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梅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50)
頸椎病亦稱頸椎綜合征,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易發于長期低頭工作的人群。其是由于頸椎的退行性病變刺激和壓迫周圍的血管、神經等引起肩臂痛、眩暈、癱瘓、頸部活動困難等一系列綜合征[1],屬于我國醫學“痹證”、“痙證”、“癱證”、“眩暈”等范疇。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對30例頸椎病患者在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上加以辨證施護,療效較好,患者滿意度高,且能有效體現中醫護理的特色,現介紹如下。
共60例患者,按就診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其中辨證施護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2~67歲,平均年齡(44.07±9.23)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08±5.02)年。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3.05±8.97)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9.16±5.43)年。兩組患者全部為住院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主管醫師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關于頸椎病的診斷標準診斷頸椎病,并據此對頸椎病辨證分型。
(1)診斷為頸椎病的患者;(2)患者不伴有其他能干擾治療和影響疾病預后的疾??;(3)愿意配合護士辨證施護的患者。
(1)因各種原因未按規定完成本觀察者,未按規定參與治療和護理、無法判斷療效、資料不全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2)觀察中失訪者;(3)受試者依從性差,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并發癥,不宜繼續接受實驗者;(4)自行退出者。
對照組和辨證施護組均遵醫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對照組采用頸椎病常規護理模式,辨證施護組采用中醫辨證施護。兩組均觀察統計治療、護理20天后患者的臨床療效,并采用匿名模式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頸椎病常規護理模式和辨證施護模式的比較見表1。

表1 頸椎病常規護理模式和辨證施護模式的比較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關于頸椎病的療效標準進行判定。臨床痊愈:上肢麻木、頸項與肩臂疼痛、頸項活動不利及頸部壓痛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顯效:上肢麻木、頸項與肩臂疼痛、頸項活動不利及頸部壓痛基本消失,勞累后反復,但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上肢麻木、頸項與肩臂疼痛、頸項活動不利及頸部壓痛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續工作;無效:上肢麻木、頸項與肩臂疼痛、頸項活動不利及頸部壓痛無好轉。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評價,設定總分為10分,出院時采用匿名方式讓患者自行對滿意度評分,評分1~6分為不滿意,7~8分為基本滿意,9~10分為滿意,根據評分結果判斷患者的總體滿意度。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根據觀察指標及數據的不同,計量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
3.4.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總體療效比較(見表2) 兩組患者在有效率和愈顯率(痊愈和顯效率之和)方面比較,辨證施護組總有效率高出對照組3.3%,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4.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3)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辨證施護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頸椎病病程持久,臨床癥狀復雜,病情發展緩慢,經常反復發作,癥狀會逐漸加重,最初的間歇性疼痛會轉變為持續性疼痛,大多數患者在頸部疼痛遷延不愈、睡眠質量不佳、頭頸部活動狀態不良、眩暈等臨床癥狀的困擾下,會產生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理障礙,如煩躁、焦慮、情緒波動大、心情抑郁等。因此,全方位的護理模式顯得十分重要,根據不同患者的病癥表現、生理和心理特征,選擇相應的護理模式,耐心解決患者的問題,是頸椎病護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現代護理學是研究如何診斷和處理人類對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一門科學,強調人的行為反應,表現為人們對一件事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諸方面的行為反應?,F代護理學受現代醫學的影響,要求護理過程具有規范性、可重復性以及統一性特點,以便于統一管理患者。集中評價護理模式的優劣,保證了護理質量的均一性[3],但是卻忽略了生命及個體在具有相同性的同時還有個體差異。就拿疾病來說,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現各異,如果用統一的模式護理不同的患者,勢必缺乏護理的針對性。
辨證施護是在現代護理學的基礎上,依據患者不同的表現形式,靈活依據疾病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個體采用靈活的護理模式,既保證護理工作的統一性和均一性,又滿足患者的個體需求,符合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以現代護理學為基礎,融合中醫診療特色的辨證施護模式是生命個體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高度統一,既符合現代護理學的要求,也符合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護理過程中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又能使患者切身感受到被尊重、被照顧、被關愛,因此能積極配合治療,減少醫護診療過程中不必要的糾紛,對患者身、心兩方面的早日康復均有積極意義。
辨證施護是現代護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亮點,雖然起步不久,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但是其先進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模式必將逐步贏得患者的好評,協助醫師更好地做好患者的診療工作,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因此,辨證施護是推動現代護理學向更完美、更人性化發展而邁出的偉大一步。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總體療效比較[n(%),人]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總體滿意度比較[n(%),人]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社,1994.
[3]張靜平.現代護理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