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靜
對于學生而言,職教語文在其未來職業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一般的語文課程相比,職教語文要凸顯其教育特色,將語文與職業教學相關聯。作為職教語文,其目的更大程度地落實學生在未來職場的基本的閱讀能力和應用文習作能力,同時也是對職業生涯中基本的交流技巧培養。但是,究竟如何在職教語文教學中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呢?就此問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其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職教語文職業能力授課形式
一、當今語文教學現狀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知識大爆炸的新時期,職教語文面臨更大的知識量,這就需要從教學方式入手,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對于當今初中語文教學來說,很長時間以來,主要的教學模式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幾十個學生面對同樣的課本同一個進程進行學習,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只是片面跟隨老師的教學思路做筆記。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只是側面參與課堂教學,無法全身心融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另外,由于新時期的國家政策,加上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是在萬般寵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嚴格的教學環境,只會讓學生更加無法適應苛刻的教學氛圍,學生的職場思維以及在職場的應變能力和基本交流能力得不到相應的培養,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能完成合格人才的輸出任務的。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適應社會新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傳統的班級授課要求學生在教室嚴格遵守班級紀律,回答老師提問也只是起立或者去黑板上書寫答案,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思想的開放以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盡管這些弊端早已被發現,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新型教學策略,便成為阻礙語文教學成效實現的絆腳石。
傳統職教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遠遠不能夠滿足社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綜合來分析,從教學的內容方面講,我國職教語文的教學現狀是緊緊圍繞著課本,著重強調課本中的較為死板的知識。另外,語文知識和生活實際存在一定程度的脫離。基于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自然不夠體現新時期的教學精神。從教學方式的方面講,我國現有的職教語文教學方式,還是停留在教師獨自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然而這一模式在信息化的現實社會中已經不夠與時俱進。
二、如何通過轉變職教語文授課形式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1.營造學習氣氛,提升職業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興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深層次探究能力的開發,培養起學生們對課文的興趣,吸引其的注意力,進而引導他們融入到課程學習當中。利用相關的授課技巧可以讓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進一步提升職業能力培養做好氛圍基礎,使其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感受國學素養的熏陶,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在這種熏陶下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為未來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課堂,要盡可能將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作為課堂主體,老師在營造學習氛圍的同時,要注意引入的題材要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將教學情境更好的與學生的角色向契合,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最大化的學習量,感受語文教學中蘊藏著的激情。例如詩歌教學就可以通過音樂來營造氛圍,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可以用《黃河大合唱》《生命交響曲》作背景音樂,使學生從樂曲中感受那種豪邁氣勢,從而激發他們的激情,便可以在誦讀時充分表現出自信和豪情。
2.增強啟發性,給學生留有能力提升空間
職教語文課堂和其他課堂有著本質的區別。語文也是開放性問題集中的學科,這樣的課程可以很大程度鍛煉學生思維方式,讓學生的語言以及文化思維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這也是職教語文的魅力所在。而老師應該是這些不同思維的維護者,而不是扼殺者。因此在課堂中,老師要做好啟發學生思維的角色,將學生的思維盡可能發散出去,啟發往往是職教語文教學的重點,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在未來職場的思維活躍性。為了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思維更加活躍,所以我在進行語文課堂講授的時候,經常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課本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沒有固定答案,所以利用這種開放性的題目可以作為學生思維的導火索,引爆思維火花,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鍛煉推理能力和邏輯能力。
3.學生與教學資源方面要有互動
這里所講的互動,不僅僅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教學資源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可以說,教學資源是一個無言的老師,學生要學會利用課本或者其他參考資料進行現有知識基礎上的進一步剖析,這樣便可以將有限的知識進行無限的擴充,更加豐富學生本身對知識的掌握范圍。老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新的文章的創作背景、感情抒發當中,這樣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才可以做課堂的主人。下面舉一個小例子來說明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如我在教學《好學片片》(中職語文第一冊)時,引導要求學生仔細去閱讀,在閱讀中仔細體會其中老人的外在形象和心理活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進入到課文營造的氛圍中。學生利用文章中的關鍵詞,對人物形象進行初步分析,并在腦海里面進行初步構圖,利用自己的信息組合能力與文本進行互動對話,這樣便很大程度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可見,在這種互動創新式的教學模式下,職教語文教學課堂相對以往傳統模式來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課堂主人公重心由老師轉向學生,使學生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全面的自我學習,自我分析。這種與以往不同的知識交流方式,讓學生得到新的學習體驗,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與信息的提取能力,分配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三、總結
職教語文是學生進行文化熏陶的重要課程,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審美能力的重要方面。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有很多種途徑,但是沒有一種方式能夠一蹴而就,所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需要老師和其他教學工作者進行課堂方式轉變的嘗試,恰當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潛力,為未來職場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崔國明.語文教學之“相機而動”論——有感于語文教學中的一些現象[J].教學月刊,2011,(07).
[2]沈紅旗.喚醒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意識[J].中學教育,2003,(12).
[3]孫柏茂.如何把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1,(17).
[4]魯素花.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新作文,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