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元海


近日,自治區黨委召開了全區城鎮化工作會議,會議深入貫徹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區的城鎮化工作明確了任務、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為此,結合我廳自身工作,在推進自治區新型城鎮化發展中,要重點抓好城鎮體系規劃、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城鎮規劃治理水平
科學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指導各地做好城市設計。根據資源環境條件定城市增長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注重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把城市規劃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身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按照住建部的部署,做好旗縣域城鄉商品化規劃暨“三規合一”試點工作,試點旗縣以城鄉規劃為基礎、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目標、土地利用規劃提出的用地為邊界,編制旗縣城鄉總體規劃,實現“三規合一”、全縣一張圖、縣域全覆蓋。
切實完善規劃管理體制和管控措施,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法規性和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調整和變更,杜絕“政府換屆、規劃換屆”現象發生。加快建立城鄉一體的空間規劃管治制度,進一步增強城鄉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和社會服務功能。嚴格落實規劃公示各項規定,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強化人大對城鄉規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建立派駐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落實對城鄉規劃實施的監督和責任追究。
二、提高城鎮建設水平
在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前提下,用科學的理念規劃城鎮發展模式,按照新型城鎮化方向并結合本地實際科學編制城鄉規劃,按照“三規合一”的理念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土地利用三項規劃,努力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合理確定城鎮發展目標、建設規模、城市性質、功能定位及開發邊界。根據城鎮總體規劃要求,及時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茖W合理布局市政基礎設施,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
加強城鎮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地下管網建設和管理,全面開展城鎮地下管網普查。大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工作,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綜合管廊項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區和各類園區地下管網按照綜合管廊模式建設。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協調布置各電壓等級線路,加大電網入地和融合高架工作力度。開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示范項目,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加強城鎮供水處理設施改造和建設。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再生水、疏干水和劣質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完善城市防澇設施,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推進呼和浩特、包頭引黃城市分質供水,到2015年所有城市全部實現水質達標。加強供熱設施升級改造,鼓勵大城市實施燃煤鍋爐煤改氣工程。推進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建設城市經濟關系、步行及自行車交通系統。到2017年,城鎮基礎公共服務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更加完善,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96%,供氣普及率達到87%,污水處理率達到8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城鎮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居住條件明顯改善,生活空間更加舒適宜居,到2020年自治區級以上園林城市比例達到80%以上。
三、努力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礎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不斷完善城鎮住房保障準入退出機制,確保保障房分配公開、公平、公正。加強房地產市場的引導和調控,促進房地產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增加城市中低價位、中小戶型商品住房建設用地供給,促進商品房開發建設與當地剛性需求相適應。加快推進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統籌建設、并軌運行,推進租售并舉、產權共有的公租房開發建設和分配銷售模式,研究制定我區實施措施,明確并軌后計劃執行、租金定價、分配管理的具體辦法。有序推進林區、墾區、工礦棚戶區改造和舊城區、農村牧區改造。統籌棚戶區改造和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確保失地人口和農牧業轉移人口住有所居。建立各級財政保障性住房穩定投入機制,鼓勵政策性銀行擴大保障房信貸規模,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扎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作建設,到2017年,計劃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7萬套,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59.9萬戶,實施城鎮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逐步擴大住房保障范圍,全區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以上,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全區城鎮人均住房建設面積達到37平方米。
四、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逐步建立與城鎮接納農牧業轉移人口規模和公共服務水平掛鉤的公共資源配置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根據城鎮實際接納轉移進城人口數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專項資金補貼。探索建立面向城鎮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將城市公用事業價格審批權限下放到盟市,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通過合資、合作、委托經營以及PPP,TOT、BT等方式參與城鎮公用設施建設和運營。建立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商業性基礎設施開發相結合的合理機制。
積極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住房建設領域的實施意見》,創新工作舉措,拓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渠道。鼓勵民間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資產收購等方式直接投資城鎮供氣、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垃圾發電等項目的建設。鼓勵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方式參與城市道路、橋梁、軌道交通、公共停車場等交通設施建設。實行政府補貼,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在保持市政公用事業公益性、維護公共案例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前提下,通過特許經營方式,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進入城鎮供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雨水收人訂、環衛保潔、垃圾清運、道路、橋梁、園林綠化等市政公用業領域的運營和養護。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參與企業改制重組、股權認購等進入除城鎮供水以外的市政公用事業領域。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