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2014年1月15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2014中國創新設計發展戰略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科院、工程院的數名院士以及國內設計界的專家學者30多人,圍繞創新設計的內涵、價值以及“創新設計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課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院士在會上作了主旨報告。
路甬祥院士以人類文明進程中設計價值和規律的認知歷程為主線, 深入審視新時期創新設計的內涵與發展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他認為,從人類文明的三個階段—農耕時代、工業時代和知識網絡時代,及其分別對應的自然經濟、市場經濟和知識網絡經濟三種經濟形態中,可以考察研究設計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他從各個時代的資源、材料、交通運輸、通信和制造業等方面,闡釋了設計的不同內涵特質及其與社會演進的關系。從設計發展的歷程來看,“傳統設計”創造促進了農耕文明,“現代設計”推進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械化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電子化和信息化,“創新設計”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必然會引領以網絡化、智能化和低碳可持續發展為特征的文明走向。農耕時代的傳統設計、工業化時代的現代設計、知識網絡時代的創新設計也分別可以用設計1.0、設計2.0、設計3.0來表征,在后兩個時代中又相應出現了“工業設計1.0”和與時俱進的“工業設計2.0”。因此,各個時代設計的本質內涵、設計與制造的關系、設計的資源要素、設計價值拓展演變均可得以清晰的呈現,得以合理繼承、進化和發展。
路院士還圍繞創新設計與社會變革的關系、設計創新引領和推動文明進步的類型、創新設計內涵認知的深化和拓展、對創新設計認知局限的根源、創新設計人才教育體系的科學建立和提升,以及建設鼓勵創新設計的社會大環境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值得深思的現實問題和極有價值的意見。他深信,創新設計必將促進引領全球知識網絡時代的創新創造,必將使創意、創造、創新產品、工藝與裝備、經營服務模式,有效引導促進原始創新、關鍵技術創新、自主集成創新、管理和業態創新,將大幅提升個人、企業和國家的創造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創新設計將促進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跨越,促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引領人類知識文明持續發展的進程。

會議現場
談到創新設計發展戰略研究重大咨詢課題的相關工作時,路院士強調,一要牢牢遵循社會和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認知設計的價值理念和未來發展的走向,使得創新設計發展戰略咨詢報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二要處理好設計的原創性和再創性的關系,繼續探索后發展國家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捷徑,積極鼓勵通過創意、創造、創新推動原創性、關鍵技術的突破性創新,推動知識和技術創造性集成應用創新,創造出引領世界的產品、工藝流程、重大裝備和經營服務模式。三要將研究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結合起來,處理好前瞻性和包容性的關系,面向未來,兼容并蓄,凝聚形成引領和推動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四要注意立足國情和時代特征,形成我國創新設計的特色發展,既順應國際前沿設計的整體發展方向,亦有效發揮中國創新設計發展的后發優勢。
路院士介紹,這項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創新設計發展戰略路線圖和行動計劃,描繪我國創新設計發展的戰略和技術發展路徑,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設計發展政策制度和建議。他認為,這些工作將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尊重、支持、激勵創新設計的良好環境,加快我國發展方式轉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智能、持續發展產生積極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