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樂+李利薇+曲麗華
摘 要:探討中學生學商的特點及與學習成績的關系。方法:對440名中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不同性別、年級學生的學商及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的特點,并按學習成績將學生分為學困組和學優組,對兩組的學商進行差異檢驗,了解學商和學習成績的關系。結果:不同性別學生在學商及三個因子上差異不顯著;不同年級學生在學商及三個因子上差異顯著;學優組的學商及三個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學困組。結論:學商與學習成績正相關。
關鍵詞:中學生 學商 學習成績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0)09(b)-0250-04
學習能力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組成,智力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而非智力因素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優劣。非智力因素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智康1對1青少年教育研究團隊結合前人理論,提出非智力學習能力模型,非智力學習能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學習動力是喚起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引導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并對學習活動加以維持、調節和強化的一種心理狀態[1];學習自控力指學生為實現學業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自覺按照社會要求和一定的內在標準對自己的情感欲望行為等加以控制的能力[2];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達到學習目標而采取的計劃、規則、方法和技巧,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3]。通過對三者量化,以學商來表示非智力學習能力的水平。[4]該文以學習成績作為學生學習結果的指標,對學商和學習成績的關系進行探討。
1 研究方法
1.1 被試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北京市和河北省抽取兩所中學選取初一到高三的學生,共發放問卷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4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8%。被試情況如表1所示。
1.2 研究工具
使用自編學商測評問卷,即非智力學習能力問卷。該問卷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將學商分為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三個因子,共34題,采用里克特五級計分方式,從“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記為1~5分。問卷各因子的Crobach Alpha系數分別為0.66、0.77、0.84。總問卷的Crobach Alpha系數是0.892。各因子之間存在中等程度相關,與總分之間存在高相關,且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構念效度。
1.3 研究程序
主試在施測前宣讀指導語和答題注意事項,待被試理解所有答題事項后開始施測。被試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問卷,施測時間為15 min。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并剔除無效問卷。
1.4 數據處理
1.4.1 學商的計算方式
學商的計算借鑒離差智商的計算方式,將每個因子的原始分數轉換為標準分數,為了取消負數統一在每個因子加10為本因子的得分,三個因子得分之和為該學生的學商。學商的均值為100,標準差為5。
1.4.2 學習成績的處理
選用兩所中學學生的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的期末考試成績,并分別對各年級各科成績進行標準化,采用三科成績的標準分數之和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指標。
1.4.3 統計分析方法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
2 研究結果
2.1 中學生學商在性別上的差異比較
對不同性別中學生的學商及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因子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
表2顯示,在學習動力上男生高于女生,在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和學商總分上女生高于男生,但在各個因子及學商總分上男女生差異均不顯著。
2.2 學商在年級上的差異比較
對不同年級中學生的學商及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因子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表3顯示,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六個年級在學商及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差異。
進一步做LSD多重比較分析后發現,在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和學商上,均存在初一顯著高于高一,初一顯著高于高二,初二顯著低于初三,初三顯著高于高一,初三顯著高于高二這一普遍規律。其次,在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因子和學商上,均存在初一顯著高于初二,初一顯著高于高三,初三顯著高于高三這一共同結論。此外,在學習自控力因子上,初二顯著高于高一,初二顯著高于高二。在學商上,初二顯著高于高二。
2.3 中學生學習成績與學商的關系
將學習成績按從低到高排序,取前27%的被試作為學優組,取后27%的被試作為學困組,各119人。對兩組的學商及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因子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4。
表4顯示,學優組的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和學商得分均高于學困組。在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和學商上,學優組和學困組均存在顯著差異。
3 討論
3.1 不同性別中學生學商差異分析
男女生在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及學習策略三個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由于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對于女孩和男孩的要求基本一致,對他們學習的重視也基本一致。女生同男生一樣,追求自身成長,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烈,而學習是發展自身、使自身更加優秀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習動機、自我控制及學習策略不存在性別差異。
3.2 不同年級中學生學商差異分析
數據結果顯示,在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因子和學商上,均存在初一顯著高于高一,初一顯著高于高二,初二顯著低于初三,初三顯著高于高一,初三顯著高于高二這一普遍規律。即在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因子和學商上,大體的發展趨勢是初一較高,初二有些許下降,初三達到最大值,高一時急劇下降,高二跌為最低值,高三又有所回升。學習自控力在初一較高,初二下降,初三再次升高的趨勢與張靈聰(2001)[5]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與謝薇(2006)[6]和張佳佳(2011)[7]得出的初中生學習自控力隨年級逐漸下降的結果不一致。endprint
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在于,初一學生剛升入初中,突然從堅持了六年的小學生活轉入新環境,他們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希望能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創造新記錄。所以初一學生會延續自己小學時期的良好學習習慣,并對權威人物仍具有依賴性,努力進行自我控制。因擔心被新同學比下去,從而維持較高學習狀態。但經過初中第一年的學習,學生意識到初中的學業負擔遠比小學重很多,而且面對嚴峻的升學壓力,他們會喪失新鮮感,變得逐漸松懈,難以保持最初的動力。但進入初三后,學生面臨中考,會為了自己的學業制定學習目標,利用合理的復習策略,調整備戰狀態,投入更多努力,因此到了初三會再次升高。但經歷過中考后,由于長期的備考壓力突然消失,學生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所以學習狀態會急劇惡化,覺得高考是三年以后的事情并不著急,所以高一、高二慢慢懈怠并且拖延。但到了高三面對激烈的高考競爭,會如同初三時重新調整狀態,積極備考,所以轉為上升趨勢。
高二學生在迎接高三備戰之前,應調整心態,鼓足信心,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堅持完成。在執行過程中,要勇于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同時注意定期檢查計劃完成情況,及時調整策略,做到勞逸結合,并適時作總結便于自我反思,激勵自己進一步提高。
3.3 學習成績與學商的關系
本研究顯示學優組的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和學商得分均顯著高于學困組,這表明學優組的學商與學困組的學商差異顯著,從而進一步印證了學習成績與學商之間存在正相關。
學優組的學習動力得分顯著高于學困組。學習動力是喚起學習、明確目標,并加以維持強化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學優組的學生有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并且善于調節學習過程,維持學習高喚起狀態,這有助于他們在學業上取得較好的成績,而學困組的學生通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學習動力不足,無法維持學習活動。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學習興趣,沒有從學習中獲得足夠的樂趣和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賞識教育和適度的外部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可以落實在批改作業或者課堂表現的反饋中,有的時候老師在作業本上寫的一句鼓勵的話就會讓學生感受到巨大的積極的推進力量。另外注重學困生的表現評價,應以評價學習習慣和表現方面的進步為主,學業名次為輔,抓住機會進行表揚。學困生往往存在于一個或數個團體,若表揚幾個代表,往往能帶動幾個團體的互相促進。
學優組的學習自控力得分顯著高于學困組。學習自控力得分較高意味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業的堅持和集中注意力方面做得非常好,因此,學習自控力高的學生成績較好。而自控力低的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學習的堅持性不夠等。這些因素會阻礙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成績較低。這與張佳佳的論文結果一致。
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堅持性,是教師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在12周歲以后,注意力的時間趨于穩定,一般能超過30min。學生的注意力時間長短受到教師授課風格的影響。說話抑揚頓挫,聲調有升有降,比較注重互動和趣味的課堂會讓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保持在被喚醒狀態。而平緩單一的表述,教師主講的課堂則容易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學生的學習堅持性是建立在動力、任務難易的基礎之上的。動力方面不再贅述。任務的難易是相對學生的水平而言的,所以教師對于學習任務的布置方面,也應該分出梯級,不同程度學生有不同的知識漏洞和薄弱環節。另外,建構主義主張學習者并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知識的自主建構者,強調學習者是在積極主動地利用著外部反饋信息與內部反饋信息對學習過程進行調控。其中,外部反饋信息來自學習環境,而內部反饋信息來自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及生成產品的監察[8]。反饋不僅是對學習的外在強化,也是一種外部信息,它使得學習者能夠對實際結果與期望結果進行比較[9-10]。所以教師在作業反饋上應更加注重監督學困生的完成情況,及時反饋并調整。
學優組的學習策略得分顯著高于學困組。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是學習者為了達到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學習者采用學習策略都是有意識的心理過程。學習時,學習者先要分析學習任務和自己的特點,然后,根據這些條件,制定適當的學習計劃[11]。在學習上取得良好表現的學優組學生,一般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而學困組的學生,導致成績不高的原因往往是沒有運用科學而有效的學習策略,所以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學習策略勢必不同。關于錯題管理策略的研究表明,成績較好的學生傾向于盡可能地獨立處理自己的錯題,但當處理不了時,他們會盡快地、毫不猶豫地求助于老師或同學;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處理錯題時常常未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就習慣性地求助于他人,而真正遇到處理不了的難題時,常常并不及時求助。這提示我們,分析學生錯題管理策略時,不僅要看學生所用策略的數量,而且要注重策略的質量、實施過程和實效[12]。
學商作為這三者的結合,代表了學生從想學到能學再到會學的全部過程。該研究證明了學商測評與學習成績的正相關關系,學商可以體現學生的學業成就。
4 結語
(1)在性別上,學商差異不顯著,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因子差異顯著。表現為男生的學習動力高于女生,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低于女生。
(2)在年級上,學商及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因子差異顯著。表現為在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和學商上,均存在初一顯著高于高一,初一顯著高于高二,初二顯著低于初三,初三顯著高于高一,初三顯著高于高二這一普遍規律。其次,在學習自控力、學習策略因子和學商上,均存在初一顯著高于初二,初一顯著高于高三,初三顯著高于高三這一共同結論。此外,在學習自控力因子上,初二顯著高于高一,初二顯著高于高二。在學商上,初二顯著高于高二。
(3)學商及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和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之間均存在極其顯著正相關。endprint
參考文獻
[1] 李晶.高中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業績效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 郭梅華,張靈聰.學生學習自控力的特點及原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
[3] 張龍梅,李洪玉.學習策略在思維風格與數學學業成就關系中的中介效應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2).
[4] 李利薇,徐樂.學商模型的提出[J].科教導刊,2013(10).
[5] 張靈聰.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476-479.
[6] 謝薇.初中生學習自控力影響因素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7] 張佳佳.初中生學習自控力與注意穩定性、學習成績的關系及其教育啟示[D].河南:河南大學,2011.
[8] Butler,D.B.,Winne,P.H.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learning:A theoretical synthe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5(3):245-281.
[9] Johnson,D.W.,Johnson,R.T.Cooperative learning andfeedback in technology-based instruction.In J.V.Dempsey & G.C Sales(Eds.),Interactive instruction and feedback(pp.133-157).Englewood Cliffs,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3.
[10] Meyer,B.J.,Wijekumar,K.,Middlemiss,W.,etal.Web-based tutoring of thestructure strategy with or without elaborated feedback or choice for fifthandseventh-grade readers[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010,45(1):62-92.
[11] 劉儒德.論學習策略的實質[J].心理科學,1997(21):179.
[12] 劉儒德,江濤,李云芳.高一學生的錯題管理行為[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1):54-58.endprint
參考文獻
[1] 李晶.高中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業績效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 郭梅華,張靈聰.學生學習自控力的特點及原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
[3] 張龍梅,李洪玉.學習策略在思維風格與數學學業成就關系中的中介效應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2).
[4] 李利薇,徐樂.學商模型的提出[J].科教導刊,2013(10).
[5] 張靈聰.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476-479.
[6] 謝薇.初中生學習自控力影響因素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7] 張佳佳.初中生學習自控力與注意穩定性、學習成績的關系及其教育啟示[D].河南:河南大學,2011.
[8] Butler,D.B.,Winne,P.H.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learning:A theoretical synthe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5(3):245-281.
[9] Johnson,D.W.,Johnson,R.T.Cooperative learning andfeedback in technology-based instruction.In J.V.Dempsey & G.C Sales(Eds.),Interactive instruction and feedback(pp.133-157).Englewood Cliffs,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3.
[10] Meyer,B.J.,Wijekumar,K.,Middlemiss,W.,etal.Web-based tutoring of thestructure strategy with or without elaborated feedback or choice for fifthandseventh-grade readers[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010,45(1):62-92.
[11] 劉儒德.論學習策略的實質[J].心理科學,1997(21):179.
[12] 劉儒德,江濤,李云芳.高一學生的錯題管理行為[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1):54-58.endprint
參考文獻
[1] 李晶.高中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業績效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 郭梅華,張靈聰.學生學習自控力的特點及原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
[3] 張龍梅,李洪玉.學習策略在思維風格與數學學業成就關系中的中介效應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2).
[4] 李利薇,徐樂.學商模型的提出[J].科教導刊,2013(10).
[5] 張靈聰.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476-479.
[6] 謝薇.初中生學習自控力影響因素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7] 張佳佳.初中生學習自控力與注意穩定性、學習成績的關系及其教育啟示[D].河南:河南大學,2011.
[8] Butler,D.B.,Winne,P.H.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learning:A theoretical synthe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5(3):245-281.
[9] Johnson,D.W.,Johnson,R.T.Cooperative learning andfeedback in technology-based instruction.In J.V.Dempsey & G.C Sales(Eds.),Interactive instruction and feedback(pp.133-157).Englewood Cliffs,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3.
[10] Meyer,B.J.,Wijekumar,K.,Middlemiss,W.,etal.Web-based tutoring of thestructure strategy with or without elaborated feedback or choice for fifthandseventh-grade readers[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010,45(1):62-92.
[11] 劉儒德.論學習策略的實質[J].心理科學,1997(21):179.
[12] 劉儒德,江濤,李云芳.高一學生的錯題管理行為[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1):54-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