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其目標市場不再局限于幾個大城市,而是開始投向全國各地。近年來,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在逐步進駐內蒙古,開始在內蒙古各主要城市鋪設營業網點,其在內蒙古地區的發展既面臨著機遇又面臨著挑戰。
一、內蒙古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現狀
(一)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相繼進駐內蒙古
近年來,內蒙古金融業迅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繼進駐內蒙古地區。作為第一家入駐呼和浩特的股份制上市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呼和浩特分行于2005年2月28日正式開業。此后,招商銀行呼和浩特分行于2007年4月13日開始籌備,9月19日正式開業,成為招行第33家一級分行。開業以來,招行呼和浩特分行結合內蒙古“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以呼包鄂“金三角”地區為核心市場,營業網點逐步向全區推開。2007年8月21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正式落戶內蒙古,成立呼和浩特分行。中信銀行呼和浩特分行于 2007年9月29日在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68號正式掛牌營業,成立了中信銀行在內蒙古的一級分行。另外,興業銀行于2010年2月9日正式入駐內蒙古,并在呼和浩特成立省級分行。2010年6月12日,光大銀行也在呼和浩特成立分行。2011年11月29日,中國民生銀行呼和浩特分行也掛牌成立。
(二)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逐步增大
根據近些年的統計數據,內蒙古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機構個數、從業人數、資產總額上都穩中有升。表 1、表2分別列示了 2006-2011 年內蒙古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內蒙古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機構數量、從業人員數量和資產規模的總體變化情況。
自2006 年以來隨著內蒙古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多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進入內蒙古,并且不斷增加營業網點。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蒙古的規模不斷擴大。根據表1數據可以看出,內蒙古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無論是機構個數還是從業人數都在不斷擴張,并且在內蒙古銀行業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斷擴大。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機構個數由2006年的3個增長到2011年的44個,占內蒙古全部銀行類金融機構個數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0.06% 上升到2011年的0.94%,比重增長了15倍之多。同時,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從業人數也由2006年的127人增加到 2011年的 1810人,占內蒙古全部銀行類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由2006年的0.2% 上升到2011年的 2.12%,比重增長了10倍多。此外,內蒙古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在銀行類金融機構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大。2006年,內蒙古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為90.1億元,僅占內蒙古全部銀行類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1.78%。然而,2007 年該比重就增長為3.31%,是2006年的將近2倍。此后,該比重繼續保持逐年上升趨勢。截至 2011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增長為1436億元,已經占內蒙古全部銀行類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8.81%,該比重是2006年的大約5倍。
(三)近兩年貸款利率總體走高,定價能力穩步提升
根據可得數據顯示,從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于受到加息預期的影響,貸款利率較2008年同期略有回升。2010年,由于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基準利率,利率水平總體走高。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執行上浮貸款利率的占比也擴大到58.3%,比2009年增長了31.3%。2011年,央行在原有基礎上再一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貸款利率總體走高。股份制商業銀行執行利率上浮的貸款占比為80.6%,比前一年上升了22.3%,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股份制商業銀行積極擴大內部定價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綜合運用范圍,利率定價機制建設逐步完善。
二、內蒙古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內蒙古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和金融業的發展相對滯后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其金融業的發展又滯后于經濟發展速度,使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該地區的發展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制約,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
(一)網點分布不盡合理
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蒙古的機構網點大多集中于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等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地區,區域分布非常不均勻。作為第一家進入內蒙古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華夏銀行,雖然其業務范圍覆蓋全區,但營業網點分布仍然集中在在“呼包鄂”地區。到2012年,華夏銀行在呼和浩特市設立了包括分行在內的5個營業網點,在包頭和鄂爾多斯分別成立了1個異地二級分行。招行在區內的營業網點也同樣集中在金三角地區。而與招行同在2007年進駐內蒙古的浦發銀行,其營業網點也僅設立了呼和浩特市的3家和包頭市的1家。此外,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等,均只在呼和浩特市或包頭市設立了營業網點。各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蒙古成立之初就紛紛把呼包鄂地區作為核心區域,是因為這一金三角地區經濟活躍,投資需求相對旺盛,給它們的進入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然而,由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多注重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營業網點在其它城市和地區的缺少會導致這些城市和地區的企業和個人的融資需求得不到及時的滿足。
(二)金融創新不足、過度依賴利差
內蒙古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盈利主要依靠存貸款的利差收入,表外業務品種和范圍非常有限,咨詢服務、衍生工具等高盈利的中間業務涉及較少。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近,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和金融業監管的加強,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其它商業銀行一樣將面臨較大的沖擊。首先,利率市場化必將導致利差的縮小,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在現有經營模式下的盈利能力。其次,日益嚴格的金融監管必將使主要依靠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難以持續。
(三)缺乏規模競爭力,且原有優勢受到威脅
在內蒙古,股份制商業銀行進駐較晚,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規模小,網點少,負債業務成本更高。到2011年底,內蒙古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僅占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大約9%,而國有商業銀行則占比40%以上。與此同時,一批城市商業銀行,如內蒙古銀行和包商銀行等,也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爭奪著市場。股份制商業銀行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總體上,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于內蒙古金融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內蒙古金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整體經濟環境的制約,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趨勢的沖擊,以及同行業內日趨激烈的競爭,使得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積極地采取措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責任編輯:楊再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