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忠欽+劉威
[摘 要]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科研誠信是我國實施該項國策的基礎。本文通過對科研課題的主要成果之一——科技期刊基金論文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高校科技期刊科研論文的誠信狀況,發現大部分科研基金論文有著良好的學術誠信,檢測重復率比較高的文章多是對自己相關成果的重復。期望本項研究對科研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所幫助。
[關鍵詞] 科研論文 誠信 調查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4) 06-0043-03
Investigation on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of Fund Papers in th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n Zhongqin Liu Wei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032)(Hubei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Wuhan,430064)
[Abstract]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te policies in China. The research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is the base of building the innovative count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honesty of research papers in universities which are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es and found that most research papers had good academic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The papers with high repetition rat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ir own studies.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setting up the new scientific research polic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esearch paper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Investigation
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力度,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1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基礎研究經費穩步增長,高等學校獲得的基礎研究經費為275.7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占全國基礎研究經費的55.3%。高校一直是我國進行科學創新研究的重要力量,承擔了大量的科研任務,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創新成果,每年科研論文產出量巨大。但近年來,科研學術不端現象不斷出現,引起全社會對科學研究誠信狀況的重視。維護高校科研誠信,防治學術不端行為,培養良好學術風氣,是必須重視的問題。本課題從保證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的目的出發,對科技期刊基金論文誠信狀況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對策與建議。
本文主要是對高校科研基金論文誠信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對高校科技科研誠信情況進行評估。考慮到對科研誠信的調查難以具體操作,因此,本研究從科研課題的成果入手,通過檢測科研基金論文的誠信情況,回顧分析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檢測結果,對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掌握高校科研誠信的基本狀況。
1 資料選取與初選排除標準
1.1 資料選取
選取《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的自然來稿并于2012年和2013年進行學術不端檢測的文章的學術不端檢測結果,無論最后是否錄用發表都作為本課題的研究資料。根據稿件初選排除標準將不符合要求的文章的學術不端檢測結果排除,得到2012年和2013年符合要求的學術不端檢測結果匯總表。從2012年和2013年的24000余篇稿件中選取明確標明課題來源的論文。對在投稿時未標明課題來源但在修改過程中補充了課題來源的稿件,因無法一一準確核對,為保證課題研究的準確性,都未選取。將有課題的論文與2012年和2013年的學術不端檢測結果匯總表對比,分別提取出2012年和2013年有課題的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結果匯總表。共提取出2012年明確標明課題來源的論文1034篇,2013年明確標明課題來源的論文1492篇。
1.2 稿件初選排除標準
排除作者及單位等信息不明的稿件,排除最后沒有進入稿件登記系統中登記的稿件,排除存稿中夾雜的基金項目證明、作者簡介等資料,排除重復稿件。
2 方 法
為保證研究的準確性,本文運用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和Microsft Office Excel 2003辦公軟件作為研究的主要工具,采用如下數據處理方法對2012年和2013年論文檢測的原始數據進行匯總分析。
在2012年選取課題論文的文件夾中,新建一個WinRAR文件,打開WinRAR,然后向上返回,在WinRAR的資源管理界面上,可看到所要復制的2012年選取課題論文目錄,Ctrl+A全選后去除非論文項,在工具欄“命令”項中選擇“添加文件到壓縮文件中”,這時會跳出一個新窗口。在跳出的新窗口中,點擊選擇“文件”選項卡。在“要添加的文件”里,有很多文件名,這些文件名是已經被選中而且用空格分開的,復制(Ctrl+C)它們。將這些文件名粘貼到Word中,這些文件名都是帶有“.doc”后綴的,將“.doc”替換為“段落標記”,這樣就得到獨立成行的2012年選取課題論文的文件名。同樣方法得到獨立成行的2013年選取課題論文的文件名。endprint
進入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下載2012年和2013年進行檢測論文的檢測結果的所有文件信息,用Excel文件形式保存,然后匯總成一個大的Excel文件,這樣就可得到所有進行檢測的2012年和2013年論文檢測結果的所有文件信息。在Excel匯總表中,A列為“篇名”即文章編號,插入兩列空的為B列和C列,將前述獨立成行的2012年選取課題論文的文件名復制到B列,在C列中標題行下的第一個空格中輸入公式fx=VLOOKUP(A1,B:B,1,0),然后把公式往下拉,全部填充至A列或B列中有數據格的最后一行,這樣在C列中就會看到“#N/A”和“有文章編號的數據”兩種選項,有文章編號的數據格所在的行就是我們需要的2012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然后用Excel“數據排序”方法對C列進行排序,排序后對有文章編號的數據格所在的行進行下拉復制,可整體得到2012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同樣方法可得到2013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
最后,對這兩年的文獻檢測結果按0—<10%、
10%—<20%、20%—<30%、30%—<40%、40%—<50%、
≥50%六個層次進行分類統計,得到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匯總表。
3 結 果
3.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統計分析
表1和圖1是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表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從表1可以看到,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認定的中度學術不端問題占6.77%,重度學術不端問題占12.19%。從圖1可以清楚地看到2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53%,3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69%,占據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的絕大部分。超過40%的學術檢測結果僅占19%。
圖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
3.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統計分析
表2和圖2是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表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從表2可以看到,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認定的中度學術不端問題占7.30%,重度學術不端問題占11.13%。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2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56%,3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71%,占據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的絕大部分。超過40%的學術檢測結果僅占18%。
圖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
4 討 論
4.1 科研論文誠信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被檢測的科研基金論文多數得到較好的結果。2012年學術不端文獻檢測20%以下的論文占到近53%,30%以下的占69%;2013年學術不端文獻檢測20%以下的論文占到近56%,30%以下的占71%。2012年和2013年的檢測結果各層次非常相近,這從另一方面說明本研究基本體現了在高校期刊上刊登科研論文的學術檢測情況。至于應以何種標準認定某論文有學術不端問題,這是一個比較難以定量解決的問題,從研究結果和實際工作的體會來看,20%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量,占被檢測文獻的大部分。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只是一個對比分析,比如兩位作者采用同一診斷標準,那么這一部分在檢測系統中也會被認為是重復的,對古文的引用也有同樣問題,所以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為我們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但也是不完善的,它只能給我們一個定量的結果,卻不能給我們一個定性的結論,即使只有1%的重復量,但如果這1%是別人的重要研究結果卻被不加標注當作自己的研究成果來使用,那也是一種學術不端,相反,即使有30%的重復量,但如果這30%是對診斷標準、療效標準、古文等內容的合理運用,那也可以說不存在學術不端問題。
4.2 科研基金論文學術不端主要原因分析
分析重復率比較高的科研基金論文,我們發現完全照抄別人數據的屬個別情況,通常是論文作者的過度自引或者同一課題的相互引用導致居高的檢測重復率產生。
(1)“一題多吃”現象。同一個課題將結果分成幾個部分來寫,這與現實需要有關,有的課題申報時最后成果是多篇論文的形式,有的是晉級需要多篇論文,所以為了順利結題或晉級將結果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寫出不同的論文。有時會看到基于同一課題的系列文章,采用的材料設備、方法甚至討論都非常相似,只是結果中檢測了不同的成分。有的論文則是由同一課題的不同參與者寫的,引言、材料方法和討論部分重復使用該課題已經發表的內容。
(2)“重復發表”現象。一是有的論文以會議論文的形式發表后又投正式期刊再次發表。這個問題的產生有現實原因,因一些會議要求參會人員提交會議論文并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而會議論文集在結題或晉級時都不太符合要求,所以有的作者會選擇在正式期刊再發表一次。這種發表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二是有的作者因晉級或其他需要,將自己幾年前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分解修改成幾篇小論文發表。以前學位論文不上傳數據庫時,因未公開發表是可以的,但現在學位論文都已公開發表,再重復發表幾年前的數據就毫無意義了。
4.3 對我國科研政策的建議
隨著高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維護高校科研誠信,防止高校學術不端成為必須重視的問題,除了健全學術不端行為監管機制,形成良好的學術誠信環境,也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從本文的研究來看,因為晉級及課題結題等往往有一定的數量要求,所以課題完成會傾向于多發表幾篇課題論文。近年來,我國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突飛猛進,已經穩居世界前列。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顯示,SCI數據庫2011年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為16.81萬篇,排在世界第2位,但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5位,發表于世界名刊的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10位[1]。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武夷山指出,2010年中國發表的所有論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論文,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還比較低,目前的篇均被引次數低于世界平均值[2]。以數量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不利于國內良好學術風氣的形成。近年來,有關學術不端行為屢見報道,與現行學術考核評價機制是有一定關系的,如果評價單純地以發表論文為依據,過于注重數量,就可能會使研究者們迫于職稱晉升、結題需要等現實壓力,一切以能盡快多發論文為導向,忽視學術道德,出現學術不端情況[3]。總的來看,我國每年發表論文的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發表的高質量論文卻與之不成比例,對于實際效果來講,發表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遠比發表一批影響力不高的論文有意義,因此,我們應多研究對科研論文影響力的評價機制,從而引導科研論文的發表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
注 釋
[1]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57-64
[2]武夷山.SCI論文數量世界第二[N].人民日報,2012-9-26(10)
[3]柯進.科研評價以量稱重難掩隱憂[N].中國教育報,2013-05-13(003)
(收稿日期:2014-06-07)endprint
進入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下載2012年和2013年進行檢測論文的檢測結果的所有文件信息,用Excel文件形式保存,然后匯總成一個大的Excel文件,這樣就可得到所有進行檢測的2012年和2013年論文檢測結果的所有文件信息。在Excel匯總表中,A列為“篇名”即文章編號,插入兩列空的為B列和C列,將前述獨立成行的2012年選取課題論文的文件名復制到B列,在C列中標題行下的第一個空格中輸入公式fx=VLOOKUP(A1,B:B,1,0),然后把公式往下拉,全部填充至A列或B列中有數據格的最后一行,這樣在C列中就會看到“#N/A”和“有文章編號的數據”兩種選項,有文章編號的數據格所在的行就是我們需要的2012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然后用Excel“數據排序”方法對C列進行排序,排序后對有文章編號的數據格所在的行進行下拉復制,可整體得到2012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同樣方法可得到2013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
最后,對這兩年的文獻檢測結果按0—<10%、
10%—<20%、20%—<30%、30%—<40%、40%—<50%、
≥50%六個層次進行分類統計,得到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匯總表。
3 結 果
3.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統計分析
表1和圖1是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表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從表1可以看到,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認定的中度學術不端問題占6.77%,重度學術不端問題占12.19%。從圖1可以清楚地看到2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53%,3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69%,占據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的絕大部分。超過40%的學術檢測結果僅占19%。
圖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
3.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統計分析
表2和圖2是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表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從表2可以看到,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認定的中度學術不端問題占7.30%,重度學術不端問題占11.13%。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2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56%,3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71%,占據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的絕大部分。超過40%的學術檢測結果僅占18%。
圖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
4 討 論
4.1 科研論文誠信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被檢測的科研基金論文多數得到較好的結果。2012年學術不端文獻檢測20%以下的論文占到近53%,30%以下的占69%;2013年學術不端文獻檢測20%以下的論文占到近56%,30%以下的占71%。2012年和2013年的檢測結果各層次非常相近,這從另一方面說明本研究基本體現了在高校期刊上刊登科研論文的學術檢測情況。至于應以何種標準認定某論文有學術不端問題,這是一個比較難以定量解決的問題,從研究結果和實際工作的體會來看,20%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量,占被檢測文獻的大部分。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只是一個對比分析,比如兩位作者采用同一診斷標準,那么這一部分在檢測系統中也會被認為是重復的,對古文的引用也有同樣問題,所以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為我們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但也是不完善的,它只能給我們一個定量的結果,卻不能給我們一個定性的結論,即使只有1%的重復量,但如果這1%是別人的重要研究結果卻被不加標注當作自己的研究成果來使用,那也是一種學術不端,相反,即使有30%的重復量,但如果這30%是對診斷標準、療效標準、古文等內容的合理運用,那也可以說不存在學術不端問題。
4.2 科研基金論文學術不端主要原因分析
分析重復率比較高的科研基金論文,我們發現完全照抄別人數據的屬個別情況,通常是論文作者的過度自引或者同一課題的相互引用導致居高的檢測重復率產生。
(1)“一題多吃”現象。同一個課題將結果分成幾個部分來寫,這與現實需要有關,有的課題申報時最后成果是多篇論文的形式,有的是晉級需要多篇論文,所以為了順利結題或晉級將結果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寫出不同的論文。有時會看到基于同一課題的系列文章,采用的材料設備、方法甚至討論都非常相似,只是結果中檢測了不同的成分。有的論文則是由同一課題的不同參與者寫的,引言、材料方法和討論部分重復使用該課題已經發表的內容。
(2)“重復發表”現象。一是有的論文以會議論文的形式發表后又投正式期刊再次發表。這個問題的產生有現實原因,因一些會議要求參會人員提交會議論文并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而會議論文集在結題或晉級時都不太符合要求,所以有的作者會選擇在正式期刊再發表一次。這種發表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二是有的作者因晉級或其他需要,將自己幾年前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分解修改成幾篇小論文發表。以前學位論文不上傳數據庫時,因未公開發表是可以的,但現在學位論文都已公開發表,再重復發表幾年前的數據就毫無意義了。
4.3 對我國科研政策的建議
隨著高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維護高校科研誠信,防止高校學術不端成為必須重視的問題,除了健全學術不端行為監管機制,形成良好的學術誠信環境,也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從本文的研究來看,因為晉級及課題結題等往往有一定的數量要求,所以課題完成會傾向于多發表幾篇課題論文。近年來,我國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突飛猛進,已經穩居世界前列。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顯示,SCI數據庫2011年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為16.81萬篇,排在世界第2位,但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5位,發表于世界名刊的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10位[1]。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武夷山指出,2010年中國發表的所有論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論文,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還比較低,目前的篇均被引次數低于世界平均值[2]。以數量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不利于國內良好學術風氣的形成。近年來,有關學術不端行為屢見報道,與現行學術考核評價機制是有一定關系的,如果評價單純地以發表論文為依據,過于注重數量,就可能會使研究者們迫于職稱晉升、結題需要等現實壓力,一切以能盡快多發論文為導向,忽視學術道德,出現學術不端情況[3]。總的來看,我國每年發表論文的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發表的高質量論文卻與之不成比例,對于實際效果來講,發表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遠比發表一批影響力不高的論文有意義,因此,我們應多研究對科研論文影響力的評價機制,從而引導科研論文的發表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
注 釋
[1]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57-64
[2]武夷山.SCI論文數量世界第二[N].人民日報,2012-9-26(10)
[3]柯進.科研評價以量稱重難掩隱憂[N].中國教育報,2013-05-13(003)
(收稿日期:2014-06-07)endprint
進入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下載2012年和2013年進行檢測論文的檢測結果的所有文件信息,用Excel文件形式保存,然后匯總成一個大的Excel文件,這樣就可得到所有進行檢測的2012年和2013年論文檢測結果的所有文件信息。在Excel匯總表中,A列為“篇名”即文章編號,插入兩列空的為B列和C列,將前述獨立成行的2012年選取課題論文的文件名復制到B列,在C列中標題行下的第一個空格中輸入公式fx=VLOOKUP(A1,B:B,1,0),然后把公式往下拉,全部填充至A列或B列中有數據格的最后一行,這樣在C列中就會看到“#N/A”和“有文章編號的數據”兩種選項,有文章編號的數據格所在的行就是我們需要的2012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然后用Excel“數據排序”方法對C列進行排序,排序后對有文章編號的數據格所在的行進行下拉復制,可整體得到2012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同樣方法可得到2013年課題論文檢測結果的文件信息。
最后,對這兩年的文獻檢測結果按0—<10%、
10%—<20%、20%—<30%、30%—<40%、40%—<50%、
≥50%六個層次進行分類統計,得到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匯總表。
3 結 果
3.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統計分析
表1和圖1是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表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從表1可以看到,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認定的中度學術不端問題占6.77%,重度學術不端問題占12.19%。從圖1可以清楚地看到2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53%,3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69%,占據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的絕大部分。超過40%的學術檢測結果僅占19%。
圖1 2012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
3.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統計分析
表2和圖2是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表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
從表2可以看到,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認定的中度學術不端問題占7.30%,重度學術不端問題占11.13%。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2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56%,30%以下的學術檢測結果占71%,占據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的絕大部分。超過40%的學術檢測結果僅占18%。
圖2 2013年課題論文文獻檢測結果黑白餅圖
4 討 論
4.1 科研論文誠信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被檢測的科研基金論文多數得到較好的結果。2012年學術不端文獻檢測20%以下的論文占到近53%,30%以下的占69%;2013年學術不端文獻檢測20%以下的論文占到近56%,30%以下的占71%。2012年和2013年的檢測結果各層次非常相近,這從另一方面說明本研究基本體現了在高校期刊上刊登科研論文的學術檢測情況。至于應以何種標準認定某論文有學術不端問題,這是一個比較難以定量解決的問題,從研究結果和實際工作的體會來看,20%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量,占被檢測文獻的大部分。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只是一個對比分析,比如兩位作者采用同一診斷標準,那么這一部分在檢測系統中也會被認為是重復的,對古文的引用也有同樣問題,所以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為我們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但也是不完善的,它只能給我們一個定量的結果,卻不能給我們一個定性的結論,即使只有1%的重復量,但如果這1%是別人的重要研究結果卻被不加標注當作自己的研究成果來使用,那也是一種學術不端,相反,即使有30%的重復量,但如果這30%是對診斷標準、療效標準、古文等內容的合理運用,那也可以說不存在學術不端問題。
4.2 科研基金論文學術不端主要原因分析
分析重復率比較高的科研基金論文,我們發現完全照抄別人數據的屬個別情況,通常是論文作者的過度自引或者同一課題的相互引用導致居高的檢測重復率產生。
(1)“一題多吃”現象。同一個課題將結果分成幾個部分來寫,這與現實需要有關,有的課題申報時最后成果是多篇論文的形式,有的是晉級需要多篇論文,所以為了順利結題或晉級將結果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寫出不同的論文。有時會看到基于同一課題的系列文章,采用的材料設備、方法甚至討論都非常相似,只是結果中檢測了不同的成分。有的論文則是由同一課題的不同參與者寫的,引言、材料方法和討論部分重復使用該課題已經發表的內容。
(2)“重復發表”現象。一是有的論文以會議論文的形式發表后又投正式期刊再次發表。這個問題的產生有現實原因,因一些會議要求參會人員提交會議論文并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而會議論文集在結題或晉級時都不太符合要求,所以有的作者會選擇在正式期刊再發表一次。這種發表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二是有的作者因晉級或其他需要,將自己幾年前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分解修改成幾篇小論文發表。以前學位論文不上傳數據庫時,因未公開發表是可以的,但現在學位論文都已公開發表,再重復發表幾年前的數據就毫無意義了。
4.3 對我國科研政策的建議
隨著高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維護高校科研誠信,防止高校學術不端成為必須重視的問題,除了健全學術不端行為監管機制,形成良好的學術誠信環境,也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從本文的研究來看,因為晉級及課題結題等往往有一定的數量要求,所以課題完成會傾向于多發表幾篇課題論文。近年來,我國科研論文發表數量突飛猛進,已經穩居世界前列。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顯示,SCI數據庫2011年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為16.81萬篇,排在世界第2位,但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5位,發表于世界名刊的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10位[1]。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武夷山指出,2010年中國發表的所有論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論文,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還比較低,目前的篇均被引次數低于世界平均值[2]。以數量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不利于國內良好學術風氣的形成。近年來,有關學術不端行為屢見報道,與現行學術考核評價機制是有一定關系的,如果評價單純地以發表論文為依據,過于注重數量,就可能會使研究者們迫于職稱晉升、結題需要等現實壓力,一切以能盡快多發論文為導向,忽視學術道德,出現學術不端情況[3]。總的來看,我國每年發表論文的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發表的高質量論文卻與之不成比例,對于實際效果來講,發表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遠比發表一批影響力不高的論文有意義,因此,我們應多研究對科研論文影響力的評價機制,從而引導科研論文的發表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
注 釋
[1]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57-64
[2]武夷山.SCI論文數量世界第二[N].人民日報,2012-9-26(10)
[3]柯進.科研評價以量稱重難掩隱憂[N].中國教育報,2013-05-13(003)
(收稿日期:2014-0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