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
周口沈丘縣上百戶村民為求領導修路集資萬元行賄。沈丘縣李莊朱莊的上百戶居民,等了10年的修路一直沒動靜,村民懷疑是本村沒干部在縣里當官,上面沒人,就召開村民大會,近萬元“疏通關系”,當?shù)亟煌ň志珠L卻說:修路可是有6—7個部門管。
貸款行賄、挪用公款行賄等行賄方式人們早已耳熟能詳,現(xiàn)在,“集資行賄”這種最新行賄創(chuàng)意又火熱出爐了,讓人大開眼界。不管是以何種方式行賄,都是不應該的,也涉嫌違法,嚴重的還會構(gòu)成行賄罪。但村民為修路“集資行賄”無疑是無奈之舉——要想富、先修路,等了10年的修路一直沒動靜,村民們焉能不著急。如非萬般無奈,誰會出此下策,冒著違法的風險自掏腰包去給官員“上供”?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shù)氐慕煌ň珠L對此聲稱“修路可是有6—7個部門管”。其言下之意,是推卸責任踢皮球,還是嫌錢少不夠分?按理說,公務員吃老百姓的、喝老百姓的,理應為老百姓辦事,這既是他們的職責所系,也是樸素的常識。不給老百姓辦實事,失職在先;面對老百姓“集資行賄”的無奈,還要推諉扯皮甚至雷語驚人,究竟意欲何為?
按照通常的說法,老百姓是主人,官員是公仆。可是,現(xiàn)如今的一些地方和一些官員,卻顛倒了“主仆關系”。在他們看來,什么“宗旨意識”,什么“權(quán)力是人民賦予的”,統(tǒng)統(tǒng)都是說說而已。自己手里有權(quán),便高人一等;老百姓來辦事,就是“有求于我”,就得低眉順眼看我臉色行事。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有時還得行賄打點,成了某些官員和“衙門”的常態(tài)。這種敷衍塞責、應付差事的作風,已經(jīng)到了非整改不可的地步;各級政府出臺更嚴厲的監(jiān)管措施對干部的勤政廉政進行規(guī)范和約束,更是刻不容緩。
村民“集資行賄”,實在有點黑色幽默的意味,讓人感到悲哀。為什么有些官員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為什么有些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不拿群眾的事情和利益當回事?類似現(xiàn)象的病根,恐怕不僅在于某些官員個人素質(zhì)和官念有問題,更在于現(xiàn)行的公務員監(jiān)管體制和政績評價機制存在不足。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但愿某些部門和官員能從村民“集資行賄”這樣的黑色幽默里感受到尷尬和鞭策,真正負起責任,打起精神來把工作做好,以對得起養(yǎng)育自己的“衣食父母”。否則,只能讓他們“不換思想就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