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暢
(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黑龍江 綏化152000)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對于文化與藝術行業的重視,我國的藝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發展,藝術類院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多,藝術類畢業生每年的人數也在相應的增加。而與之形成較大反差的是,市場需求發展較為緩慢,就業形勢的好轉速度遠遠小于畢業生人數的發展速度,由于此種現象的出現,就導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應屆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突出表現出來的就是傳統的美術類、音樂類人才的需求已經飽和,藝術類院校擴大招生所帶來的就業壓力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并且這種趨勢在目前來看還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第一,有些畢業生在快要畢業,進入到就業之時,沒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就業觀念,自身缺乏對于就業形勢的正確判斷,有一部分人甚至想著依靠親朋好友的社會關系安排工作,不準備也不想參與就業與擇業,更談不上什么創業,這種觀念對于自身的發展毫無益處,并且一旦社會關系破裂,這種就業就會面臨著失業的危險。第二,有些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迷茫、焦慮,對于就業與擇業的關系認識不到位,就業期望過高,對于自身能力認識不足,急于一步到位的在就業中獲得較高的薪水,從而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困難。第三,就業觀念受社會大眾認識誤區影響較深,也就是就業觀念比較陳舊與滯后,認為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這樣的工作崗位才是就業的唯一選擇,而其他的企業都不在考慮之內,盲目迎合大眾誤區,造成就業困難。第四,自主創業意識薄弱,缺乏創業的勇氣,害怕承受創業所帶來的風險,沒有主動創業的心理與準備。
一方面是一些藝術類畢業生對于綜合素質的發展不重視,專業情結過于濃厚,而對于其他方面的技能的培養與知識的積累則較為忽略,造成了就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的存在。另一方面,一些人過于崇尚自由,生活作風散漫,很難適應現代企業用人標準。
一些藝術類院校的畢業生指導工作不到位,對于就業指導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就業指導就是為畢業生找到工作而已,認為只要幫助畢業生找到了工作,就等同于一勞永逸了,而忽略了對于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自主創業意識的培養,對于人才需求趨勢的研究力度不夠,缺乏對于畢業生就業心理以及擇業心態的輔導。同時,一些就業指導老師素質偏低,專業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時間不長,一些院校的就業輔導人員還都是在院內任職上課的教師,缺乏精力與時間進行專業的業務培訓,缺乏與企業有效的溝通渠道。就業指導人員認為就業指導只是針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忽略了對于非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就業指導不僅僅是對于畢業生,也要對于那些非畢業生進行指導,使得他們在進入就業之前能夠有所準備,為他們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切的藝術創意、創新和創業的目的,都是為了達到就業和創業。合理利用好創新,通過合理訓練、優化結構、配置資源,達到就業創業的目的。藝術類高校的發展,要按照社會需求合理的發展專業,創新教學方式,以市場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就業創業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沒有緊跟市場需求的藝術生創業教育勢必會被時代所淘汰,緊跟市場需求與時尚前沿才是藝術生培養與創業教育的正確方向。
只要政府、高校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加以扶持,增加藝術生就業的機會,相信這個群體一定會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
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經濟危機的到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錯綜復雜,使藝術生的就業與創業的形勢更加嚴峻。這就要求藝術生就業創業工作要不斷創新,創新形勢,以創業帶動就業,以藝術創意、創新來拓寬就業渠道。在當前社會中,創意產業是一個比較新穎的領域,其附加值相對較高,正在成為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朝陽產業,那么就業指導工作就要有意識地增加這方面的教育與培養,給予更多的藝術類畢業生更多的創意與創新的教育,鼓勵與引導高校藝術類畢業生投入到這方面的領域中進行相關工作,同時也幫助一部分有意在該領域創業的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政府、企業、高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使得創意產業不斷發展,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高校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與創業的難題。
藝術生創業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明確創意教育是基礎、創業的鑰匙。藝術生想要在相關領域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想要創業,就必須要有創意與創新意識作為支撐,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藝術生創新意識,使其形成價值統一的創意、創新信念。
第一,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與教育行政部門要樹立創意、創新的新觀念。要想藝術生創業教育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就需要這些部門首先樹立創意與創新的思想,使其能充分根據市場需求來指導藝術畢業生的創業,這樣的指導是具有導向性與目標性的,更能給藝術畢業生帶來切實有效的幫助。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要形成合力,把握藝術生就業市場的要求和動向,做出正確快速的判斷,通過這些判斷來指導藝術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指導。以自身的創意與創新理念指導就業創業教育工作的實施。同時,對藝術生的培養體系和教育環節做適當的調整,既要緊貼“新思想、新理念”,又要適度,做到理性揚棄。
第二,藝術教師要樹立創意、創新意識,加強這方面的培訓與學習。藝術類學生是通過藝術教師的教育培養逐步建立自身的創意與創新理念,藝術教師是創意、創新教育的直接實踐者,只有加強這部分專業人員的創意、創新教育,才能使得藝術生創業教育的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與落實。
實踐是鍛煉能力的最佳手段。培養藝術類畢業生的創業能力,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實際操作的任何創業教育都是空談。實踐環節是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一,設置專業的創業實踐課。課程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與能力的主要途徑,創業教育實踐也不例外,要設置專業的創業實踐課程,通過模擬和情景再現使學生能真正體會一下創業的過程,及早發現問題并且及時處理問題,只有通過這種練習,畢業生在畢業之后的創業過程中才會應對自如。
第二,將社會實踐與藝術實踐結合,不斷積累創新素材。在加強專業實踐課的同時,也要注重課外技能的培養,不斷增加藝術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高校要建立健全社會實踐和藝術實踐結合的長效機制、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刺激藝術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實踐能力,拓寬藝術生的工作思路,從而為藝術生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在校內鼓勵學生開展科研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增加其自主創新意識,增強其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增加學習和創業的興趣。同時,要注重活動的吸引力、影響力,有條件的可以聘請一些知名人士到校內進行指導,通過這種榜樣的力量,推動學風建設,反哺創意、創新教育。
創業環境的好壞對于創業的成功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促進藝術生的創業,提高其創業成功的幾率,就要求各方積極搭建創業平臺,營造適合藝術生創業的環境,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藝術畢業生投入到創業、創新中來。
第一,推行相關政策的出臺。根據藝術生創業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在其創業的各個階段都給予政策支持,分級管理,將藝術生創業管理規范化、標準化,鼓勵社會企業與組織為藝術生創業提供幫助,使藝術生創業形成產業化。
第二,資金支持。整合院系學生創意、創新類競賽小組,鼓勵其創建創意、創新工作室,形成教育、學習、項目外包等運作實體。為這些團體提供必要的場地、設備、設施等方面的扶持、優惠等,為其順利、高效運作提供保障。
[1] 劉晶,陳群輝,黃白玲.淺議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7):152-153.
[2] 戚曉金.關于大學生的就業困難與應對策略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05):188-189.
[4] 周萍.提升高校就業指導教學效果的思考[J].知識窗(教師版),2011,(03):130-131.
[5] 李雅琳,楊震聲,馬小惠.加強??圃盒.厴I生的就業指導工作[J].價值工程,2010,(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