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玲
摘 要:高職院校教育中的數學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人才的質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職高專數學教學已不能適應高校教育的需要,改革勢在必行。我們結合目前高職高專學校數學課程改革實際,按照培養目標要求,探索可行的數學教學模式,以適應職業人才培養。該文認真分析了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現狀,提出高職高專數學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等數學 高職教育 數學思想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26-01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特色,培養面向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人才。
作為一門科學,高等數學有其固有的特點,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數學是一種思想方法,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數學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科學等很多領域,成為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工具,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然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近年來在高職高專學校中數學課程卻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某些原來開設的數學課的專業取消了數學課程,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高職高專的數學教育應如何進行,值得進行探索分析。
1 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
數學教學課時不斷減少,高等數學不受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教育注重學生技能型的培養,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由于課外實踐課時的不斷增加,不可避免地大量減少公共課的教學時間,數學課程淪為可有可無的填充物。
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由于高等職業教育規模不斷地擴大,一些學生原先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差,對數學缺乏興趣,有些學生甚至完全不愿學習數學,很多學生對“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感到困惑。
高職學生培養模式的不斷調整,也必然影響數學教學的理念和方法。
缺乏高職教育特色教材,數學教學內容陳舊。缺乏針對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重在實踐、重在實用、重在實效的數學教材。現行教材大多數是理工科《高等數學》教材的精簡,偏重邏輯性,應用性不強,內容太泛太深,尤其是不能很好地與高職教育中的專業相結合。
數學教學跟不上教育技術發展的步伐。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傳統的教學手段雖然沒有過時,但總覺得單一和乏味。計算機課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還是很少。
教師知識結構單一。有些教師很難將高等數學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只能講授純粹的高等數學理論知識,教學枯燥乏味,有悖于高職走“實用型”路子的教育思想。
教學方式落后。實際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方式,偏重的只是傳授強調結構嚴謹,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等不夠重視。
2 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的思考
基于高職教育發展形勢和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數學教師必須樹立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應用為目標的思想,確立淡化系統性與抽象性、注重操作性與實用性的教學基本思路。
在高職高專數學教學中,要探索適合高職學生不是以邏輯思維為主而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具有另類智力因素的特點的教學方法。如何提高高職高專學校數學教學質量,成為每位數學教師廣泛關注的問題。
3 高職高專數學教學探討
3.1 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具體來說就是教學內容應以應用為主,適當降低理論難度,特別是概念的引入應結合實例。在理論上適當降低要求,例如學生對數學的一些定義和公式等,只要求理解就行,而不要求學生精確地證明,即重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 加強數學思想的教育
數學思想是人類思想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數學的精髓,是人們對數學科學研究的本質及規律的深刻認識。數學思想源于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又高于知識和方法。數學思想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數學科學,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創造力。
3.3 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1)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亟待改進。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高等數學有“厭學”思想,除了學生的基礎薄弱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厭倦。教師在講授內容時要有所取舍,應該著重于思維方法的探索,重點講思想問題的方法,講數學知識在各種活動中的應用。
(2)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類指導,做好針對性教學。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高職學生有三種類型,文科生、理科生、對口生。由于學生基礎差別大,同一個班級聽課,同一個教師講課,有的學生沒“吃飽”,有的學生沒“消化”,因此教師就應該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因人施教,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效果。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實現教學最優化。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它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能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給予學生豐富的,最新的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在從網上下載下來的課件一定要進行認真修改,融入自己的思想,在講課時才能思路通暢,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4)積極運用新技術并推廣數學建模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等數學的學習不僅僅在于對數學本身概念的理解以及運用,數學是工具,應該將高等數學中的概念同專業知識聯系起來,這里就存在如何將數學建模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的問題。數學建模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工作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經歷包括獲取信息,做出決定等環節的一個完整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接受不斷涌現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意識和能力。
(5)創設職業情境。由于高職高專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所以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職業情境,以此強化數學教學。可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引出數學定義、定理、公式等,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高等數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方面不斷地進行完善,不斷進行探索,就一定能實現以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為宗旨的能力教育。
參考文獻
[1] 殷堰工.試談信息化進程中的數學教師專業素養[J].江蘇教育,2005(9).
[2] 王樹禾.數學思想史[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
[3] 李友英,李曉白.論數學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J].當代教育論壇,2003(11).
[4] 王憲昌,劉鵬飛,耿鑫彪.數學文化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