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萁雷世勇蔣萬容
(1.重慶科技學院11級油氣儲運1班,重慶 404100 ;2.青海油田四方服務公司,甘肅 敦煌 736202;3.青海油田誠信服務公司,甘肅 敦煌 736202)
油氣儲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李學萁1雷世勇2蔣萬容3
(1.重慶科技學院11級油氣儲運1班,重慶 404100 ;2.青海油田四方服務公司,甘肅 敦煌 736202;3.青海油田誠信服務公司,甘肅 敦煌 7362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與此同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然而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全球的石油資源已經逐漸進入枯竭狀態,然而對石油的需求量卻在逐年增多,所以造成了油品供應緊張的局面,因此對油氣的回收就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重視,在一些油氣運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油氣的揮發,從而造成浪費,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可見油氣儲運過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重要性。本文從油氣回收的現狀出發,結合油氣回收技術的應用,對油氣回收技術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措施做了有關論述,旨在為做好油氣儲運過程中油氣回收工作提供參考。
油氣儲運;油氣回收;技術應用;改進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石油生產和消費正在迅速增長,中國的原油產量達到每年萬噸,生產成品油中的汽油也達到了萬噸以上。石油及其產品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生產和石油的消耗國。然而,油氣回收工作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但石油資源的石油和天然氣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潛在危害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油氣回收技術已經深入我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在一些油氣運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油氣的揮發,從而造成浪費,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就需要不斷地對油氣回收技術進行研究,盡量減少油氣在儲運過程中的浪費,進行有效的回收。
自上個世紀初,發達工業國家將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的回收過程的蒸發損失和防止污染的關鍵技術研究推廣,石油、天然氣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標準的立法也加以嚴格控制。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排放濃度是最早開發的石油和天然氣排放控制法規和國家油氣污染控制的實施,美國和日本早期的成功生產石油和天然氣回收裝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活性炭吸附,貧油吸收,冷凝油氣回收。德國還推出了幾年前用膜分離技術及裝置的氣體回收臺,自此大大發展了油氣回收技術的成熟度。
近年來,中國也對油氣回收技術的吸收過程進行了研究。各種相應的回收技術可分為五類油氣回收裝置:直接焚燒,冷凝,吸收,吸附和膜五種方法。直接焚燒因為它的特性和對環境的污染,安全性和低經濟效率,不久就被企業淘汰。而對其他方法的研究已經有了更深層次進展。
對油氣進行回收的方法根據其具體情況來分會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會適用其不同的回收特點,目前比較常用的回收技術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和膜法,具體如下:
(1)冷凝法。冷凝發的原理是進行熱交換,通過一些制冷介質使一些已經氣化的油氣變為液體,從而達到回收的目的,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尾氣會直接排放到大氣當中。
(2)吸收法。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對石油和天然氣中的烴組分使用吸收劑的吸收和解吸的方法,它可根據不同的溫度及兩個低溫吸附方法的典型方法的室溫吸收大氣壓力下被劃分。
(3)吸附法。吸附法是根據不同物質之間的吸附能力不同來進行的,油氣當中的烴類成分和空氣中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親和力,從而實現了油氣的回收。
(4)膜法。膜法的原理就是氣體的滲透性不同進行油氣的回收,具體為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材料制成分離膜,油氣中的組分在不同的壓力下具有不同的滲透能力,從而實現了對油氣的分離和回收。
吸收法設備投資少,操作簡單,使用范圍廣的國內應用也比較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篩選和開發有著不錯的表現,以吸收液體。由于吸收了古老的分離方法的混合,分離原理相對成熟,中石化系統中也已廣泛使用。優點使得從廢氣濃度的分離可以在一個非常小的目標進行控制,但缺點是在入口濃度是很難實現的大,否則的吸附熱的影響將是顯而易見的。
就目前的油氣回收技術發展現狀來看,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去改進,具體如下:
(1)對油氣回收裝置的投資。雖然石油和天然氣回收裝置國內一些油庫已安裝,但需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回收裝置的運行成本,導致一些油氣回收就像有裝飾品,或者不投入運行,只有當相關部門做勉強運轉,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究其根本問題是不夠先進的油氣回收,以前使用的尤其是舊設備,并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這要求雖然我們加大油氣回收科研的投入,在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改造舊設備。雖然重建和發展的成本是比較高的,由于油氣回收技術的成熟,經濟效益是必然的趨勢。
(2)對油氣回收的認識不到位。油氣回收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節能技術,減少我們的碳排放量,打造綠色,在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這一技術的合理應用,能更好地突出自己的優勢。
[1]黃維秋,徐效梅,林毅,劉海.基于吸收和吸附的油氣回收集成工藝[J].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09(01).
[2]趙書華,黃維秋,徐燕平,等.常溫常壓吸收法油氣回收裝置的開發與應用[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6(18).
[3]陳家慶,曹建樹,王建宏,等.面向加油站的油氣回收處理裝置及其關鍵技術[J].環境工程,2007(01).
[4]高玉明,朱紅星,高錫祺,范偉亞,陳特,孫志忠,王永忠.油氣吸附分離過程的研究[J]. 離子交換與吸附, 2010(03).
[5]高玉明,朱紅星,高錫祺,孫志忠,王永忠.油氣回收活性炭吸附劑的篩選研究[J]. 江蘇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2009(04).
TE8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