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偉

在實踐中我們感覺到,社會治理能力同治理資源的有效配置、科學配置關系重大。無論是從各個部門的“條”來說,還是從各級政府的“塊”來說,治理資源的配置方式都直接影響治理能力高低。從我們國家看,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基礎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擔負社會治理任務的上層建筑變化不及時,體現在很多方面,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因此,從改革體制入手,對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會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
在社區改革方面,我們感覺:一方面群眾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基層政權建設方面的不適應也越來越明顯。針對這些情況,2012年我們實行了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明確提出“三個導向”(群眾導向、基層導向、問題導向)和“五力下沉”(人力、物力、財力、權力、注意力)。社區改革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一是合理確定了社區規模;二是基層政權實至名歸;三是拓展了服務功能;四是促進了綜合執法;五是強化了居民自治;六是激發了社會活力;七是實現了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