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改善人際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認知品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種互動式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得到廣泛的運用。就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的師生互動進行一些探索,以期為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師生互動
當今社會,合作能力是人生存發展必須的一種能力。相對于傳統教學中以個體或是競爭性為主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更加生動的互動交往環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中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了合作,也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師生互動是學校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交互維度?;诖耍P者就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的地位與特征及其實踐操作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的地位與特征
(一)師生互動的地位
1.師生互動的前提——教師主導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雖然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地位有所退化。因為互動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動是建立在教師的主導下的,是以教師的主導為基礎而進行的互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這一特點尤為明顯。
2.師生互動的基礎——學生主體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是主動的構建者,而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真正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形成了提供幫助與尋求幫助的關系,在民主、平等的關系下,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地發揮其學習主體的地位,并促使學生不斷
地發展。
3.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要融會貫通
在肯定師生互動中教師的地位的同時,要突出生生互動的價值。師生互動始終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始終,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二者有機融合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
(二)師生互動的特征
1.全面性——互動目的
首先,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如小組內部合作技能、交流思想技能等)和社會性是師生互動的首要任務。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這些技能直接或是間接地通過互動合作學習傳授給學生。其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體系的不斷建構。
2.全員性——互動行為
首先,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必須承認學生的差異性,摒棄重智力輕非智力教育的觀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與其潛能相一致的發展。其次,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個體互動、教師與學生小組互動、教師與班級互動是共融、和諧存在于課堂中共同作用于學生發展的,而這使得師生互動的形式也是靈活多樣的,互動的機會也將增多。
二、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的實踐操作
(一)準確把握師生互動的原則:主體性原則
新課改與合作學習理論都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是合作學習中互動的基礎。主體性原則主要包括: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可以自主決定、積極參與、充分交往的活動機會。
如,教學四年級《麋鹿》一課時,學生對“麋”字很陌生,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字,我把學生分成小組,然后以組為單位先熟悉“麋”字,寫一寫、讀一讀,然后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到黑板上寫這個字,哪個小組寫錯了,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來了,都積極地去識字、理解。
(二)把握師生互動的動機:小組爭議過大的時候
學生本身就具有差異性,這使得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難免出現認知沖突,另外由于學生性格、興趣、態度等的不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容易引發人際沖突,造成不良的合作,主要表現為秩序紊亂,冷場現象,當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及時介入,并進行解決。
總之,由于學段、學科特殊性,使得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提升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色彩。
參考文獻:
趙梅芳.淺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的師生互動[J].新課程學習,2013(04).
作者簡介:林清紅,女,??疲吐殕挝唬耗习彩兴^鎮大盈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