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泰祥
人類對自然界物質本源的探索,從殷周時期的“五行說”、古希臘的“原子說”,經近代的化學元素和原子模型,到現代粒子物理學提出的62種基本粒子,一直持續至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為數眾多的基本粒子引導人們去設想這些粒子的結構,物理學家們已經給出了許多理論模型,但它們差別很大。目前,“宇宙之磚”的探索仍是科學前沿的熱門研究領域。
如同兩個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樣,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場傳遞的。光子通過天體表面路徑會發生向內偏折的事實表明,天體引力場與光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換言之,光子也具有一個場—光子場。
相互作用無處不在的事實表明,任何物體或粒子都有場。物體的質量性質是其引力場的一種反映,電子的電荷性質是電子場的一種反映;同理,光子場表現為(熱)能量。
我們知道,永磁體的周圍有一個磁場,但當它受到劇烈撞擊時磁性就會減弱,這是因為其內部的分子排列有一定規則,一旦被破壞,磁性就會減弱甚至消失。由此可見,永磁體的磁性取決于其內部組織結構。推而廣之,一切物體或粒子的場都是其內部結構的一種外在反映。
自然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量子化的,一切物質都是由能量子(與普朗克的定義不同,見下文)構成的;物質具有流體態和剛體態兩種狀態,流體態的能量子稱作爽子,剛體態的能量子稱作cn粒子;這兩種狀態的物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這就是系統相對論的基本物質觀—一元二態物質觀。
爽子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態,由爽子構成的物質是一種流體態物質,稱之為爽子流體。爽子流體中的爽子無縫隙地連接在一起,如同肺泡結構。爽子流體不可見且充滿整個空間,換言之,它是構成幾何空間的本體,因此空間是爽子流體的一個別稱。
cn粒子是一個剛體式的單爽子渦環,它是爽子流體非線性薛定諤方程的孤立波解(見童秉綱、尹協遠、朱克勤著《渦運動理論》P142~P160)。cn粒子周圍存在一個伴生場,由爽子構成的渦環從它的一端旋進、另一端旋出,渦環旋進的一端稱作陰極,渦環旋出的一端稱作陽極,如圖所示。陰極和陽極對應于電磁理論中的磁南極S和磁北極N??梢?,cn粒子就是一個理想的微小磁體,cn粒子周圍的渦線(環)類似法拉第所說的“力線”。

cn粒子示意圖
cn粒子就是本刊上期發表《從光的波粒二象性談起》一文中的能量子,它是構成包括光子在內的所有物體的最基本單元,也是最小的物體,系統相對論稱之為“宇宙之磚”。利用這個“宇宙之磚”,按物體的結構層次,宇宙(物體)可由低到高分為10個層級:
第一層:cn粒子。即宇宙之磚。
第二層:光子。由cn粒子疊聚成的管狀粒子,cn粒子也是最小的光子。
第三層:電子、質子等單粒子。它們是由光子組成的有特定幾何結構的粒子。
第四層:中子、原子核等復合粒子。它們由電子、質子等單粒子組成。
第五層:原子和分子。
第六層:原子或分子的聚合體,即一般物體。包括固、液、氣等狀態。
第七層:天體。包括行星、恒星等。一般具有多物態分布結構,天體內部的自激發機制導致其不斷生長(演化)。
第八層:恒星系。如太陽系,值得一提的是,太陽黑子本質是一種超分子體。
第九層:黑洞。一般由中子星演化而來,其本質是一個帶有兩個發射極的超級原子核——超核。
第十層:星系(星系團)。如銀河系,它是由黑洞雙極噴流所孕育形成,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元。
上一篇:從光的波粒二象性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