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虹
自1901年以來,諾獎走過110多年的歷程,這期間共有830個獲獎者產生,23個組織被授予諾貝爾獎的榮譽。其中美國以331席位列榜首,英國114、德國102分列二、三位,亞洲國家中日本以20人獲獎排名第一,中國國籍獲獎者目前僅莫言一人在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過華裔學者中獲諾獎者目前共有9人,分別為莫言、高錕、錢永健、崔琦、朱棣文、李遠哲、丁肇中、楊振寧和李政道。
21世紀的今天,隨著中國的崛起,對于諾貝爾文學獎以及諾貝爾獎與中國等問題,學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 構成了新時期文藝思潮的內容之一。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成為第一位得到文學界以及國家體制認可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莫言的成功,同時也是中國在世界擁有話語權的根本體現。莫言作為偉大的民族文學英雄,對我國今后的文學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和啟發。在此期待能夠為我國今后的文學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莫言獲諾獎,主要是他以自己的出色創作和獨特風格,贏得個人的難得殊榮。他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與現狀。莫言獲獎,除給予我們更多的強烈的民族驕傲感以外,還有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的實力,也意味著作者已經在世界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這不但帶動了文學的發展,而且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將促進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與繁榮,意義深遠。
現階段文學道路商業化,使純文學處于尷尬境地。在經濟、文化、科學等各領域空前繁榮的今天,人們關注更多的是如何掙錢來購房、買車等物質生活的享受,而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僅僅被“快餐文化”所輕易滿足,真正花費時間去品味純文學作品,顯然已經不符合人們當前的浮躁心理。我們不難發現,長期以來中國的文壇不排除商業炒作、心態浮躁、抄襲剽竊,學術風氣不正,忽視了作品創作的質量和檔次;使得幾代文學家的諾貝爾文學夢不能如愿以償,國內很多從事文學道路的作家,或者摯愛文學的文人墨客,已經從某種意義上對純文學失去了創作的信心。尤其是一些作家生活比較清貧,由于商家的不斷介于和金錢利益的促動,他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文學創作,而轉身去改寫電視劇本或者其他“快餐式”的具有經濟價值的寫作領域,以此來謀求和賺取一定的經濟收入,進而養家糊口,以度生機;而讀者本身,處于經濟為主流的時代,其頭腦中充斥更多的是工作壓力和經濟收入,對經濟利益的關注已經遠遠超出讀者昔日對純文字紙質作品所欣賞本能的追求,文學作品已經被人們所遺忘,大家的眼球已被鮮活的動漫、視頻、錄像等刺激視覺和聽覺的圖像和聲響所吸引。比如,當前電視娛樂節目的泛濫成災,大同小異,代替了大眾在飯余閑暇讀書的時間和雅趣,使閱讀日漸走向了分化與淺化,很多的輕松閱讀、娛樂閱讀與實用閱讀,成為最為流行的閱讀方式,這種閱讀的價值取向與作家們嚴肅的純文學寫作價值取向構成了極大的錯位和反差,進而使作者對純文學的創作失去默默堅守的信心;就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發展潮流而言,我國文學有時變得鼠目寸光,思考不夠深刻,內涵比較膚淺,有些作家喜歡坐井觀天,對文學創作的心態不夠端正,抄襲剽竊,導致學術腐敗現象日盛。據相關人士分析,目前國內的文壇因為受到市場化、娛樂化、傳媒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沖擊,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分化與泛化現象。這使得置身其中的作家們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現代純文學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并將面臨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
莫言對作家創作帶來了自信的源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為中國作家的文學創作帶來了自信的源泉。很多作家由于孜孜不倦、筆耕不輟、默默無聞守望于無邊無際的文學麥田,一段時間內很難看到自己所付出的成績,也得不到豐厚的經濟利潤和社會的看重,其創作熱情隨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使得很多有文學素養的作家慢慢步入到商業寫作領域,以獲取最實惠的經濟利益。同時,比如我國老一輩文學家賈平凹、陳忠實、路遙、余華等優秀的作家,他們除了對文學的摯愛以外,還承擔著一份熱愛祖國的偉大使命,那就是希望實現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夢想。因此,有人說,2012年莫言獲獎,不是莫言一個人的夢,他承載的是千千萬萬個文學作家共同的心聲和夢想。莫言的獲獎不是偶然所為,他的小說以自身的創造力和藝術性,成為獲獎的根本所在,這些作品蘊含著中國悠久的文化思想,同時也是中國幾代文學家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濃縮。試想,在崇尚高學歷和名牌大學的現代社會,莫言以“非科班出身”的現實基礎,為所有文化層次比較低的作家帶來了更多的創作自信,為他們開辟了一條只要善于思考、觀察、閱讀,堅守下去,必有成績的道路。沒有高學歷光環映照下的莫言,無疑對于當下的中國作家而言,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對未來的中國文學,以至于對今后的文學發展也有一定的引領作用。這種作用,既在于使大家在宏觀的層面上看到文學寫作作為一種精神追求的積極作用與巨大能量,也使人們由莫言的成功與獲獎,看到開放式的文學吸取與本土性的文學內核相融合的創新。
有人說,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是一個偏愛文化的守望者,而缺少人道情懷和人文守望的作家是不會成為理性的思考者。尤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量的商業軟文化和影視劇本等文化形式的蜂擁而至,擾亂了中國文學發展的市場和作家創作的價值取向,除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等人之外,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大地上真正突破了零紀錄,但是莫言依舊保持了一顆平常心,寧愿低調,不驕不躁,默默耕耘,就在他取得諾貝爾獎之后,依然對世人說,諾貝爾獎只是一種獎勵,但是并沒有停止他對文學的再追求和對文學作品的再創作。僅僅就這份淡然的、平和的心態都是難能可貴的。因此,莫言展現給大家的不只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精神感召力,還有更讓國人看到的是一位文學大師的胸襟和風范,也啟發中國的作家們,不能急于求成而獲大成。誠然,文學意義上的莫言,引發人們重新關注文學,思考什么是“作家”,什么是民族的文學。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有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無法相提并論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在這方熱土上默默耕耘和守望的文學家,有像賈平凹、陳忠實、余華、李銳、阿來、蘇童、鐵凝、王安憶等老一輩文學家,以及不久將來的新起之秀,他們都必定成為中國民族文學騰飛的一顆石子,默默守望而無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