).
[5] 鐘志賢.論教學設計的發展走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