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中央決定王儒林任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另有任用。不長時間以來,包括4名省委常委在內的7名省部級干部先后被查。山西官場的震蕩終于在輿論的關注和群眾的叫好聲中走到了新的階段。這件事讓不少人的預言落空,前所未有、打破既往的舉措,也在警示更多人。
警示一:千萬別心存僥幸,中央已下定決心
半年內,中央出重拳整飭山西官場,4名省委常委、1名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名政協副主席、1名政府副省長,連續兩任太原市委書記、兩任運城市委書記接連落馬。反腐風暴不斷沖進縱深領域,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個個“老虎”打下來,在山西盤踞多年的所謂隱秘政商圈,還有一系列盤根錯節的利益團體被連根拔出。這對當下的中國政壇,是一種極大的震撼,打破了很多人的心理預期:過去一個地方如需查處多個官員,會緩一緩,放一放;班子里多個成員,一般不會集中查處;班子成員查處了,班長一般不輕易調整。今天,這些預期大都已失靈。
如此力度的反腐,表明一個決心——這次就是要直捅腐敗的窩子,深挖腐敗的根子,對腐敗現象“零容忍”,不會考慮以前的某種不成文的慣例,更不會在意一時一地的某種“震動”。正如有評論所說,有腐必反才是最大的穩定。
警示二:為官千萬別想發財,政商交往應有道
7名省部級高官先后落馬,15名廳局級官員被查。山西官場強震,讓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是山西?為什么歷來有晉官難當的說法?山西進入媒體和公眾的視野,常常離不開一個字——“煤”。2005年,時任山西省長于幼軍曾嘆道,非法煤礦成為“山西的老頑癥,二十多年就這樣,整治非常難,不能碰。”阻力不僅來自非法礦主,還有背后的干部。豐饒的資源,復雜的政商關系,讓一些人通過權力獲取空前的利潤,又讓另一些人輕松地將權力變現。山西省委常委、秘書長聶春玉落馬后,多家媒體披露,聶春玉主政呂梁期間,煤礦老板與當地官員相互利用:老板資助官員買官,官員幫助老板平事,并形成關系網,影響干部升遷。
政商勾結,維系著權力與金錢來回置換的“進步通道”,已經成為阻止山西實現增長轉型的現實阻力。如此毒瘤,豈能不除?當反腐風暴刮向煤炭領域時,已經在這一黑色的領域發出了紅色的警告,為官發財應當兩道,當官就不能想著發財。
警示三:“圈子化”泛濫會毀了政治生態
觀察近期落馬的山西官員,不難發現他們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構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官場圈子”。
一個官員,在工作中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屬人之常情。但是類似山西官場一些人的這種“朋友圈”,則是為彼此手中的權力可以尋租變現,互相之間具備利用的價值才走到了一起,實質上是“利益圈”。從近期山西官場地震中不難發現,官場“圈子化”的地方和單位,腐敗幾乎無可避免。“圈子”最主要的一項功能,就是實現“圈中人”的利益交換,權力尋租、官官相護,形形色色的潛規則,都是通過“圈子”這個平臺完成交易的。
再有就是堵塞正常的選人用人渠道。“圈子”大行其道,最直接的后果是,常規的選人用人機制可能失靈。德才兼備者,如果入不了“圈子”,哪怕再苦干實干、正直清廉,也沒有出頭之日;而一些德才不彰之輩,只要攀上了一個“圈子”,很可能平步青云。
反腐風暴席卷山西,一些畸形的“朋友圈”也在崩塌,但官場“圈子化”的根除尚需上上下下的苦斗。
(文/董宇 岳小喬 王坎 據人民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