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嵐
摘要:本文運用TC指數和CA指數對近五年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與歐盟相比,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偏低,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本文進一步以“鉆石模型”為理論基礎,對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并為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服務貿易;競爭力;鉆石模型
中圖分類號:F7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4)06-0099-07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以及世界服務業的持續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學者開始對國際服務貿易進行研究。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比較優勢原理對服務貿易的適用性問題。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學者開始用新貿易理論解釋國際服務貿易,以貨物貿易理論為基礎,探討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產生的源泉。1990年美國管理學家波特[1]開創性地提出了“鉆石模型”,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國家產業競爭力的來源,成為目前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中最常用的理論框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多以前述理論為基礎,從國別或部門視角進行實證研究。Hoekman和Karsenty[2]運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國家的國際服務貿易比較優勢。De la Guardia等[3]分析了影響歐盟部分成員國交通運輸服務、旅游服務與其他商業服務三類服務競爭力的因素。Raman和Chadee[4]對中國和印度的IT服務業競爭力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中印兩國的IT產業具有互補性,短期內兩國的IT服務業不僅不會進行激烈競爭,還會增加合作。
中國對服務貿易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末才開始出現關于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主要以各種競爭力指標來判斷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康承東[5]利用比較優勢指數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分析,結論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較弱,除旅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以外,其他類服務貿易均處于比較劣勢。王紹媛[6]利用貿易競爭力指數等指標對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進行測算,認為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較弱,而且競爭優勢主要集中于旅游服務貿易,制約了中國服務貿易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部分學者以“鉆石模型”為理論框架,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分析。張巖[7]根據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分析了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隨著中國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均有所發展。莊惠明等[8]建立了關于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結論表明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結構素質、貨物貿易出口額和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等指標。陳虹和林留利[9]及張英[10]等學者對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了比較分析,丁平和徐松[11]等學者對比分析了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秦嗣毅和楊浩[12]對金磚四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了比較研究。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關于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文獻以實證研究為主,為我們準確定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供了參考。但現有研究在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方面仍存在不足:已有研究主要比較中國與發展中經濟體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發展情況,對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比較則以中美和中日為主,對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比研究鮮有涉足。雖然李靜[13]比較了中國與歐盟15國的服務貿易,但對二者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比較以定性分析為主,缺少實證分析。
對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歐盟是世界上服務業發展水平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其服務貿易多年來始終保持巨額順差。中國服務貿易雖然在入世后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一直為逆差狀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歐盟。為了找到中國服務貿易與歐盟服務貿易的差距所在,本文將對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測算,并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建立計量模型,對中國服務貿易與歐盟服務貿易的影響因素加以分析,為中國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解決中歐服務貿易失衡問題提供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提及的服務貿易均未包括商業存在。
二、中國和歐盟服務貿易發展概況
1.服務貿易總量
如圖1所示,從2008—2012年歐盟的服務出口額和進口額均遠高于中國。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和進口額為1 914億美元和2 812億美元,歐盟為18 518億美元和15 925億美元,分別是中國的9.68倍和5.66倍。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為5.43%,而歐盟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高達39.59%。由于歐盟是由多國組成的經濟聯盟,因此僅以總規模來判斷中國與歐盟的服務貿易發展水平不盡合理,必須結合其他指標來比較分析。本文選擇了服務貿易占GDP的比重和服務貿易占貨物貿易的比重這兩個相對指標,進一步比較中歐服務貿易的發展情況。
從服務貿易占GDP的比重來看,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占GDP的比重為5.74%,歐盟為20.64%,是中國的3.60倍。從服務貿易占貨物貿易的比重來看,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占貨物貿易的比重為12.22%,而歐盟為29.34%,是中國的2.40倍。上述數據表明,與歐盟相比,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偏低。
在服務貿易差額方面,中國與歐盟形成了鮮明對比:2008年以來中國的服務貿易一直呈巨額逆差狀態,且逆差金額不斷增加,已由2008年的118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898億美元;而歐盟的服務貿易則一直保持巨額順差,順差規模亦呈增加趨勢,已由2008年的1 902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2 592億美元。
2.分部門的服務貿易情況
在分部門的貿易差額方面,2008年以來中國在通訊服務、金融服務、政府服務和個人、文化與娛樂服務部門的貿易收支基本平衡,其他商業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和建筑服務部門的貿易收支均為順差,其余四個服務部門則處于嚴重的逆差狀態(見表2)。旅游服務曾是中國服務貿易順差最大的部門[10],該部門的國際收支在2008年時還是順差,之后由于中國居民赴境外旅游的熱度逐漸升溫,其貿易差額轉為逆差,而且逆差金額逐年增加,2012年已成為中國逆差金額最大的服務部門。與中國相比,歐盟各部門服務貿易收支以順差居多,除版稅與許可證費用以及政府服務外,其余服務部門均為順差,其中金融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及其他商業服務對其服務貿易順差的貢獻最大。
二、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由于所有貿易競爭力指標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有些情況下還會因一國相關產業和貿易政策的干擾而產生扭曲[14],因此需要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指標綜合判斷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本文以TC指數和CA指數作為評價指標,對比分析中歐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水平。
1.中歐服務貿易的TC指數比較
TC指數是指一國某類服務的凈出口額與該類服務的進出口總額之比,用公式表示為:
TC=(X-M)/(X+M)(1)
其中,TC表示該國某類服務的貿易競爭力指數,X表示該國此類服務的出口額,M表示該國此類服務的進口額。TC指數在 [-1,1]之間,TC指數越大,該國此類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越弱。當TC指數在 [-1,-0.60]、(-0.60,-0.30]和 (-0.30,0]時,分別表明服務貿易具有極大的、較大的和微弱的競爭劣勢;當TC指數在(0.60,1]、(0.30,0.60]和 (0,0.30]時,分別表明服務貿易具有極大的、較大的和微弱的競爭優勢[15]。
由中國與歐盟的總體TC指數可知,2008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整體上具有微弱的競爭劣勢,而歐盟則具有微弱的競爭優勢,歐盟的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始終強于中國(如表1所示)。從變化趨勢來看,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TC指數呈下降趨勢,歐盟的總體TC指數則變化不大,歐盟與中國服務貿易總體TC指數之差有所增大,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差距在逐漸擴大。
表3顯示了2008—2012年中歐服務貿易CA指數,由該表可知,在這五年里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CA指數始終為正,而歐盟服務貿易的總體CA指數始終為負,這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總體處于競爭劣勢地位,歐盟服務貿易總體處于競爭優勢地位。另外,中歐服務貿易的CA指數之差增大,表明其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差距有所擴大。
根據表3所示,2008—2012年中國各類服務貿易CA指數的平均值在-2.61和1.98之間,平均差為0.68,而歐盟CA指數的平均值在-0.31和0.58之間,平均差為0.23。可見,中國各類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差異程度大于歐盟。由2008—2012年中國各類服務貿易CA指數的平均值可知,中國建筑服務和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等五類服務貿易具有競爭優勢,交通運輸服務和旅游服務等四類服務貿易具有競爭劣勢,金融服務和個人、文化與娛樂服務的競爭力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雖然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服務貿易數多于具有競爭劣勢的服務貿易數,但由于在服務貿易中比重較大的旅游服務和交通運輸服務具有競爭劣勢,拖累了中國服務貿易的整體競爭力。根據歐盟各類服務貿易CA指數的平均值,歐盟金融服務和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等六類服務貿易具備競爭優勢,旅游服務和版稅與許可證費用等三類服務貿易具有競爭劣勢,通訊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的競爭力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CA指數的平均值可知,與歐盟相比,中國在通訊服務、建筑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四類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更強,旅游服務、政府服務和個人、文化與娛樂服務三類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與歐盟基本一致,而交通運輸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和版稅與許可證費用四類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更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和通訊服務兩類資本與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更強,這與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分不開的。從2006年起,中國不僅給予服務外包企業稅收優惠待遇,而且為相關企業提供員工培訓補貼等扶持政策,使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從而促進了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競爭力的提升。在通訊服務領域,雖然中國的CA指數高于歐盟,但由于中國通訊服務市場的開放度偏低,CA指數所顯示的競爭力水平失真程度較高,本文認為其競爭力是否強于歐盟仍有待商榷。
通過對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測算,我們可以發現兩種指數對服務貿易總體及多數服務貿易的測度結果相吻合:歐盟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遠高于中國,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在逐年擴大;歐盟各類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比較均衡,而中國各類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除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外包,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建筑服務等勞動密集型服務,歐盟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則主要體現在保險服務和交通運輸服務等資本與技術密集型服務。
三、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以波特的“鉆石模型”為理論依據構建計量經濟學模型,用Eviews7.0進行分析,以衡量這些變量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
1.模型構建和數據來源
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影響一國服務業競爭力的因素主要由四項關鍵要素構成,即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以及企業戰略[1]。生產要素主要指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基礎設施情況等,本文選擇服務業就業人數(記為EMP)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流量(記為FDI)來反映一國生產要素的情況;需求條件指本國市場對服務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情況,本文選擇人均GDP(記為PGDP)反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則用貨物貿易出口情況(記為GEXT)和服務業發展水平(即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記為SDL)來衡量;雖然企業戰略對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也產生重要影響,但此類要素難以用宏觀經濟指標體現,參考莊惠明等[8]構建的模型,本文沒有將其列入研究范疇。
在被解釋變量的選擇上,各種競爭力指標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直接用某種競爭力指標表示競爭力不盡合理。參考陳紅和林留利[9]將服務貿易出口額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做法,同時考慮到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時,各種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標也會隨之增大,本文亦以服務貿易出口額(記為SEXT)來表示服務貿易競爭力。根據上述分析,構建中歐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模型:
根據回歸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人均GDP和貨物貿易出口額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人均GDP每提高1%,將會使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0.57%,表明中國需求條件的改善對服務貿易出口的拉動作用明顯。貨物出口額每提高1%,將會使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0.57%,表明貨物出口的增加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也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第二,FDI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也較為明顯。回歸結果顯示,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每提高1%,將使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0.22%。這是因為FDI的流入為中國服務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同時提高了中國服務企業的競爭意識,從而增強了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第三,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具有負效應。中國第三產業就業人數每增加1%,將會使服務貿易出口額減少0.37%。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中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較低,2010年世界平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為23 708美元/人,而中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僅為6 145美元/人,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二是因為中國國內服務市場擴張的速度超過了服務貿易出口的增長速度,使得增加的服務業勞動力主要流向了國內服務市場,實際用于服務貿易出口的勞動力數量反而減少。
第四,服務業發展水平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不顯著。這說明雖然近年來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水平有顯著提升,但這種發展仍停留在規模的擴張上,并未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帶來實質性影響。
(2)歐盟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如表6所示,歐盟模型中的變量LnPGDP、LnGEXT與LnSDL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變量LnEMP通過了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LnFDI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根據回歸結果,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第一,服務業發展水平是影響歐盟服務貿易出口最強的因素。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歐盟服務貿易出口額將提高5.84%。因此,歐盟較強的服務業基礎是其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源頭。多年來歐盟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此外,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服務業,歐盟生產性服務業的實力很強。歐盟的很多成員國都擁有獨具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這些服務業的成功經驗不易被其他國家模仿和復制,有利于歐盟保持并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
第二,貨物出口額、人均GDP與服務業就業人數也是影響歐盟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因素。其與歐盟服務貿易出口額之間均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貨物出口額每增加1%,將會使服務貿易出口額提高0.98%;人均GDP每增加1%,服務貿易出口額將提高0.65%;服務業就業人數每增加1%,其服務貿易出口額將提高0.20%。
第三,FDI對歐盟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不顯著。這是因為歐盟已經擁有世界先進的技術水平與管理理念,外資的技術外溢效應不如中國明顯,同時歐盟吸引的FDI以市場驅動型為主,其投資并不以降低成本為目的,因此FDI對歐盟服務貿易出口沒有顯著影響。
四、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建議
為了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縮小與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服務貿易發展上的差距,中國應采取以下措施:
1.堅持服務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如前文所述,利用外資規模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中國應繼續擴大服務業外商投資規模,引導外資進入資本與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充分發揮外資的技術外溢效應,從而提高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服務企業還要選擇合適的時機“走出去”,使企業更好地了解東道國的市場需求。如果采取跨國并購的投資方式,企業還能迅速擴大海外市場并獲得國外先進技術,因此中國政府應在跨國并購、外匯管理及投融資等方面提供便利措施,為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2.鼓勵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對中國服務貿易而言,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高,其發展對于轉變中國服務業增長方式意義重大;二是生產性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分離、獨立而發展起來的新興服務業,其發展有利于擴大中國貨物出口,而貨物出口是促進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國必須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實施扶持政策、引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以及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等措施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3.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根據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企業創新能力強有利于服務貿易競爭潛力的發揮,對于資本與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更為重要。據2009年英國國家科技藝術基金會開展的調查顯示,創新性服務企業銷售收入的年增長率比非創新企業高15%左右。中國應該吸取歐盟的寶貴經驗,努力提升中國相關企業的創新能力。首先,中國服務企業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只有通過創新才能贏得市場的主動權。其次,企業創新應以國內市場為本,中國服務企業應該更注重國內市場對服務需求的開拓,并逐漸擴展至國際市場。再次,中國政府應繼續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以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推動服務企業創新。最后,中國服務企業應重視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創新的核心,企業應積極進行技術研發以及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活動,最終實現技術創新。
4.發揮政府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作用
政府不僅是服務貿易政策的制定者,還可以為本國服務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中國政府應充分發揮其在服務貿易中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中國政府應加大對服務貿易出口的扶持力度,通過擴大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信息服務以及實行有利于服務貿易發展的城市規劃和土地政策等措施,促進服務貿易出口在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前提下,逐漸打破服務部門的壟斷,通過引入競爭者刺激服務企業提高競爭力,從而帶動服務貿易的發展。此外,中國政府還應大力支持服務外包發展,鼓勵服務外包企業獲取國際資質認證、承接高端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以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
5.重視傳統服務出口部門的發展
旅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是中國傳統服務出口領域,中國入世以后這兩個部門的發展出現嚴重分化,其他商業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而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則逐漸削弱,不僅在服務總出口中的比重持續下降,而且在所有服務貿易中逆差最大,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對旅游服務貿易給予更多的重視,力爭減少旅游服務的貿易逆差。中國擁有相當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很多旅游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國政府應該從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著手,通過國外媒體及展會等渠道加大對外旅游宣傳力度,加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同時完善中國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增強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5-121.
[2]Hoekman,B.,Karsenty,G.Trade Structur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Services[DB/OL].http://deepblue.lib.umich.edu/bitstream/ handle/2027.42/100760/ECON224.pdf?sequence=1,2013-10-10.
[3]De la Guardia,C.,Molero,J.,Valadez,P.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Services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Basic Facts and a Preliminary Attempt of Interpretation [DB/OL].http://eprints.ucm.es/10531/1/WP_01-05.pdf,2013-09-10.
[4]Raman,R.,Chadee,D.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Sector in India and China [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2011,41(3):452-469.
[5]康承東.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 [J].國際貿易問題,2001,(11):46-51.
[6]王紹媛.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基于進出口數據的指標分析 [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1):23-28.
[7]張巖.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分析與對策 [J].求索,2004,(3):12-14.
[8]莊惠明,黃建忠,陳潔.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實證分析 [J].財貿經濟,2009,(3):83-89.
[9]陳虹,林留利.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與比較分析 [J].國際貿易問題,2009,(12):75-80.
[10]張英.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 [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34-43.
[11]丁平,徐松.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 [J].國際貿易問題,2007,(8):41-47.
[12]秦嗣毅,楊浩.金磚四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 [J].東北亞論壇,2011,(1):68-74.
[13]李靜.中國與歐盟15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分析與啟示 [J].江蘇商論,2006,(5):107-108.
[14]劉晨陽.中日韓FTA服務貿易談判前景初探:基于三國競爭力的比較 [J].國際貿易,2011,(3):47-51.
[15]陳昭,歐陽秋珍.貿易競爭力指標的測度研究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13.
[16]Vollrath,T.L.,Vo,D.H.Investigating the Nature of World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R].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1988.
[17]舒燕,林龍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 [J].湖北社會科學,2011,(6):78-81.
[18]劉萬祥.生產性服務業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N].光明日報,2012-03-26.
[19]英英,高昌林.歐盟國家服務業創新現狀及對中國的政策建議 [J].中國科技論壇,2011,(8):150-154.
[20]郭海虹.競爭優勢理論對我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啟示 [J].國際經貿探索,2002,(3):5-11.
[21]陳文玲.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選擇 [J].國際貿易,2008,(10):14-18.
[22]梁春媚.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研究 [J].求索,2013,(4):54-56.
(責任編輯:韓淑麗)
5.重視傳統服務出口部門的發展
旅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是中國傳統服務出口領域,中國入世以后這兩個部門的發展出現嚴重分化,其他商業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而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則逐漸削弱,不僅在服務總出口中的比重持續下降,而且在所有服務貿易中逆差最大,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對旅游服務貿易給予更多的重視,力爭減少旅游服務的貿易逆差。中國擁有相當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很多旅游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國政府應該從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著手,通過國外媒體及展會等渠道加大對外旅游宣傳力度,加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同時完善中國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增強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5-121.
[2]Hoekman,B.,Karsenty,G.Trade Structur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Services[DB/OL].http://deepblue.lib.umich.edu/bitstream/ handle/2027.42/100760/ECON224.pdf?sequence=1,2013-10-10.
[3]De la Guardia,C.,Molero,J.,Valadez,P.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Services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Basic Facts and a Preliminary Attempt of Interpretation [DB/OL].http://eprints.ucm.es/10531/1/WP_01-05.pdf,2013-09-10.
[4]Raman,R.,Chadee,D.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Sector in India and China [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2011,41(3):452-469.
[5]康承東.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 [J].國際貿易問題,2001,(11):46-51.
[6]王紹媛.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基于進出口數據的指標分析 [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1):23-28.
[7]張巖.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分析與對策 [J].求索,2004,(3):12-14.
[8]莊惠明,黃建忠,陳潔.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實證分析 [J].財貿經濟,2009,(3):83-89.
[9]陳虹,林留利.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與比較分析 [J].國際貿易問題,2009,(12):75-80.
[10]張英.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 [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34-43.
[11]丁平,徐松.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 [J].國際貿易問題,2007,(8):41-47.
[12]秦嗣毅,楊浩.金磚四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 [J].東北亞論壇,2011,(1):68-74.
[13]李靜.中國與歐盟15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分析與啟示 [J].江蘇商論,2006,(5):107-108.
[14]劉晨陽.中日韓FTA服務貿易談判前景初探:基于三國競爭力的比較 [J].國際貿易,2011,(3):47-51.
[15]陳昭,歐陽秋珍.貿易競爭力指標的測度研究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13.
[16]Vollrath,T.L.,Vo,D.H.Investigating the Nature of World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R].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1988.
[17]舒燕,林龍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 [J].湖北社會科學,2011,(6):78-81.
[18]劉萬祥.生產性服務業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N].光明日報,2012-03-26.
[19]英英,高昌林.歐盟國家服務業創新現狀及對中國的政策建議 [J].中國科技論壇,2011,(8):150-154.
[20]郭海虹.競爭優勢理論對我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啟示 [J].國際經貿探索,2002,(3):5-11.
[21]陳文玲.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選擇 [J].國際貿易,2008,(10):14-18.
[22]梁春媚.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研究 [J].求索,2013,(4):54-56.
(責任編輯:韓淑麗)
5.重視傳統服務出口部門的發展
旅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是中國傳統服務出口領域,中國入世以后這兩個部門的發展出現嚴重分化,其他商業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而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則逐漸削弱,不僅在服務總出口中的比重持續下降,而且在所有服務貿易中逆差最大,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對旅游服務貿易給予更多的重視,力爭減少旅游服務的貿易逆差。中國擁有相當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很多旅游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國政府應該從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著手,通過國外媒體及展會等渠道加大對外旅游宣傳力度,加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同時完善中國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增強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5-121.
[2]Hoekman,B.,Karsenty,G.Trade Structur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Services[DB/OL].http://deepblue.lib.umich.edu/bitstream/ handle/2027.42/100760/ECON224.pdf?sequence=1,2013-10-10.
[3]De la Guardia,C.,Molero,J.,Valadez,P.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Services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Basic Facts and a Preliminary Attempt of Interpretation [DB/OL].http://eprints.ucm.es/10531/1/WP_01-05.pdf,2013-09-10.
[4]Raman,R.,Chadee,D.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Sector in India and China [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2011,41(3):452-469.
[5]康承東.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 [J].國際貿易問題,2001,(11):46-51.
[6]王紹媛.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基于進出口數據的指標分析 [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1):23-28.
[7]張巖.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理論分析與對策 [J].求索,2004,(3):12-14.
[8]莊惠明,黃建忠,陳潔.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實證分析 [J].財貿經濟,2009,(3):83-89.
[9]陳虹,林留利.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實證與比較分析 [J].國際貿易問題,2009,(12):75-80.
[10]張英.中美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 [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34-43.
[11]丁平,徐松.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 [J].國際貿易問題,2007,(8):41-47.
[12]秦嗣毅,楊浩.金磚四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 [J].東北亞論壇,2011,(1):68-74.
[13]李靜.中國與歐盟15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分析與啟示 [J].江蘇商論,2006,(5):107-108.
[14]劉晨陽.中日韓FTA服務貿易談判前景初探:基于三國競爭力的比較 [J].國際貿易,2011,(3):47-51.
[15]陳昭,歐陽秋珍.貿易競爭力指標的測度研究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13.
[16]Vollrath,T.L.,Vo,D.H.Investigating the Nature of World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R].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1988.
[17]舒燕,林龍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 [J].湖北社會科學,2011,(6):78-81.
[18]劉萬祥.生產性服務業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N].光明日報,2012-03-26.
[19]英英,高昌林.歐盟國家服務業創新現狀及對中國的政策建議 [J].中國科技論壇,2011,(8):150-154.
[20]郭海虹.競爭優勢理論對我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啟示 [J].國際經貿探索,2002,(3):5-11.
[21]陳文玲.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選擇 [J].國際貿易,2008,(10):14-18.
[22]梁春媚.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研究 [J].求索,2013,(4):54-56.
(責任編輯:韓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