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慶
(上海中冶職工醫院,上海 200941)
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AR),中醫稱為“鼻鼽”,是特應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在機體免疫系統參
與下所形成的鼻黏膜慢性炎癥性疾病。臨床以以鼻癢、流清涕、打噴嚏等為主要癥狀,發病呈季節性或常年性。隨著近年環境污染的加重和電子設備應用的普及,AR伴有頸項不適或頸椎異常者越來越多,通過臨床觀察,筆者認為多數AR除外環境和體質因素外,頸枕部軟組織創傷或勞損所致的頸源性發病因素是一部分AR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且其發病呈上升趨勢。筆者從頸項入手,采用超微針刀、針刺加自血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式治療頸源性過敏性鼻炎,不僅能夠快速地改善臨床癥狀,而且療效相對持久。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癥狀體征得分>5分;常年發病具有打噴嚏(每次連續3個月以上)、流清涕和鼻黏膜腫脹,3個主要臨床表現,1年內發病日數累計超過6個月,1 d內發病時間累計超過0.5 h;病程至少1年。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3)頸源性過敏性鼻炎的診斷依據除上述標準外,必須符合以下幾點: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頭痛、耳鳴、頸肩痛;頸椎觸診:頸肌緊張或頭頸活動受限;或頸椎1~4橫突不對稱或棘突偏歪;或頸椎后關節隆起壓痛;頸椎X線檢查:張口位示環椎雙側的側塊不對稱,環齒側間隙及環樞關節間隙左右不對稱;或樞椎棘突偏歪者;或側位片環椎仰式、傾式或旋轉式錯位者:頸椎棘突偏歪,椎體后緣連線中斷或反張、成角者;斜位片或示椎間孔變形縮小[3]。
1.2 臨床資料 選擇上海中冶職工醫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門診頸源性過敏性鼻炎患者90例,排除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按1∶1∶1比例隨機分為針刺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17~65歲;病程6個月至13年。自血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12~59歲;病程7個月至11年。治療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15~64歲;病程6個月至12年。3組患者治療前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針刺組予針刺蝶腭神經節療法:取蝶腭穴。其定位為下頜支冠突和顴骨突形成的切跡處[4],蝶腭神經節蝶腭神經節左右各一,位于顏面兩側深部一恰似鐮刀形的裂縫中之翼腭窩內[5]。體表定位在面頰部下關穴前1.5 cm處,解剖定位,其上壁為顱低蝶骨大翼的下面,下壁為下頜骨的棘突,前壁為上頜骨的后壁,后壁為蝶骨翼突外扳[6]。采用華佗牌無菌針灸針,規格:0.35 mm×75 mm,蘇州東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制造。針刺方法:囑患者保持頭部固定不動,醫生坐于患者針刺一側稍后方,局部嚴格消毒后,于顴骨弓下沿約相當于顳骨顴突和顴骨顳突合縫線部分稍顯膨大處下方將針尖先刺進皮膚,再調整針身方向,瞄準前上方蝶腭神經節所在位置徐徐送入,進針約55 mm時患者可有面部發麻、放電樣感覺、噴水或齒痛感,鼻腔通氣可不同程度立即改善[5]。手法為點刺,每周2次,一次一側即可,不留針。3周為1療程。兩個療程間休息5 d,連續觀察3個療程。自血組予自血穴位注射療法:患者取仰臥位,取雙側曲池、足三里、肺俞穴,常規消毒,無菌操作,采用10 mL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靜脈血6 mL,分別在每穴快速注射1 mL,術畢用無菌干棉球壓迫針孔處片刻。每次5 d,3次為1療程。兩個療程間休息5 d,連續觀察3個療程。治療組予超微針刀松解術、針刺蝶腭神經節加自血穴位注射三法綜合治療,其針刺蝶腭神經節加自血穴位注射療法同針刺組和自血組。超微針刀松解術選點:所有患者均取站立位,頸椎正側雙斜位、張口位X片,在《針刀醫學》“頸椎X線片的讀片方法”[7]指導下選定治療點。a點:枕骨下項線枕外隆凸旁開1.5~4 cm之間壓痛點、結節點。b點:C1橫突尖壓痛點、結節點。c點:C2棘突旁壓痛點、結節點。d點:C7橫突尖上方與肩胛內上角之間的筋結點。e點:C3~6棘突旁點。f點:鎖骨下窩第一肋間隙近胸骨柄處的筋節點。a、b、c 點為必做,d、e、f點根據讀片結果和筋結點大小選點做之。超微針刀松解術方法:患者取俯臥位,頸前屈,兩手疊壓置于前額下,暴露治療部位,術者站在患者正前方。常規消毒,無菌操作,超微針刀四步進刀法操作。a、b點治療時,左手拇指摸準局部筋節點,刀口線與身體縱軸平行,沿左手拇指指甲邊緣進刀0.5 cm,呈扇形切割2~3刀,當感覺到指下的痙攣結節以緩解或消除時出刀,干棉球按壓針眼1min即可;c、d、e點治療時,刀口線與指下筋節的走行方向平行進行切割、剝離松解,在結節或鈣化點上重點松解[8]。f點治療時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站在患者正前方。囑患者屏住呼吸,進刀深度0.3~0.5 cm。術后每個刀口敷創可貼,超微針刀每隔5日治療1次,3次為1療程。兩個療程間休息5 d,共觀察3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和頸源性過敏性鼻炎伴發癥狀(頭痛、耳鳴、頸肩痛),以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計分的總和、改善的百分率評定療效。公式為(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治愈:改善百分率≥91%,自覺鼻塞流涕等癥狀消失,檢查鼻甲大小顏色正常,鼻道干凈、通氣引流好,頸源性伴發癥狀(頭痛、耳鳴、頸肩痛)消失。顯效:改善百分率51%~90%,自覺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減輕。有效:改善百分率21%~50%,癥狀及體征減輕。無效:改善百分率<21%,癥狀及體征不改變[9]。癥狀評價標準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由患者根據疼痛程度評0~10分。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AR患者治療頸源性AR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針刺組和自血組(P<0.01或P<0.05)。針刺組的療效與自血組之間差別不大(P>0.05)。

表1 3組AR患者治療頸源性AR患者療效比較(n)
2.2 3組AR患者遠期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于治療結束半年后隨訪,實際統計病例數為針刺組28例,自血組27,治療組28例。結果示半年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均高于針刺組和自血組(P<0.01或P<0.05)。

表2 3組AR患者臨床遠期療效比較(n)
過敏性鼻炎多數是因頸枕部軟組織創傷或勞損使其肌肉、筋膜、腱膜、韌帶等軟組織損傷致頸椎失穩、軟組織動態平衡失調,病變部位組織高度敏感導致的[10]。筆者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多數AR由頸椎病引起,據此提出頸源性過敏性鼻炎一名。針刀醫學[11]認為,AR的病因是鼻腔內有損傷(可為炎癥性損傷),鼻竇附近有微循環障礙。當頸部急、慢性損傷導致上位頸椎軟組織動態平衡失調時,極易牽拉或卡壓深筋膜從而壓迫傷及頸上交感神經節或顱底(莖乳孔)軟組織,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纖維或副交感神經纖維而出現物理刺激性的神經興奮或抑制,使所支配器官機能發生障礙。若刺激未能及時消除,關節錯位的創傷將引起局部無菌性炎癥水腫,繼發性炎癥影響神經持續較長時間功能失調[10],表現出慢性鼻炎癥狀。超微針刀通過松解頸部軟組織,調衡了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損傷所致的“臺布效應”,使頸椎失穩得以調整,頸部軟組織動態平衡得以恢復,過敏性鼻炎亦隨之而愈[10]。
蝶腭神經節又稱治鼻穴,位于耳屏前與面部上頜骨顴突中1/2下頜關節凹陷處,從其解剖學意義看,不僅集中了源于三叉神經的感覺支,還有來自翼管神經的交感和副交感支,是中樞神經系統通過植物神經調節鼻腔血管和腺體的主要神經節,故針刺此處可通過刺激鼻腔內神經,降低鼻黏膜神經的敏感性,從而穩定鼻腔內腺體分泌[12]。自血療法可以有效刺激抗原,引起不發熱的蛋白應激反應以及機體網狀內皮系統反應,從而刺激機體自身免疫系統,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細胞吞噬作用及抗體產生,抵御外來過敏原干擾,加速疾病治愈[13]。曲池是大腸經合穴,合治內腑,肺與大腸相表里,表里相配,以通腑宣肺;取曲池、肺俞、足三里穴自體血注入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刺激機體產生非特異性脫敏作用。改善患者過敏體質,降低其對變應原敏感性,從根本上控制變態反應的發生,從而達到標本皆治的目的[14]。
本研究結果示,采用超微針刀、針刺加自血療法治療頸源性過敏性鼻炎,既消除了頸部慢性誘發鼻炎的物理性因素,降低了患者對過敏原的敏感性,又改善了患者的體質。諸法共施,效專力宏,安全速效,且遠期療效穩定,無副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1]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 (1997年修訂)[J].中華耳鼻喉科雜志,1998,33(3):134-135.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4-115.
[3]陳婕,周愛軍.針刺配合微波治療頸源性慢性鼻炎30例[C].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15屆全國針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
[4]張文光.針刺蝶腭神經節三穴位的解剖研究[J].福建中醫院學報,2007,17(6):39.
[5]張利.針刺蝶腭神經節加微波綜合治療變應性鼻炎60例報告[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4):500.
[6]劉彩梅.針刺蝶腭神經節治療鼻淵76例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2O):3137.
[7]朱漢章.針刀醫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3(1):211-224.
[8]胡超偉.超微針刀療法[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93.
[9]常雪利.穴位注射配合中藥治療過敏性鼻炎44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3):22.
[10]肖德華.針刀頸部治療過敏性鼻炎[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5):9.
[11]朱漢章.針刀醫學原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65.
[12]李月梅,賴新生,莊禮興,等.電針蝶腭神經節為主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 50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7,39(3):51-52.
[13]曾裕宏,韋懷籍,祝秀文,等.自血療法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民間療法,2005,13(7):64.
[14]高雅賢,劉學霞,周萬寶,等.綜合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