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哲++常涵吉++李瑩
摘 要:作為高等學校學生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學習其他計算機課程的基礎。該校是醫學院校,該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如何以培養應用型人才來開展,是該文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計算機 基礎 教學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169-01
21世紀以來,計算機應用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是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所以大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對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以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辦公軟件的使用為突破口,是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課程。
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實用型三種。每種類型的人才,其承擔的任務不同。其中應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務是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可供生產、服務和管理操作應用的技術或方案,能熟練掌握社會生產、生活活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應用型人才強調學與用結合、學與做結合、學與創新結合。我校是醫學類本科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應該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
我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改革,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
1 我校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我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以下簡稱《大基》)作為學生的必修公共基礎課,是學生入學第一學期的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學會網絡的基本使用方法,應用計算機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后續的計算機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1 教學內容的改革
為使教學內容能與軟件的發展相適應,我校《大基》課程的講授內容隨著計算機軟件的發展而變化。其中,操作系統部分講授Windows 7的使用;Office辦公軟件的學習,講授最新的2010版。整個課程教學內容涵蓋計算機基礎、操作系統、Word、Excel、PowerPoint和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講授30學時。
學生的專業不同,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要求各不相同。對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由于其專業與計算機應用聯系緊密,所以其教學內容還包含數據庫技術基礎知識,其教學課時變為36學時。
1.2 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教學方式上,2012年以前,我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采用“理論+實驗”的教學模式,理論授課在多媒體教室,講授計算機基本知識和軟件及操作系統的使用。雖然教師的操作過程通過投影顯示在屏幕上,但由于光線、距離等多種原因,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等到實驗課時,學生常忘記操作方法,需要教師重新講解,浪費時間和教學資源。因此,我校對《大基》課程進行全面改革,30學時課程全部在計算機教室(機房)完成,融學習與實踐于一體。學生學習直觀,在發現問題的同時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習效果。
1.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大基》課程的考試方式為上機考試,學生每人抽取不同的考試題目,其考題中均包含對已學軟件的使用考核,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根據各專業對計算機操作水平的不同要求,改革了部分專業的計分方式。各別專業(臨床醫學和藥學專業)由二級制(合格、不合格)變為五級制(優、良、中、及格、不及格)。
1.4 其他教學改革
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我校一直在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保證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按照醫學院校計算機教學的特點,編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枯燥乏味的知識,沒有辦法抓住學生的眼球,當然也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為提高教學質量,除需教師在課堂上生動講解及操作演示外,精美的例題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根據醫學院校學生的特點,自己編寫《大學計算機基礎上機指導》,配有課堂講授知識的練習題,也有相關軟件知識的綜合應用題目,還有設計提高型題目,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練習。
為更好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所學知識,每次學生學習完一種軟件后,需要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獨立完成相關的設計性實驗的內容,提交電子作業并完成實驗報告的書寫。學生的平時學習和實驗完成情況,在最后的考核中,占總成績的40%。
在教學上,高職稱教師有更多的教學經驗、更好的教學手段、豐富的理論知識,通過高職稱教師參與基礎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水平,中、青年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向老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教學中,教師不僅擔當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角色,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勵學生自己學習,動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2 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為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使學生將來可以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解決專業問題,為學生個人的發展奠定夯實的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如何提高計算機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學以致用,需要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只有不斷的改革實踐,才能找到適合醫學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冀全朋,王月浩,晏寧.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甘肅科技縱橫,2013(8).
[2] 房學軍,馬鐵成,谷秀梅,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教育研究,2008(12).
[3] 陳國良,馮博琴,張龍.抓住實施“質量工程”機遇 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水平[J].中國大學教學,200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