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摘 要 培養社會有用人才,提高就業率成為高校發展的風向標之一,增強市場意識,讓校園文化建設和就業文化的發展能夠在校園中共存,從而讓二者有效融合。校園中,就業文化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校園文化的建設以及學生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 高校校園文化 就業氛圍 有機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在高校中,不僅要讓大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學習,還要加強對就業氛圍的營造,培養即將畢業學生的事業心、道德修養、責任感以及創新能力等。為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辦學水平,就要創建校園文化。而就業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我國校園文化的現狀和功能
1.1 我國目前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
所謂校園文化,就是全體師生員工在生活、教學、管理等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創造出來的精神和物質的綜合。校園文化對精神文化力量進行強調,用文化力量形成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以及價值管理,讓高校中所有人員都有一種歸屬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促進學校的發展。校園文化是為了促進人格的發展,具有教育性和管理性。校園文化能夠將有意義的思想信息傳遞給學生,但是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景觀建設、教學設備等都不夠完善,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建設。
1.2 校園文化的功能
(1)校園文化具有導向功能。所謂導向功能,指的是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起到引導作用,讓他們的發展朝著社會期望的方向進行。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十分復雜,新的價值觀在逐漸形成,而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沒有成熟,因此就會感到十分困惑,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風貌的體現,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對生活在校園中的人員有十分重大的影響。讓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信念等和學校的培養目標相匹配。
(2)校園文化具有滲透功能。由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學校會形成一種具有其自身特性的校園精神或者文化氛圍,這就是所謂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潛在的滲透性,這種潛在的滲透性會讓全校師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接受認同這種校園文化,增強學校榮譽感和校園凝聚力。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能夠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促進學生的成長。同時還能促進優良的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校園文化是另一種形式的教學課堂,它能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這種教育它并不是傳統上的說教,不會讓學生覺得是老師的灌輸,而引起一些學生的叛逆和反感,而是他們內心真正地認同與接受,能夠從心底尊重它并嚴格按照校園文化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優秀的校園文化都能體現出對科學的尊重,積極進取以及創造性,長期生活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接受它的熏陶與啟迪,能夠讓學生虛心求學,實事求是,開闊胸懷,淡泊名利,最終取得更大的成就。
(3)校園文化具有社會功能。大學生了解社會的最主要一個方式就是校園文化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必須要和與社會接軌,要了解、適應社會的發展。課堂內容并不能幫助大學生對社會進行全面認識,也無法融入到社會中,而校園文化活動具有敏感性、靈活性等特點,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形勢。
(4)校園文化具有教育功能。校園文化活動具有豐富性、靈活性等特點,根據學生的興趣可以提供不一樣的場地,為學生展示才能提供了機會,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對新課題進行研究,發揮自己的專長和優勢。校園文化具有廣泛性,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文化理論進行培養。
(5)校園文化具有輻射功能。學校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因此和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是有聯系的,對校園文化進行建設,不僅對校內有重大的影響,也會對社會產生輻射,對學校周邊地區的文化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大學文化的輻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社會提供精神產品,比如文學、哲學等。二是通過新觀念以及新思維影響社會的精神風貌。
2 在校園文化中營造就業氛圍的作用
2.1 為了對和諧高校的構建
和諧高校的構建離不開對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校園文化的繁榮和就業氛圍的營造有很大的關系,構建和諧的高校就需要對健康的校園文化進行宣傳。高校在新形勢下要主動出擊,讓潛在的校園文化教育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創建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因此,在校園文化中營造就業氛圍十分有必要,在校園中,對就業進行宣傳,對校園文化的內涵進行豐富,從而讓學生受到啟發,在面對就業挑戰時,能夠擁有自信且積極向上的態度。
2.2 引導學生就業
有些高校在發展教育過程中,對“就業率”盲目追求,并沒有很好地發展和建設涉及職業的價值觀、意識以及理念,也沒有加大力度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進行營造。建設高校校園文化主要是培養大學生對有意義以及有遠見的需要進行發現,從而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2.3 體現新時代的文化氛圍
新時代下,高校校園是作風、學校精神以及傳統的綜合體現,是一個育人的環境。高校校園文化和就業氛圍融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上進的心理,也有利于良好的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的創造。
3 校園文化和就業氛圍融合的重要意義
3.1 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進入大學,時間相較于初中、高中變得充足起來,而大學的學習以自學為主,因此就會有很多學生整日無所事事,不是上網玩游戲,就是在寢室睡覺,內心空虛、迷茫、焦慮。在校園文化中營造就業氛圍,就能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讓學生明白當今社會激烈競爭的形勢,明白專業知識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有了一技之長才能在日后的就業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樹立了危機意識,從而激發大學生自主地學習,端正學習態度,全面發展。
3.2 全面認識社會
校園文化通過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對學生的人格以及道德文化品位進行提升。而就業氛圍的營造,能夠引導學生處理經濟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認識、了解多元社會與不同的文化,畢業后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endprint
3.3 對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加強
大學生的社會閱歷不深,心理還不是十分成熟,在想事情時太過于理想化,遇到事情也容易沖動。現在的大學生差不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并不差,因此沒有吃苦的精神。在校園中,學生對外面的就業形勢并不了解,而若是將校園文化和就業氛圍融合起來,學生能夠對外面的社會有一個了解,對就業形勢有一個認識,對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能夠加強,這樣一來,在走出校園后,大學生已經做好了就業難的心理準備,就不會因為屢屢碰壁而迷茫、自卑。
4 校園文化和就業文化氛圍營造融合的方法
4.1 對校園文化發展進行規劃,建設就業文化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各個高校應該根據時代的要求,對校園文化進行科學規劃和發展,對高校中的就業文化建設要系統地進行開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讓促進就業成為一個主題,在行政上以及教學管理上重視對就業文化的建設,從而讓就業文化朝制度化以及日常化的方向發展,基于科學基礎,讓就業文化和校園文化能夠融合起來,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
4.2 用校園文化推動就業文化的發展
為了就業文化的發展,就需要發揮出校園文化的作用,讓高校形成的校園精神以就業為導向,就業文化的發展是高校發展和生存的動力。對校園精神的培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將就業氛圍和校園文化結合起來,推動就業文化的發展。校園文化并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它需要歷史的創新、積淀以及繼承。對于建校時間并不長的學校而言,是一個大挑戰,但是也是它的優勢。只要高校中的領導能夠在思想上重視校園文化和就業氛圍的融合,將學校的作用完全發揮出來,對學校的特色進行深度挖掘,那么學校就會具有時代特征,用自己獨特的精神體現辦學理念。對自己的品牌、競爭力以及形象進行展示,從而創建文明、健康的校園文化。
4.3 建設校園文化,為就業文化發展提供環境
大學中的學生會以及各種學生社團是實現學生自我拓展的平臺,也是建設校園文化十分重要的一種形式。高校中的各種社團通過對課外文化活動的組織,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因此在校就業氛圍和校園文化進行融合時,不能忽視學生社團的作用。學校可以通過社團組織就業創業的活動,讓大學生對創業以及就業的各方面有所認識和了解。這樣一來,還可以讓社團文化和就業文化融合在一起,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好處,也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通過這種形式,讓就業氛圍充斥整個校園,為就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結合創造了環境。
4.4 校園文化和就業文化的有機融合
對外的交流和溝通是高校建立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對校園文化進行建設時,要遵循“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與地方用人單位以及其他院校進行學習交流以及人才交流。開展活動,讓往屆畢業的優秀學生來校進行講座,給在校的學生創造走出去的機會,從而開闊大學生的眼界,促進就業能力的增強。學校還可以聘請管理人員或者企業專家作為大學專業實訓課的兼職老師,向大學生傳授就業知識,讓大學生在日后面試以及選擇工作時能夠得心應手。
校園文化和就業文化的相互融合,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對就業目標也起到了強化作用。校園文化和就業文化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的形成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對高校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鄭純.淺論高校就業文化建設[J].當代青年研究,2007(5).
[2] 于長湖,亓妍.對構建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校園文化體系建設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09(11).
[3] 祝治國.大學校園文化的就業指導功能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11).
[4] 唐小虎,王堅.以就業為導向構建民辦高校特色的校園文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