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縣級公共圖書館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地位和重要性出發,結合東陽市圖書館的工作實踐,提出了“四個堅持,一個平臺,一支隊伍”的服務模式,以此來提升縣級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
文化事業單位是構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體,而公共圖書館是這一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圖書館年鑒》數據統計,截止2010年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為2884個,而縣級公共圖書館為2512個,占公共圖書館總量的87%,所以縣級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國家提出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個大背景下,縣級公共圖書館如何更好的做好文化服務工作,打造一個本區域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是我們需要解決和思考的問題。結合東陽市圖書館的工作實踐,筆者提出了“堅持兩公兩民、搭建一個平臺、建設一支隊伍”的服務模式,與同行探討。
1.堅持兩公兩民,吸引讀者到圖書館。
1.1堅持公益,免費服務
《公共圖書館宣言》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原則上應該提供免費服務。文化部、財政部也于2010年頒布了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意見和經費保障的通知,要求公共圖書館對公共空間設施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健全并全部免費開放。作為公共圖書館主要部分的縣級公共圖書館,當然也不例外。
1.2堅持公平,為特殊群體服務。
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部門,要讓社會上的每位公民都能得到普遍、合理、公平、標準的服務。為此,圖書館在針對一些特殊的群體,應該采取公平的政策和特殊的措施來保障這些特殊群體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和機會。如對外來務工者采取跟本地居民一樣只需憑身份證交押金就可以免費辦理借書證;對于特困家庭可以憑低保證和特困家庭證明免費免押金辦理借書證;對于一些身體殘疾、盲人、面部毀容等特殊群體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和照顧,設置無障礙通道和設施,有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盲人閱覽區,購置盲文書籍和有聲讀物。通過這些服務措施,保障各個群體能合理公平的享用圖書館服務的權利。
1.3堅持便民,保證開放時間
公共圖書館開放時間的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是以讀者為本,處處為讀者著想,千方百計為讀者延長開放時間,方便讀者、留住讀者、吸引讀者來圖書館,還是固步自封,堅持固有觀念,堅持機關式的作息制度來制定圖書館開放時間,這是一個圖書館是否以讀者為本,開放辦館的顯著標志。與此同時,有條件的圖書館還可以推出一系列的便民服務措施,比如:在館門口設置24小時便民還書箱、電話續借、網上檢索等服務,有條件的可以實現局部區域的文獻借閱“一卡通”等等。
1.4堅持活動親民,舉辦內容豐富的講座、展覽。
當前圖書館新館建設迅速,各館要充分利用報告廳、展廳,開展各類型公益性講座和展覽,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和資源發揮圖書館的公益性作用。我國圖書館界近年來樹立了一些知名的公益講座品牌,如國家圖書館的“文津講壇”、上海圖書館的“上圖講座”、浙江圖書館的“假日講座”等。基層圖書館也要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當地的品牌文化。就筆者知道的寧波慈溪圖書館“三北講壇”,義烏圖書館的“商城大講堂”,東陽圖書館的“市民講壇(家庭教育版塊)”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成為當地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要積極引進、開辦各類展覽,也可以通過聯合辦展的方式,舉辦各種科普、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展覽,讓廣大市民免費接受科普教育、文化欣賞、藝術熏陶,使廣大讀者來到圖書館有更多的文化選擇,豐富了讀者的文化生活,增強了圖書館的吸引力,同時也強化了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2.多種服務模式并舉,打造一個區域性的文化服務平臺
2.1合理布局,在本區域內建立分館和圖書流通服務點
公共圖書館要根據本區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來設立分館和圖書流通點。在一些居民較多較集中、財力較好的社區或鄉鎮可以建立分館,人、財、物由公共圖書館統一管理,對分館圖書的采購、分類進行統一規范,對分館的圖書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比如在“十二五”規劃中,東陽市將在橫店、巍山、南馬三個中心鎮建立圖書分館,屆時將實現總分館間的通借通還。目前湖溪鎮文化站作為我館一個分館的試點,正在開展圖書的著錄工作。為有效解決社區,企業和一些文化薄弱地方看書難、文化配套資金不足、不方便等問題,同時也可以盤活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提高公共圖書的利用率,我館在企業、民工子弟學校、農民工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社區、部隊、殘聯、監獄等多處設立93個圖書流通服務點。為配合“文明在東陽”活動的深入開展,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我館在新的政府機關大樓設立了“機關自助圖書室”,為廣大機關干部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掀起了一股機關學習之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利用學校圖書館為村民服務,實行共建共享
學校圖書館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公共圖書館,但由于分屬文化、教育兩個不同系統,所以學校的社會教育和服務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擁有良好的人力、資源和現代化服務設備,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與學校圖書館合作來提升當地居民的文化和信息服務水平。比如可以根據當地特點和農民需求,由公共圖書館和學校共同補充一部分圖書,學校圖書館定期為村民開放,同時還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現代化設備定期為村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信息咨詢和檢索服務。也可以指導鄉村圖書館與當地中、小學圖書館共建,共享圖書資源,有效解決鄉村圖書館資源和人力不足問題。
2.3融合社會力量辦館,開展聯合服務
政府應當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服務。社會力量辦館可以形式多樣,可以獨立建館辦館、捐資建館或捐書助館,也可以通過政府牽線與圖書館合作或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不管何種形式,都需要社會力量和圖書館的合作,是社會力量參助圖書館的一種共建模式,雙方各司其責,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其中社會力量出資提供場地、設備和人員,圖書館提供文獻資料,在業務輔導、流通服務、人員培訓、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供技術和服務。
2.4提供遠程借閱和數字化資源服務,有效降低農民看書成本
農村地廣人稀,交通成本是農民看書的最大障礙。目前,縣級的公共圖書館在圖書借閱、查詢和咨詢方面已經十分成熟,公共圖書館可以將此項業務向農村進行延伸,由縣圖書館出資,在全縣范圍內實施統一的圖書管理系統,實行本縣域范圍內各分館和固定流通服務點之間通借通還。另外,公共館要把上級部門提供的如“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省網絡圖書館資源和本館開發和采購的數字資源一并免費提供給廣大農民,除了在本區域圖書館和文化服務網絡上建立站點外,還要依托當地現有的設施網絡如政府網站、教育網站、新聞網站等廣布站點,讓文化信息資源更大更廣的傳播,讓廣大的市民和農民朋友都能享受國家給予的免費文化大餐。
3.組織一系列的文化服務隊伍,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3.1成立農村圖書指導員,實現點對點的服務
2011年為了做好農家書屋建設,東陽市圖書館創新性的推出了農村圖書指導員制度,即每個圖書館工作人員結對1至2個鄉鎮或街道,負責該鄉鎮(街道)的農家書屋建設工作。具體運作如下:第一步調查摸底。由每位圖書指導員對自已負責的鄉鎮進行調查摸底,內容包括有無書屋、書屋面積、現有圖書、開放情況、人員和設備配備情況等,根據摸底情況同鄉鎮文化站商討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比如書屋、書架、桌椅,人員配備不到位的由鄉鎮與村共同解決,圖書配置由指導員具體制定和負責配送。第二步圖書配送。由采編部門根據國家出版總署推薦的書目選擇圖書品種,按照每個指導員制定的詳細圖書配送表,由新華書店和圖書館統一安排,指導員負責配送。第三步統一培訓,由東陽市圖書館制定農家書屋管理員輔導講義和農家書屋管理員手冊,安排一名培訓人員和圖書指導員到每個鄉鎮,由文化站召集各村圖書管理員進行統一培訓。第四步個性化業務輔導,圖書指導員根據每個村的具體存在情況進行一對一業務輔導,比如圖書的在版編目、書號的認識;圖書的分類、登記、標引、排架;讀者信息登記、圖書借閱登記;圖書修補等進行專門輔導。書屋建成后,農村圖書指導員要繼續跟蹤各行政村農家書屋的運行情況,對書屋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匯報、及時解決,按需添置和更新圖書,做好后繼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3.2深入開展“送書送講座”下鄉,組建一支強有力的講師隊伍
“送書送講座”是公共圖書館直接服務于農村的重要舉措,要持續化,常態化。平時要加強對農村現有公共圖書資源的調研,多送鄉村缺乏的急需書,多送新出版的好書,多向公共文化薄弱的地區送書?!八椭v座”要有針對性,由于是公益性講座,圖書館往往缺乏資金用于外聘高級講師,所以要積極尋找對策。東陽市圖書館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送書送講座”活動,取得一定成效。具體做法如下:“送書下鄉”由專人負責,采編人員精心挑選圖書,由指定的幾位人員對全市93個圖書流通點進行合理調配,每次以500-1000冊書不等,在各流通點進行輪流定期更換,一年共流通圖書10萬多冊。另外,我館每年給自己布置送講座下鄉的任務是不少于20場,由于沒有資金外聘講師,我館積極尋找對策,與東陽市關工委,東陽家庭教育QQ群聯系,邀請公益講師參與到“送講座下鄉”活動中來。2012年我館邀請中華家庭教育高級講師王曉燕到歌山鎮做試點講座,聽課的家長紛紛表示希望這樣的講座能多開展,接著我們又在畫水,馬宅等鎮舉辦公益講座5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初步的成功鼓舞了我們的工作熱情,我們主動跟家庭教育QQ群聯系,我們的工作人員也自愿加入到家庭教育學習的隊伍。這樣圖書館和家庭教育團隊簽定了合作協議,組建了一支講師隊伍,年初就制定了講座計劃,安排了一系列講座,然后根據安排有序開展活動?,F在我館的家庭教育講座已經在全市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品牌,2013年包括市民講壇和送講座下鄉,家庭教育講座就舉辦了14場,每場講座都爆滿,反饋良好。
3.3成立文化服務宣傳隊,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長效性
在農村特定的環境下,圖書館服務自身力量有限,應當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協作和聯合,形成服務宣傳的整體合力。為了服務更有針對性和長效性,東陽市圖書館成立了文化服務宣傳隊,與當地相關部門配合開展文化送下鄉服務。比如我們跟人勞局、科協合作,利用科技下鄉,知識下鄉的機會開展圖書宣傳和服務活動;跟衛生、計生、防疫部門合作,宣傳推薦生理衛生,疾病預防,健康養生方面的文獻資料。通過這樣的活動,服務更對路、更到位,農民的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我們還利用其他文化和相關部門開展文藝表演、廣場活動、車展等機會免費送書,免費辦理借書證;利用鄉鎮的集市、廟會、民俗聚會等群體性的活動進行圖書館的服務和宣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圖書館要利用館內豐富的資源,針對農村的需要,搜集和整理實用技術信息和最新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定期的在服務點設立咨詢站,開設信息咨詢服務。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開辦各技術培訓班。利用“世界讀書日”“未成年人讀書節”“圖書館服務宣傳周”之際,深入農村開展形式多樣,豐富生動的讀書活動,通過活動,引導農民把讀書作為獲取知識、啟迪智慧、休閑娛樂、激發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使讀書、看書成為農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的復雜工程,不僅需要圖書館自身去努力工作和探索,同時也要呼吁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重視和配合幫助。比如建立分館需要政府的資金;建立服務網絡需要文化部門的統一發文,發動有關部門和鄉鎮府的配合和支持;與學校聯合需要教育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利用社會力量辦館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社會力量的支持等等。只有政府和社會各界重視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性,才能推動圖書館事業和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巨平,房瑛.慈溪市圖書館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與情報,2010(5)
[2]徐麗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建設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1)
[3]楊玉娟.以服務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城市圖書館服務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藝術百家,2011(8)
作者簡介:傅燕芳(1975-),女,館員,浙江省東陽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