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玲+賈秋穎+李燚緋
[摘要] 目的 探討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60例肺氣虧虛型咳嗽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補肺止咳方外敷,對照組采用枇杷止咳膠囊口服,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隨訪1個月后,治療組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 補肺止咳方;中藥外敷;咳嗽;肺氣虧虛型
[中圖分類號] R25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a)-0111-02
咳嗽為呼吸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外感或內傷皆可導致發病。肺氣虧虛型咳嗽為慢性咳嗽之一,病程長,因西醫治療中其病因明確,須行繁雜的檢查,使其在基層操作性差,多數為經驗性治療,導致使用藥物時間長,易復發,藥物不良反應多見。由于基層醫生在診療時,較難找到真正的病因,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患者經濟負擔過重。中醫藥治療咳嗽具有獨特的優勢,且止咳療效顯著,李磊教授經過幾十年經驗總結,辨證施治,精選良方,自擬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療效顯著,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本科門診咳嗽患者60例,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醫內科學》[2]制訂的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肺氣虧虛型咳嗽病的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45~63歲,平均5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10個月;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6~65歲,平均54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11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補肺止咳方,中藥制劑組成:桑白皮15 g、陳皮15 g、川貝5 g、白芥子5 g、黃芪15 g(上述中藥均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中心提供),諸藥共研細末,以蜂蜜等調勻,敷于雙肺。功效:補氣益肺,化痰止咳,主治:肺氣虧虛型咳嗽,40 min/次,1次/d,14 d為1個療程,隨訪1個月。對照組給予枇杷止咳膠囊口服,2粒,3次/d口服,14 d為1個療程,隨訪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記錄兩組治療后隨訪1個月內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顯效:咳嗽及臨床癥狀消失,并維持2周以上;有效:咳嗽減輕,痰量減少;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隨訪1個月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的比較
兩組隨訪1個月后,治療組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咳嗽多因臟腑功能失調,累及肺臟,使其宣降功能失調,氣機壅滯而致。正如《素問·宣明五氣論》:“五氣所病……肺為咳”,《素問·咳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3],強調了肺系受邪以及其他臟腑疾病均能導致咳嗽。然而因勞傷過度,久病原氣未復,或久咳、久喘耗傷肺氣,氣之生化不足所致,病程多遷延難愈正氣虧損,且容易受外邪侵襲或受情志、飲食誘發,導致肺氣虧虛,內因外因可互為因果[4]。故治療上應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則。
《靈樞·終始》云:“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說明持久的療法對于“久病”之人效果較好。中藥敷貼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從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原則出發,結合經絡學說,由表入里,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借助腧穴對于疾病的特殊性,刺激體表經絡腧穴,使經絡氣血的運行,疏通周身經絡,從而調節人體臟腑功能,達到有效的治療作用[5]。《醫學源流論》曰:“使藥性從皮膚入腠理,通經灌絡,較之服藥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充分說明了中藥敷貼的治療特色,并強調通過特定的藥物經特定的穴位吸收并對其刺激,且穴位與藥物相結合,充分發揮穴位與藥物特異性的外治方法[7],發揮雙重協同乃至強化的藥理作用[6],直達臟腑,激發正氣,增強抗病能力[8]。
李磊教授經多年臨床經驗的驗證性總結,即咳嗽與老年多病體弱、抗病能力低下痰排不暢有關[9],根據肺氣虧虛型的特點,應用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將咳嗽依據臟腑進行分類,并結合針灸的經絡學說,將合理中藥配伍后,經加工成用于貼敷的中藥制劑,敷于體表,利用藥物吸收及所在腧穴的穴位刺激作用,藥效由表及里,直達肺臟,臟調整腑功能,達止咳之功效。貼敷的中藥制劑由桑白皮、陳皮、川貝、白芥子、黃芪五味中藥組成,共奏補氣益肺、化痰止咳之效。將藥物貼敷于穴位后,通過經絡穴位的作用,加強療效。經臨床研究發現,補肺止咳方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費用低等優勢,且重復性強,適合基層衛生醫療應用,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及推廣應用前景。但外敷藥物長期應用會對皮膚造成反復刺激,所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71-79.
[3] 山東省中醫研究所研究班.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208-210.
[4] 周文春.針刺加穴位注射治療肺陰虧虛型內傷咳嗽36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4,33(1):43-44.
[5] 趙淑平.止嗽散加減配合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咳嗽50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281.
[6] 張穎.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熱咳38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3,22(12):30.
[7] 劉紅宇,李俐,葉焰,等.熊艷云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咳嗽62例[J].福建中醫藥,2010,41(5):39-40.
[8] 蒲朝暉,牛偉平,蒲勤,等.自擬桔梗蜈蚣散配合穴位敷貼對咳嗽變異型哮喘緩解期的治療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21(2):95-97.
[9] 閆俊國,李蘭芳.中藥外敷涌泉穴治療老年咳嗽96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3,12(6):30.
(收稿日期:2014-06-27 本文編輯:郭靜娟)
[摘要] 目的 探討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60例肺氣虧虛型咳嗽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補肺止咳方外敷,對照組采用枇杷止咳膠囊口服,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隨訪1個月后,治療組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 補肺止咳方;中藥外敷;咳嗽;肺氣虧虛型
[中圖分類號] R25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a)-0111-02
咳嗽為呼吸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外感或內傷皆可導致發病。肺氣虧虛型咳嗽為慢性咳嗽之一,病程長,因西醫治療中其病因明確,須行繁雜的檢查,使其在基層操作性差,多數為經驗性治療,導致使用藥物時間長,易復發,藥物不良反應多見。由于基層醫生在診療時,較難找到真正的病因,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患者經濟負擔過重。中醫藥治療咳嗽具有獨特的優勢,且止咳療效顯著,李磊教授經過幾十年經驗總結,辨證施治,精選良方,自擬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療效顯著,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本科門診咳嗽患者60例,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醫內科學》[2]制訂的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肺氣虧虛型咳嗽病的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45~63歲,平均5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10個月;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6~65歲,平均54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11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補肺止咳方,中藥制劑組成:桑白皮15 g、陳皮15 g、川貝5 g、白芥子5 g、黃芪15 g(上述中藥均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中心提供),諸藥共研細末,以蜂蜜等調勻,敷于雙肺。功效:補氣益肺,化痰止咳,主治:肺氣虧虛型咳嗽,40 min/次,1次/d,14 d為1個療程,隨訪1個月。對照組給予枇杷止咳膠囊口服,2粒,3次/d口服,14 d為1個療程,隨訪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記錄兩組治療后隨訪1個月內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顯效:咳嗽及臨床癥狀消失,并維持2周以上;有效:咳嗽減輕,痰量減少;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隨訪1個月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的比較
兩組隨訪1個月后,治療組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咳嗽多因臟腑功能失調,累及肺臟,使其宣降功能失調,氣機壅滯而致。正如《素問·宣明五氣論》:“五氣所病……肺為咳”,《素問·咳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3],強調了肺系受邪以及其他臟腑疾病均能導致咳嗽。然而因勞傷過度,久病原氣未復,或久咳、久喘耗傷肺氣,氣之生化不足所致,病程多遷延難愈正氣虧損,且容易受外邪侵襲或受情志、飲食誘發,導致肺氣虧虛,內因外因可互為因果[4]。故治療上應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則。
《靈樞·終始》云:“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說明持久的療法對于“久病”之人效果較好。中藥敷貼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從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原則出發,結合經絡學說,由表入里,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借助腧穴對于疾病的特殊性,刺激體表經絡腧穴,使經絡氣血的運行,疏通周身經絡,從而調節人體臟腑功能,達到有效的治療作用[5]。《醫學源流論》曰:“使藥性從皮膚入腠理,通經灌絡,較之服藥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充分說明了中藥敷貼的治療特色,并強調通過特定的藥物經特定的穴位吸收并對其刺激,且穴位與藥物相結合,充分發揮穴位與藥物特異性的外治方法[7],發揮雙重協同乃至強化的藥理作用[6],直達臟腑,激發正氣,增強抗病能力[8]。
李磊教授經多年臨床經驗的驗證性總結,即咳嗽與老年多病體弱、抗病能力低下痰排不暢有關[9],根據肺氣虧虛型的特點,應用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將咳嗽依據臟腑進行分類,并結合針灸的經絡學說,將合理中藥配伍后,經加工成用于貼敷的中藥制劑,敷于體表,利用藥物吸收及所在腧穴的穴位刺激作用,藥效由表及里,直達肺臟,臟調整腑功能,達止咳之功效。貼敷的中藥制劑由桑白皮、陳皮、川貝、白芥子、黃芪五味中藥組成,共奏補氣益肺、化痰止咳之效。將藥物貼敷于穴位后,通過經絡穴位的作用,加強療效。經臨床研究發現,補肺止咳方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費用低等優勢,且重復性強,適合基層衛生醫療應用,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及推廣應用前景。但外敷藥物長期應用會對皮膚造成反復刺激,所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71-79.
[3] 山東省中醫研究所研究班.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208-210.
[4] 周文春.針刺加穴位注射治療肺陰虧虛型內傷咳嗽36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4,33(1):43-44.
[5] 趙淑平.止嗽散加減配合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咳嗽50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281.
[6] 張穎.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熱咳38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3,22(12):30.
[7] 劉紅宇,李俐,葉焰,等.熊艷云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咳嗽62例[J].福建中醫藥,2010,41(5):39-40.
[8] 蒲朝暉,牛偉平,蒲勤,等.自擬桔梗蜈蚣散配合穴位敷貼對咳嗽變異型哮喘緩解期的治療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21(2):95-97.
[9] 閆俊國,李蘭芳.中藥外敷涌泉穴治療老年咳嗽96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3,12(6):30.
(收稿日期:2014-06-27 本文編輯:郭靜娟)
[摘要] 目的 探討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60例肺氣虧虛型咳嗽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補肺止咳方外敷,對照組采用枇杷止咳膠囊口服,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隨訪1個月后,治療組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 補肺止咳方;中藥外敷;咳嗽;肺氣虧虛型
[中圖分類號] R25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a)-0111-02
咳嗽為呼吸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外感或內傷皆可導致發病。肺氣虧虛型咳嗽為慢性咳嗽之一,病程長,因西醫治療中其病因明確,須行繁雜的檢查,使其在基層操作性差,多數為經驗性治療,導致使用藥物時間長,易復發,藥物不良反應多見。由于基層醫生在診療時,較難找到真正的病因,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患者經濟負擔過重。中醫藥治療咳嗽具有獨特的優勢,且止咳療效顯著,李磊教授經過幾十年經驗總結,辨證施治,精選良方,自擬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療效顯著,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補肺止咳方外敷治療肺氣虧虛型咳嗽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本科門診咳嗽患者60例,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醫內科學》[2]制訂的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肺氣虧虛型咳嗽病的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45~63歲,平均5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10個月;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6~65歲,平均54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11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補肺止咳方,中藥制劑組成:桑白皮15 g、陳皮15 g、川貝5 g、白芥子5 g、黃芪15 g(上述中藥均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中心提供),諸藥共研細末,以蜂蜜等調勻,敷于雙肺。功效:補氣益肺,化痰止咳,主治:肺氣虧虛型咳嗽,40 min/次,1次/d,14 d為1個療程,隨訪1個月。對照組給予枇杷止咳膠囊口服,2粒,3次/d口服,14 d為1個療程,隨訪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記錄兩組治療后隨訪1個月內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顯效:咳嗽及臨床癥狀消失,并維持2周以上;有效:咳嗽減輕,痰量減少;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隨訪1個月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的比較
兩組隨訪1個月后,治療組咳嗽復發或加重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咳嗽多因臟腑功能失調,累及肺臟,使其宣降功能失調,氣機壅滯而致。正如《素問·宣明五氣論》:“五氣所病……肺為咳”,《素問·咳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3],強調了肺系受邪以及其他臟腑疾病均能導致咳嗽。然而因勞傷過度,久病原氣未復,或久咳、久喘耗傷肺氣,氣之生化不足所致,病程多遷延難愈正氣虧損,且容易受外邪侵襲或受情志、飲食誘發,導致肺氣虧虛,內因外因可互為因果[4]。故治療上應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則。
《靈樞·終始》云:“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說明持久的療法對于“久病”之人效果較好。中藥敷貼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從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原則出發,結合經絡學說,由表入里,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借助腧穴對于疾病的特殊性,刺激體表經絡腧穴,使經絡氣血的運行,疏通周身經絡,從而調節人體臟腑功能,達到有效的治療作用[5]。《醫學源流論》曰:“使藥性從皮膚入腠理,通經灌絡,較之服藥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充分說明了中藥敷貼的治療特色,并強調通過特定的藥物經特定的穴位吸收并對其刺激,且穴位與藥物相結合,充分發揮穴位與藥物特異性的外治方法[7],發揮雙重協同乃至強化的藥理作用[6],直達臟腑,激發正氣,增強抗病能力[8]。
李磊教授經多年臨床經驗的驗證性總結,即咳嗽與老年多病體弱、抗病能力低下痰排不暢有關[9],根據肺氣虧虛型的特點,應用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將咳嗽依據臟腑進行分類,并結合針灸的經絡學說,將合理中藥配伍后,經加工成用于貼敷的中藥制劑,敷于體表,利用藥物吸收及所在腧穴的穴位刺激作用,藥效由表及里,直達肺臟,臟調整腑功能,達止咳之功效。貼敷的中藥制劑由桑白皮、陳皮、川貝、白芥子、黃芪五味中藥組成,共奏補氣益肺、化痰止咳之效。將藥物貼敷于穴位后,通過經絡穴位的作用,加強療效。經臨床研究發現,補肺止咳方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費用低等優勢,且重復性強,適合基層衛生醫療應用,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及推廣應用前景。但外敷藥物長期應用會對皮膚造成反復刺激,所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71-79.
[3] 山東省中醫研究所研究班.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208-210.
[4] 周文春.針刺加穴位注射治療肺陰虧虛型內傷咳嗽36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4,33(1):43-44.
[5] 趙淑平.止嗽散加減配合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咳嗽50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281.
[6] 張穎.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熱咳38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3,22(12):30.
[7] 劉紅宇,李俐,葉焰,等.熊艷云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咳嗽62例[J].福建中醫藥,2010,41(5):39-40.
[8] 蒲朝暉,牛偉平,蒲勤,等.自擬桔梗蜈蚣散配合穴位敷貼對咳嗽變異型哮喘緩解期的治療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4,21(2):95-97.
[9] 閆俊國,李蘭芳.中藥外敷涌泉穴治療老年咳嗽96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3,12(6):30.
(收稿日期:2014-06-27 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