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溪市科協 閆莉
本溪鋼鐵集團公司是遼寧省直屬的國有大型企業。本鋼集團公司科協自1959年誕生至今已走過了55個春秋,本鋼科協的發展就是一部中國科協發展史的縮影,是科協歷經風雨、茁壯成長的歷史,是一部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工作者們的奮斗歷史。本鋼科協曾連續12屆獲得全國“講、比”活動先進集體,獲全國首屆先進科技之家等榮譽稱號,是中國科協乃至遼寧省企業科協的一面旗幟。本鋼科協的輝煌凝聚了本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熱愛科協事業的科協專兼職干部們的智慧和才華,使本鋼科協能夠在中國科協歷史的長卷中留下濃重的一筆,而劉振生就是這眾多科協干部中的普通一員,他默默無聞地在企業科協這塊土地上堅守了30年。
劉振生是本鋼集團公司科協的一名普通干部,現任本鋼科協組宣部部長、咨詢部長、辦公室主任,身兼三職。在科協工作的30年里,他從一個普通的科員干起,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踏踏實實、任勞任怨,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將自己的青春和才華全部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科協事業。

█ 本鋼集團公司科協組宣部部長█ 2011~2012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
剛到科協工作時,他還是一個風華正茂、激情四射的年輕小伙,歲月蹉跎,如今的他已經年過半百,霜染兩鬢。然而為了科協事業,他仍然義無反顧地把全部精力放在科協工作上,不講名、不爭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對此,有的人為他打抱不平,說一輩子在科協這個無權無地位的崗位上干個啥勁,到老了啥也不是,啥也得不到!也有的人說他傻,沒有心機,一輩子都在“為他人作嫁衣裳”。對此,他總是憨憨地一笑置之,不辯解、不爭論、不說明,仍然一如既往、無怨無悔地工作。
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企業科協工作也走入了“瓶頸”,尤其是“講、比”活動,由于缺乏新東西,科技工作者對“講、比”的熱情逐漸淡漠,企業的領導者對此也重視不夠。為了讓“講、比”活動走出低谷,再創輝煌,劉振生帶領科協工作人員走廠礦、下基層,與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干部們研究、探討“講、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經過反復討論、實踐,研究出了一整套“講、比”活動的新點子。如“五個一”活動、“七賽七比”活動、“三二一”工程和師帶徒活動等,使“講、比”工作在原來的科技承包和征集合理化建議活動上又增添了新內容、新形式,激發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的熱情,也使企業領導者們感受到了科協工作的意義。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本鋼企業科協工作的內涵,還由于成果顯著受到了遼寧省科協和中國科協的重視,省科協和中國科協多次派人到本鋼進行調研,詳細了解本鋼的“講、比”工作,并在全省,乃至全國進行了推廣,使本鋼科協成為全國“講、比”活動的典型,獲得了全國“講、比”活動十二連冠的好成績。
堅持“講、比”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組織基層科協組織開展科技攻關,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科技成果是劉振生秉持的科協工作的宗旨。2013年,全公司參加“講、比”活動的科技人員達11235人次,共立項11824項,完成了7838項,解決了大量的技術問題,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具體開展科技咨詢工作的過程中,他還組織科協工作人員面向社會尋找市場,不斷加強業務管理和學習,通過把科技咨詢工作與“講、比”和建家活動有機地結合,使科技咨詢工作逐步走向了正常化、標準化、制度化的良性軌道。
為了活躍企業科協工作,中國科協在2008年初提出要出版一部關于企業科協工作的手冊,作為全國企業科協工作的指南。由于本鋼科協在“講、比”活動中成績顯著,于是中國科協委托劉振生承擔此書的編撰工作。為了圓滿完成任務,劉振生廢寢忘食,埋頭案間,寫策劃、編方案、擬提綱,把全部心思都放到了這本書的編寫上。兩個月的時間,他帶領編寫組走訪了十幾家企業,與基層科技工作者開展談心上百次。為了豐富內容,拓展書的外延,他利用休息時間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到退休的老同志家進行拜訪。僅僅三個月,他就把《企業科協工作手冊》的初稿放到了中國科協領導的案頭。幾經修改后,這本書在2008年10月正式印刷出版。這項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協主要領導的肯定,當時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親自為本書做了序。如今,這本《企業科協工作手冊》已經成為全國企業科協工作者人手一部的“教科書”。
本鋼科協現有二級子公司科協4個,二級廠礦單位科協77個,專兼職科協干部150人,科協分會310個,科協小組511個,專業學組248個,科協會員11830人。而本鋼集團公司的科協僅擁有專職干部5人,如何帶好這一龐大的科協隊伍,組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劉振生向本鋼科協領導提出了“權力下放、劃片管理”的模式,將全公司所屬基層科協組織化分為四大片,每片選一個熱愛科協工作、管理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的基層廠礦科協干部為片長,由片長定期組織本片會議,研究、討論本片企業科協的活動開展,交流片內各單位科協的工作情況,并定期向集團公司科協匯報。
從此,公司科協的組織網絡健全了,工作量下降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基層科協干部的工作熱情高漲了。2013年,全公司共開展大小學術活動2656次,參加人員達48900多人次。其中科技論證332次,學術講座523次,學術報告412次。開展各類科普活動4577次,其中科普講座2678次,舉辦科普宣傳板報1241期,編撰科普掛圖500多套,制作科普錄像與光碟257場次。同時,為了加強對各片工作的宏觀管理,他還積極組織開展“創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動,以此來考核各大片活動效果和片長的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動了“建家”活動的蓬勃開展。2013年以來,本鋼全公司81家廠礦科協有69個達到了建家標準,達到優秀家科技之家標準的有34個。
在本鋼公司,每個基層的科協干部都是身兼數職,工作量很大。為了提升企業科協的工作質量,他倡導并組織科協專兼職干部每年都開展一次業務培訓,邀請中國科協和省科協的領導授課。同時,他還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企業科協工作方法,如他撰寫的《怎樣當好企業科協秘書長》、《有為才能有位、有位促進有為》,《企業科協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企業科協工作集成與資源整合的意義》等。有時他親自向基層科協干部授課。
“衣帶漸寬終不悔”是劉振生在本鋼企業科協工作30年的真實寫照;“酸甜苦辣都是福”是他作為基層企業科協專職干部發自內心的感慨。為了本鋼集團公司科協的發展,他默默無聞,甘當人梯。曾經的同志、戰友都已紛紛離開科協崗位,只有他還堅守在科協這片土地上。30年的時光里,他是領導心目中的好助手,曾經扶持過的幾任公司科協領導都對他的能力和才華賞識有加,贊不絕口;他是基層科技工作者的知心人,經他手推薦的科技人才上百人,都對他心存感恩,敬佩不已。望著同志的提升,他心送祝福;看著他人的成長,他欣慰有加。而他自己依然無欲無求,默默地品味著屬于自己的那份平凡的快樂和幸福。他曾笑說:“我這一輩子啊,生是科協人,死是科協鬼,我是離不開科協這塊土地嘍。”不經意間的話語,流露的是他對企業科協工作的熱愛,是他對企業科協事業的追求,也是他作為一名企業科協干部的自豪!
“年少都有凌云志,平凡一生也幸福”,這是劉振生的志向,也是千千萬萬科協工作者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