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駿
摘 要:文章對工程背景及建設必要性進行了論述,并對在線監測設備現狀和在線監測系統總體要求進行了解析,同時還對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區域電網避雷器 在線監測信息采集 建設工程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065-01
1 工程背景及建設必要性
對于電網運行的輸變電設備日常運行狀態監測系統是針對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更好的提升輸變電專業運行檢修管理精益化水平的技術支撐手段。系統通過先進的CPU處理數據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和數據信息融合處理技術作為技術支持來實現對于各類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的直觀實時管控、在線診斷和狀態預測,建設和應用工作對提高浙江電網的智能化水平、實現輸變電設備狀態實時監控,優化運行檢修管理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2 在線監測設備現狀
2.1 已投入運行的狀態監測設備
架空輸電線路已安裝、使用的監測設備:目前共有13套視頻在線監測設備,為東信電力、浙江碩網共兩個廠家的產品,設備類型為流媒體兩種。其傳輸方式為:流媒體采用CDMA(碩網)或3G(東信1套);覆冰監測2套,廠家為杭州雷鳥,其傳輸方式為GPRS;線路增容監測2套,廠家為杭州雷鳥,其傳輸方式為GPRS。
2.2 建設原則
(1)在國網公司“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行、分步實施”的原則下,結合浙江電網的現狀和特點,由點到面、注重實效、穩步推進。
(2)遵循國網公司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兩級部署、三級應用”的原則,省公司集中部署,省、地兩級分層應用。
(3)技術先進適用、運行安全可靠、投資經濟合理、管理統一規范。
(4)基于SG186一體化平臺,建立數據統一分析功能,充分共享生產管理、調度自動化等系統的信息資源。
2.3 建設目標
浙江省電力公司建設全面的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主要是為了實現下述目標:
(1)通過目前運行的PMS系統提供的輸變電設備信息作為信息數據支持,對于電網薄弱點來全面推進建設浙江省電力公司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對所轄區域的特高壓線路、跨區送電線路、重要變電站、災害多發區的環境參數和運行狀態進行集中監測。
(2)建設全省統一的地市電力(業)局輸變電狀態監測系統平臺,對各自運維區域內的輸變電設備狀態與環境參數進行集中監測,及時掌握輸變電設備的運行工況。
(3)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下,實現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主站系統與浙江PMS系統的集成,并實現數據縱向接入和功能調用。
2.4 地市公司應用目標
對各地市公司運維管轄范圍內的輸變電設備狀態信息與運行設備所處環境參數進行集中監測,及時掌握輸變電設備的運行工況,實現輸變電設備的安全預警,提高運行維護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監測管理區域內輸變電設備的動態實時運行狀況,對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輸變電設備缺陷及時預警并及時將相關信息提供給遠方監控人員,系統作出基本判斷后,為輸變電設備的搶修計劃提供制定依據。
(2)對輸變電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由于天氣等多種原因而出現或者潛在的危險點加強實時監控,構建并完善監控平臺運行人員值班制度,同事實現運行圖像數據的傳輸,并在內置決策系統實現智能判斷與預警功能,填補運行人員在巡視間隙的盲區。
(3)實時掌握區域內的輸變電設備運行數據及巡視得到的數據,及時發現一些重要緊急的設備缺陷,并做到快速反應處理,提高電網運行水平。
(4)通過無縫對接構建好的輸變電設備監測平臺與應急指揮中心,各級應急指揮中心能夠隨時通過監測平臺調閱查看所需的輸變電設備運行數據,通過配置移動終端掌握運行信息,同時對現場檢修作業遠程指導。
(5)調度部門可以通過監測系統實時掌握重載/增容輸電線路及變壓器等設備的運行溫度動態變化,為發出控制設備負荷的調度命令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
3 在線監測系統總體要求
輸電線路狀態監測系統在國網-網省-地市三個層面上分別進行部署,按照架構,通過所布置各類監測裝置獲取的輸電線路運行狀態信息通過物理隔離與縱向隔離安全通道輸送到地市狀態監測系統,在地市監測系統層級對線路運行狀態和所處環境的動態實時集中監視,并在災害發生時影響線路正常運行作出預警、對檢修提供輔助決策依據等功能;地市狀態監測系統獲取的線路狀態數據通過電力專網送入網省狀態監測系統,實現災害預警、輔助決策及統計分析等功能,為制定技改大修、科研項目滾動計劃提供技術支持;為后續的電網規范、設計提供數據支撐,網省狀態監測系統獲取的線路狀態數據通過一體化平臺送入國網公司狀態監測系統,實現災害預警、輔助決策及統計分析等功能,為制定規劃、設計、運行的技術政策提供支持。
各類監測裝置獲取的輸變電設備狀態信息也可通過安全信道進入網省狀態監測系統,由網省狀態監測系統上送到國網狀態監測系統和下傳至地市狀態監測系統。狀態監測系統平臺是數據匯聚的中心,橫向上實現與已有系統業務數據的集成,并為基于這些信息的上層應用提供數據支持;縱向上實現各級狀態監測系統數據的上下交互,以及控制指令的下達。
4 經濟效益分析
4.1 經濟效益分析
(1)利用監測技術實現對輸變電關鍵設備的狀態參數、運行狀況、氣象條件和地域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
(2)整合相關檢修運行業務管理系統,通過數據融合并且利用建設好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多層次深入分析,得到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評價報告,及時發現、快速診斷故障隱患并及時消除電網缺席,保障浙江省電網的正常穩定運行。
(3)優化檢修策略,彌補以往定時檢修的缺點,通過得到的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評價報告,構建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體系,優化檢修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
(4)通過輸變電設備系統對運行設備以往歷史狀態及目前運行狀況,實時評估,快速判斷、自動生成控制策略,為實現電網事故預警、調度決策、缺陷消除、防災減災等多種管理需要提供數據及技術支撐。
4.2 社會效益分析
通過監測系統所具有信息化、自動化、可視化的功能保障輸變電設備在運行上的安全可靠性,適應國網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吳毅清.數字化技術在蒙自110kV變電站的應用[J].電工技術,2011(4).
[2] 楊麗.基于IEC 61850過程總線結構的數字化保護系統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0.
[3] 韓國政.基于IEC61850的配網自動化開放式通信體系[D].山東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