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養榮
摘 要:基于TCP/IP通訊協議發展而來的國際互聯網技術是當前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計算機網絡,流媒體技術的出現是基于IP網絡基礎之上的多媒體數據流技術,它在電臺節目現場轉播中的應用是近幾年關于信號傳輸優化的一種創新途徑,基于公網IP的唯一性特征,利用終端軟件解碼實現對音頻信號的有效處理,這就解決了傳統調頻廣播覆蓋面窄的問題,完成了音頻節目實時轉播。該文針對IP網絡在電臺傳輸系統中的應用等問題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IP網絡 電臺傳輸系統 應用 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TN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054-01
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率逐漸提升,通信網絡與電臺傳輸系統的結合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當前流媒體技術的應用主要是通過IP網絡上多媒體數據流技術來完成的,而這一流式傳輸方式也實現了對多個數據包的編碼與壓縮工作,能夠實時為客戶傳輸多媒體信息。
1 關于IP網絡
關于IP網絡的應用,有人曾提出關于IP網絡能力的大膽設想,未來的IP網絡將覆蓋公眾信息網絡的所有內容。IP網絡在現有對傳統電信業務以及信息服務領域的支持之外,對于多媒體業務像是廣播電視、體育娛樂等也涉及到相關的大眾傳媒業務,在特定的IP地址控制下各種信息服務的過程變得更加便捷。在各種業務體系的互相關聯下,利益的獲得是以IP網絡信息產業為主的各種業務體系的綜合過程。隨著當前IP網絡的商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關于IP網絡的管理問題也日漸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需要注意的是,針對IP網絡的管理并非僅僅是網絡擁有者的責任,而是需要通過社會各界的力量來對IP網絡和IP網絡業務供應商進行有效管理。用戶在對IP網絡業務提供商進行接入選擇時往往會對其與傳統電信網進行對比,這一內容在廣告刊登以及網頁設置方面均有所體現。我們往往會通過網絡消費者協會構建的方式來對實際服務質量進行調查,以便用戶在眾多的網絡業務商中挑選出最為合適的,這對于IP網絡和IP網絡業務提供商而言都形成了有效的公告與監視作用。
2 IP網絡在電臺傳輸系統中的應用
2.1 設計理念
隨著廣播傳播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各式各樣主題戶外活動的舉辦對于電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活動,而現場音頻信號采集與傳輸工作就顯得不可或缺,并且節目需要以同步直播的方式來發送至電臺的總部。現階段電臺傳輸系統除了需要解決信號傳播的技術問題之外,還需要就現場與臺內信號的統一與同步進行研究,盡可能在音質傳輸方面滿足廣播播出的實際需求。從信號傳播方式研究,電臺節目傳輸方式有調頻、微波以及模擬電話線等綜合業務,這些技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表現出全然不同的特點,由于微波本身造價較高,因此,它更加適用于長距離的信號傳輸;而調頻由于面積覆蓋有限,并且極易受到樓房建筑的干擾而影響到信號的傳輸質量;至于模擬電話則存在著頻帶較窄和音質較差的弊端;而ISDN編碼解碼器則由于價格高加之應用范圍有限而影響到線路搭建的靈活性。伴隨光線通信等技術的不斷拓展與普及,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而其中流媒體技術的出現不僅實現了對互聯網視頻和音頻信息的實時傳輸,同時這一主流技術也有效彌補了傳統多媒體技術的信號傳輸弊端,加之其音質效果不會受到物理距離的限制,因此,流媒體的使用在實時音頻傳輸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這一主流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2.2 方案設計
關于IP網絡在電臺傳輸系統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硬件設備以及必要的軟件設施來輔助完成,由于系統構建過程中的靈活性,因此,這一IP音頻傳輸終端設備也常見于省市級的廣播電臺當中。例如廣東電臺的技術部就引入了TIELINE、ZEPHYR-X、PYKO等來自于各個品牌的專業IP設備,它們在電臺傳輸系統構建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從投入控制角度分析,筆者嘗試利用必要的軟件設施來實現對IP電臺傳輸系統的構建,并通過專業聲卡的配置來達到既定的信號質量需求,這一方式不僅具有方便經濟的優勢,同時也符合市縣一級的電臺信號傳輸需求,因此,有著極高的研究與推廣價值。
這一系統的主要構成內容為兩個部分,即發送端軟件和接收端軟件,無論是發送端還是接收端都需要有較好的網絡帶寬條件,并且通過必要的連接來促進音頻信號的傳播。最常見的接入方式為局域網、ADSL以及無線3G接入方法,而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往往對于廣播的立體聲信號標準也有著另外的要求,獨享帶寬需要達到1 Mb左右。由于其中的所占用的資源不多,因此,在發送端PC機與接收端PC機在標準配置方面需要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而兩端的PC機在與INTERNET/INTRANET 網絡連接之后只需要對PC機的發送端信號與流媒體協議端口相連接即可,這就實現了對節目的實時傳輸。在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可進行流媒體實時傳播的相關軟件在數量上還是較多的,由于本身的功能和界面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因此,無論是客戶端的選擇還是單點傳送的維護都需要從實際使用需求出發來進行合理選擇。
2.3 效果檢測
從效果檢驗的角度出發,我們在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通過ADSL介入的操作實現了對互聯網技術與檢驗效果之間的對應處理,不難發現接收端的PC機在輸入地址之后很快便完成了緩存工作,并順利實現了對聲音的播放操作,并且音質效果明亮清晰,與原始音質相統一。在數小時接連不斷的播放過程中我們沒有發現系統出現任何阻滯或是停頓的問題。運用這一系統結構不僅對于信號質量構成了有效的保障,同時與電臺傳輸系統之間的對應關系也更加突出,這就使得軟件與電腦硬件配置之間的差異更加突出,其中的延時長度可達3~4 s。由此可見,我們在將IP網絡應用于電臺傳輸系統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內容除了網絡本身的多樣性和開放性特征之外,還需要從網絡的互聯性角度分析,通過單向音頻節目傳輸來防止網絡使用過程中病毒或是黑客額肆意滋擾,這對于網絡應用安全而言是有效的保障,同時對于電臺信號傳輸安全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意義。
從上述實踐過程中我們不難分析,IP網絡在電臺傳輸系統中的運用不僅實現對信號的實時傳輸,同時在音質效果方面也得到了有效保障,是對發送端信號和接收端信號的有效連接過程。然而從音質保證效果分析,我們認為選擇千元左右的專業級聲卡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對原始音質效果的還原,這樣的設備成本也是相對合理的。由于ADSL及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IP網絡在電臺傳輸系統中的應用使得網絡化傳播方式更加智能化,同時這對于技術人員而言也是一種人力資源的解放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