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春
摘 要:初中化學新課標倡導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以學科探究為主,重視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創新精神。該文重點闡述新課標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應該從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三個方面來改革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以期和同行們交流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探究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68-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基礎知識,使學生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改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思維與動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加強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求知、發明創造的動力源泉。因此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加強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濃厚興趣。
(1)刺激感官產生興趣。開始教學要通過化學實驗的神奇現象來刺激學生感官,讓學生對化學及化學實驗學習產生興趣。我們多做演示實驗,讓學生對化學反應現象進行思考,對化學及化學實驗產生追根究源的興趣。演示一些化學反應產生氣體的或者生成沉淀物的或者生成有特殊顏色沉淀的實驗。如在演示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發現鐵絲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溶液顏色變淺。教師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紅色物質是什么、鐵絲質量如何變化,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創設情境產生興趣。初中學生具有好奇心,教師要科學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創設的情境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如何鑒別二氧化碳實驗中,老師往石灰水里吹氣,熟石灰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沉淀,使得石灰水的顏色變成“牛奶”,這一奇特現象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興趣。
(3)自主設計操作產生興趣。在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操作實驗,變教師演示型實驗為學生設計操作型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例如:在驗證不同金屬活動性的實驗中,教師提供所需藥品和儀器,學生自擬實驗方案,自己進行實驗操作。學生獨立實驗,雖然時間長一些,但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積極探究,驗證自己設想,提高了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 優化實驗課程設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1)設計實驗情境。在實驗中,設計情境,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例如,在簡易鑒別氮肥的時,讓學生思考所給化肥的顏色、氣味是否一樣?哪些氮肥含有氨根?如何檢驗氨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如何設計實驗來科學鑒別,具體步驟是什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設計問題環境。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營造合適的探究氛圍。如在探究“鐵生銹的條件”實驗之后,學生自己提出“銅在什么條件下生銹”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借鑒“鐵生銹的條件”的實驗來進行探究。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之后,根據銅綠{Cu2(OH)2CO3}的元素組成做出猜想,并設計實驗去驗證。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獲得真知,并體驗利用化學實驗來探究現象本源的快樂。
(3)模仿實驗設計。在講解化學實驗課文內容的時候,要重點向學生傳授化學實驗方法和化學研究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開展模仿實驗設計,更好地參與到實驗當中。例如,在進行氣體實驗室制法實驗的時候,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濃氨水、燒堿、生石灰和必要的儀器設備來制取少量氨氣。學生通過對這些實驗的模仿設計,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知識,還學會了氨氣收集、使少量水進入燒瓶的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1)培養學生用實驗探究的創新性意識。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設計啟發性問題,去探究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哪些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從中分析比較,一一排除后得出結論。煅燒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溫條件,實驗室不便操作。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室溫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凈化,實驗室可行。教師進一步深入引導: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呢?為什么不能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教學中可補充兩個實驗:實驗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發生反應。實驗2:用碳酸鈉與稀鹽酸發生反應。實驗1剛開始時反應進行很快,但由于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生成后就不斷附著在大理石表面,阻礙大理石和稀硫酸的接觸,反應就逐漸變慢直至停止。實驗2反應速度過快,產生的氣體來不及收集。在實驗中,教師有效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反思,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容易地記住結論,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用實驗探究的創造性思維?;瘜W實驗探究式教學,關鍵是要指導學生運用化學實驗來理解、掌握和鞏固化學概念、原理,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用實驗來探究知識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為幫助學生認識燃燒的三個條件,可以設計三個實驗。實驗1:用鑷子夾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片刻,從這一實驗中觀察到酒精燃燒,而水不能燃燒,得出燃燒與物質的本性有關的結論。實驗2:二支燃著的蠟燭,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觀察到未罩玻璃杯的蠟燭始終燃燒,而罩了玻璃杯的蠟燭一會兒就熄滅了。得出了空氣中有氧氣,物質的燃燒可能需要氧氣的結論。實驗3:用鑷子分別夾住一根小木條和一小塊煤,在酒精燈上點燃,木條易點著,煤不易點著。得出物質燃燒僅有氧氣還不行,還必須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的結論??v觀三個實驗得出了物質燃燒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的結論。
4 結語
總之,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挖掘實驗教學內涵,將實驗知識、實驗方法、實驗操作、實驗探究有機地統一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掌握化學學習探究方法,成為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肖川.化學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 王祖浩.新課程教師學科教學培訓教材(化學) [M].北京大學,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