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祁昊
關鍵詞:六味地黃丸;老年性便秘;體會
中圖分類號:R2563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0-0112-01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病癥,以老年體衰,腸道傳化失司,導致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排便周期不長,但糞便干燥堅硬,排出困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而不暢[1]。本文旨在探討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老年性便秘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門診收治的60例便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55~80歲,病程2個月~6 a。診斷標準:排便次數少于2次/周,大便干結、艱澀,或伴有腹部不舒攻撐作痛,納差,體倦乏力,口干耳鳴等癥狀,胃腸鋇餐X線檢查、纖維腸鏡未見明顯異常,肛門指檢未觸及包塊,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肛門疾病及全身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便秘。
12治療方法采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生地黃15 g,山茱萸12 g,山藥12 g,茯苓10 g,澤瀉10 g,丹皮6 g,肉桂6 g,白術20 g,當歸15 g,芍藥10 g,陳皮10 g,肉蓯蓉12 g,甘草6 g。兼氣虛加黨參10 g,黃芪20 g;氣滯加木香、枳殼各10 g;津虧加生地、玄參、麥冬各20 g;便血加槐花15 g,地榆炭10 g。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2]治愈:主要癥狀消失,大便正常,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無復發。好轉:排便周期縮短,便質轉潤,排便欠暢,其他癥狀有改善。無效:便秘與其他癥狀無改善。
22治療結果60例中治愈36例,好轉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3%。
3典型病例
患者某某,男,72歲,2010年11月2日來診。便秘反復發作3月余,3~5天1次,排便困難,口服麻仁丸、果導片等藥物后,便秘癥狀有所好轉,但停藥后病情反復。1個月前求診于某醫院,各項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原因引起便秘。于本院就診時已4日未解大便,查體見腹部脹滿,攻撐作痛,口燥咽干,畏寒肢冷,納差,舌淡苔薄,脈沉細。證屬腎陰陽兩虛,陰虧無以濡潤腸道,陽虛則腸道傳導無力而成便秘證。治以滋陰溫陽,潤腸通便之法,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處方:生地黃15 g,山茱萸10 g,山藥12 g,茯苓10 g,澤瀉10 g,丹皮6 g,肉桂6 g,白術20 g,當歸15 g,芍藥10 g,陳皮10 g,肉蓯蓉12 g,甘草6 g。日1劑,水煎服。3劑后大便通下,守上方略有增減,調理2月余,諸癥皆退,大便正常,隨訪半年無復發。
4討論
中醫認為,老年人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但與肺、脾、肝、胃、腎有著密切關系。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虛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大腸傳導遲緩,大便秘結;胃與大腸相通,胃熱甚可下注大腸;脾司運化,主中氣,主營血,脾氣虛弱,運化失常,大便難解;腎主五液,內藏真陰真陽,真陰一虧,則腸道失潤而更行干槁,真陽一虧,陽氣不通,津液不行,腸道艱于傳送,從而引起便秘,所以用滋陰溫陽,潤腸通便法。方中地黃、山茱萸、山藥滋補腎陰,肉桂、肉蓯蓉溫補腎陽,茯苓、澤瀉、丹皮瀉其腎濁,白術益氣健脾,強中氣,使大腸傳導有力,當歸、芍藥養血活血,潤燥滑腸,陳皮理氣以防壅滯,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既能“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又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使陰陽平衡,邪祛而正安。六味地黃湯加減具有溫陽、益氣、滋陰、潤下的功效,此方能補能通,通便而不傷正,確為治療老年性便秘的良方,療效可靠而持久。此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精神舒暢,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多飲水,定時登廁,進行適當運動,均有利于改善便秘。
參考文獻:
[1]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01-204
[2]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收稿日期:2014-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