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貝 陳碩
稀土是17種特殊金屬元素的統稱,稀土元素廣泛應用于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農業等領域。同時,稀土也是戰略性資源,它與錫、鎢、銻并稱為我國“四大戰略資源”。我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全國已有22個省(區)先后發現稀土礦床。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應用和出口國。
近年來,由于稀土資源過量開采、冶煉分離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加強了對稀土行業的嚴格“管控”。“管控”包括稀土資源稅、環保、生產計劃、出口配額、出口關稅、資源整合等各個方面。
按照國發[2011]12號文件規定,稀土指令性計劃指標完成后,稀土企業自動停產。但是由于監管不力,大部分稀土開采、冶煉分離企業照常生產造成了產能過剩、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污染等問題。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稀土專家、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王國珍教授。
2013年9月,國土資源部發布《關于下達2013年度鎢礦銻礦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確定2013年全國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9.38萬噸。其中,輕稀土7.59萬噸,中重稀土1.79萬噸。
稀土行業的實際產能相對于指標來講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對此,王國珍坦言,相對于指標而言,我國稀土行業處于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
官方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以全球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王國珍指出,目前來看,全世界(包括中國)對于稀土氧化物每年的需求總量為12~13萬噸,而我國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產能為每年30多萬噸,遠遠高于指標要求。
根據稀土元素間物理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性質的某些差異和分離工藝的要求,學者們往往把稀土類元素分為輕稀土、重稀土兩組或輕、中、重三組。在兩組分法中,輕稀土和重稀土以釓為界,《元素周期表》中,釓以前的鑭、鈰、鐠、釹、钷、釤、銪7個元素為輕稀土元素,釓及釓以后的鋱、鏑、鈥、鉺、銩、鐿、镥和釔等9個元素稱為重稀土元素。而輕中重三組稀土的分類法是鑭、鈰、鐠、釹稱為輕稀土,釤、銪、釓稱為中稀土,鋱、鏑、鈥、鉺、銩、鐿、镥和釔稱為重稀土。
業內普遍的一個共識是,與供大于求的輕稀土相比,在今后若干年,重稀土供應將成為稀土產業的主要關注問題。重稀土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七省,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價值大于輕稀土。
王國珍教授指出,在輕稀土與重稀土上不能“一視同仁”,“離子型礦重稀土是我國稀缺性稀土資源,特別是鋱、鏑。生產高磁能極材料離不開鋱、鏑,這是我國的保護性資源,必須進行控制。”“至于輕稀土,鑭、鈰、鐠、釹占稀土氧化物總量的85%以上,而且輕稀土資源世界上儲量也不少,可以放松控制。”“我國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應與冶煉分離、深加工等產能和實際用量相一致,要科學配比,有利于控制稀土資源超采盜采。”
王國珍指出,我國的稀土產品能占領國際市場,根本原因是產品質量好、價格低,而價格低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稀土采選、冶煉企業的環保和放射性物質防治配套措施不完善,是以犧牲部分生態環境為代價的。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王國珍教授
各類稀土礦都伴生天然鈾、釷放射性核素,稀土礦開采、選礦、冶煉過程涉及放射性污染。1988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了《輻射防護規定》;2002年,衛生部發布《稀土生產場所中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了《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2003年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11年,環境保護部發布《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稀土行業準入條件》規定,稀土礦山開采、選礦、冶煉分離過程涉及放射性污染的,須按照以上標準規定要求,配套建設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2013年環境保護部發布環辦[2013]12號文件,把各類稀土開采、選礦和冶煉納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輻射監督管理名錄。應該說標準規定全了,但是從現狀來看,在大部分稀土采選、冶煉企業,放射性環保措施執行得并不到位。
究其原因,在于企業對于生產成本的顧慮—符合輻射環評要求將使企業成本大幅提升。“因為執行標準解決‘三廢’和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污染,要增加輻射環保設施,需投入大量資金,產品成本必然增加。執行標準要公平、公正,全國所有采、選、冶煉分離企業都要嚴格執行,只有行業內所有企業成本都增加,這樣才公平、公正。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標準就是一紙空文,企業基于經濟利益的取舍,已經執行標準的企業也會放棄。中國再不能以低價為競爭的武器,行業終究是要走向規范的,保護生態環境利國利民,造福后代,是遲早要做的,晚做不如早做。”
企業自律是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認真執行也要跟上。包括稀土在內的各類礦物質,必須要求生產建設單位按照國家環保標準達到清潔生產的開采資格,不但要符合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也要滿足輻射防護要求;同時驗收單位也要具有相關資質,需要加強問責制,承擔問責責任,相關行政部門則要加強監督管理。
與此同時,要進行技術升級,降低環保的技術成本。王國珍教授說,稀土礦床由于成礦作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常與多種有價元素或礦物共生,而他正在參與研究開發的“氟碳鈰稀土精礦低溫焙燒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工藝”,就是要把伴生元素提煉出來,加以應用,不僅解決釷、氟對環境的污染,還可變廢為寶,使輕稀土冶煉過程達到清潔環保,不產生放射性廢渣和含氟廢氣,符合工業污染排放標準要求。
稀土材料有“工業黃金”之稱,由于稀土元素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提及它的功用,王國珍教授說:“稀土元素可用于航空航天、軍工裝備、光學儀器、醫療設備、生物農業、新能源新材料……幾乎遍及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令王教授憂慮的是,我國的這一優勢資源,其潛能并未得到充分發揮。
王教授指出,我國雖然是稀土生產大國,但還不是生產強國,資源消耗過快,利用率偏低,主要是過量開采、產能過剩。冶煉分離企業不是要做大做多,而是要做強做優,按計劃指標生產,實現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產品質量,達到清潔生產。
稀土的價值在于深加工和高科技應用。我國高端產品產能不足,而稀土的經濟優勢則多集中在高端應用領域,所以要立足自主開發、技術創新,把稀土應用推向更廣、更高的科技領域,才能真正把我國稀土資源優勢充分轉變為經濟優勢,提高我國稀土深加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同時,稀土的伴生資源也要考慮充分利用,可在開采稀土元素的同時回收利用與之伴生的有價元素,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我國已發現的重要稀土礦床,常與多種金屬或非金屬礦物共生,有益組分含量高,綜合利用價值大。“要把資源充分用起來是關鍵,不要浪費。”
據王教授介紹,稀土礦中伴生的釷、氟、鉛、鉬等元素,含量豐富。回收的釷是核電站的主要原料,潛在利用價值比鈾高,且其衰變所發出的能量是鈾的200倍,使用在核電站運行上,有驚人的安全特性,用來發電,非常安全,是一種極有前途的能源。回收氟生產氟化氫銨可作為氟化工廠的原料,鉛鉬回收是有色行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有價元素得到回收,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還可變廢為寶,節約資源,增加產值,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