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玲
摘要 集體備課能充分發揮教師個體能動性及集體智慧,在教學中越來越廣泛應用。本文從集體備課實際出發,描述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有助于教師診斷集體備課中的缺陷,樹立正確的集體備課觀念,調整和改進集體備課行為,從而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效率 集體備課 實效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適應課改,我系制定并實施了以教研室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制度,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集體備課實際出發,描述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有助于教師診斷集體備課中的缺陷,樹立正確的集備觀念,督促教師適時調整和改進集備行為,從而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一、我系集體備課制度1.集體備課組的組成與分工集體備課以教研室為單位。要求全室任課教師參加,教研室主任組織落實。負責組織、指導、督促、檢查的作用,做好每次集體備課情況記錄。系教務科負責對各教研室集體備課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并通報檢查結果。期末評選出集體備課先進教研室。2.集體備課的環節①個人初備。要研究教材,廣泛查閱前沿資料,緊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弱點、疑點、易錯易混點和盲點,摸清學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②中心發言。主講教師闡述教學內容,闡述時依案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系統規范,條理分明,講解清楚。③集體研討。參加集體備課的教師分析、研究主講教師所陳述的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做出評價。每位教師在集體備課前充分準備,備課集思廣益,以達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④主講定稿。主講老師根據大家的意見修改完善教案。⑤個人二備。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后,須對主講教師的教案進行補充和再創造,使之更加符合自己教學習慣、風格和所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⑥課后反思。每個教師在授課后要及時寫出教學反思,以便隨時交流或在下一次集體備課時集中交流。
二、集體備課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1.形式主義教師集體備課只是為了應付系部檢查,仍然囿于個人備課的狹小視域。2.經驗主義、保守主義等傾向教師集體備課只是從主觀臆想出發,依靠個人經驗或道聽途說,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引導性。這些現象導致了集體備課的異化和畸形,不利資源共享,不利于教學質量的平穩提高。3.評價制度不夠健全現實運行的集體備課的評價制度相對簡單,只是停留于學生成績、集體備課的文字資料等方面。
三、如何讓集體備課制定更加科學1.加強專業引領在集體備課的專業引領上,要加強集體備課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引導。首先,全體教師接受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集體備課理論、教學反思理論等學習形式的理論引導活動,通過這樣的理論引導,教師才能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上分析集體備課的各個環節,自己思考甚至試行改進的方案。其次,專業研究人員通過各種形式經常性的開展集體備課診斷,與集備教師召開座談會,收集教師的集體備課問題并進行思考、解答。進行集體備課現場指導、教學現場指導。現場的集體備課指導和教學指導其實是最為有效的形式,專業人員要與教師共同參與集備,共同進行教學設計,再通過聽課、評課對教師進行及時性的指導,結合課例研究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論知識。2.充分激發教師參與集體備課的自主意識“集體備課只有成為教師的潛能的充分發揮與人格的和諧發展的一種心理需求時,成為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需要時,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效”。首先,要讓教師認識到集體備課帶來的益處:集體備課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材整合能力、課程開發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和撰寫教研論文的能力。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需要。其次,制定良好的激勵機制。對優秀集體備課組予以獎勵,這種獎勵可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對集體備課成效產生持續的強化作用。再次,激發教師的教育良知。通過開展心理講座,肯定教師在集體備課中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并對教師的心理壓力和職業倦怠感進行有效緩解與疏導,這樣教師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以后的集體備課中。3.建立健全集體備課評價制度集體備課評價制度應堅持“以人(教師)為本”、“以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為本”,遵循模糊性原則。評價結果的描述,既要有定量的數據,也要有定性的描述的語言。”集體備課評價制度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如集體備課的行為方式、教學計劃、教案等。評價的方法宜采用現場調研法、錄像分析法等。而結果性評價最好是對整個集體備課組進行“捆綁式”評價,而不是針對某個教師個人,因為集體備課原本就是一個集體的行為,其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4.優化集體備課的各項硬件設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條件,如在院(系)網站開辟集體備課專欄、建立集體備課交流專業QQ群或微信分享圈、創建教師個人空間等。專欄可以提供集體備課相關的專業資源,方便所有教師隨時閱讀與學習,上傳本學年各教研室集體備課現場視頻與課堂實錄,以供學習、討論交流及評價。專業交流群和教師個人空間用于經驗交流、教學反思,這種交流與反思不限于同一專業、同一學科,真正實現了集思廣益,真正發揮了集體智慧。綜上所述,經過科學組織與實施的集體備課制度,必將極大促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成為職教這片藍天綠地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參考文獻:
[1]侯全民.集體備課的原則[J].教書育人,2001,(5).
[2]鄭金洲.計劃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J].人民教育,2004,(10).
[3]徐武漢.集體備課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4,(5).
[4]盧梭.愛彌兒[M].商務印書館,1983.414.
[5]趙才欣,韓艷梅.如何備課[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