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 332007) 張鵬飛 李正生 陳麗君 石玉寶
機械制造業作為一個傳統的領域已經發展了很多年,積累了不少理論和實踐經驗,其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機械制造自動化、精密工程、傳統加工方法的改進與非傳統加工方法的發展。產品零件的加工工藝方法是多元化的,工藝的優劣直接影響著零件的加工質量、生產成本及生產效率,因此零件的加工工藝優化尤其重要。
某企業委托我單位生產一批電起爆器接頭產品(見圖1),該零件較為特殊,用傳統裝夾方法工作效率低,加工質量難以保證,制造成本高。該零件的主視圖下半部的φ45 mm 外圓需在車床上加工,上半部分需在銑床上加工。φ45 mm 外圓車削加工不準確,銑削時就會產生較深的接刀痕,要防止接刀痕的產生,必然對車削加工的精度要求會有所提高?,F通過對該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分析與優化,以解決其工藝問題。

圖1 工件
(1)車削加工基準的統一問題。此類零件在車削加工時,其傳統裝夾方法多采用四爪裝夾,但這種裝夾方法加工時較難達到零件的精度要求,基準較難統一,零件的形位精度一致性較差?,F通過設計一簡易的車床夾具(見圖2),統一定位基準,保證垂直軸的位置精度,可解決車削加工精度的一致性問題。

圖2 車削加工基準統一
(2)車削加工時零件變形問題。該零件在車削加工過程中,其夾緊力較大,零件φ45 mm 外圓容易產生較大變形,其變形量在0.2~0.4 mm,這將直接影響到后續銑削加工夾具的設計,無法確定定位基準,嚴重影響了零件的外觀質量。在車床夾具里增加兩個凹形墊塊(見圖3),將其夾緊力分散到零件的兩側,可減少零件的變形,通過切削試驗,其變形量縮小至0.03 mm 以內。

圖3 車削加工分散夾緊力
(3)圓弧銑削時的接刀問題。該零件在圓弧銑削時,容易產生較深的接刀痕,其原因在于:①車削加工產生變形造成基準不準確。②以零件φ45 mm外圓定位,其接觸面太小,定位精度較差。③零件較薄,裝夾剛性較差,而加工余量較大,粗銑時會使零件移動。第一個因素在車削加工夾具設計中已得以解決,其余兩個因素可以在零件上增加聯接套(見圖4),同時在銑削加工夾具上增加定位銷(見圖5),該定位銷除了起到定位作用,還可以承載圓弧銑削時的旋轉切削力,提高了零件的定位精度與裝夾剛性。

圖4 聯接套

圖5 圓弧銑削定位裝置
(4)鉆孔加工時的裝夾與定位問題。該零件在加工主視圖2 個φ2 mm 的孔時,用傳統的裝夾方法,較難定位,裝卸麻煩,效率低。通過設計一簡易的鉆孔夾具(見圖6),可解決這一問題。其設計特色在于:①以φ45 mm 外圓、R17.5 mm 圓弧及27 mm的扁方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②將夾具固定在鉆銑床工作臺上,每次裝卸時,只需將工件插入夾具中用手輕輕按住端面,鉆第二個孔時,將工件調頭插入即可,裝卸方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6 鉆孔夾具
(1)下料:下φ70 mm×80 mm 鋁圓棒。
(2)銑:粗銑外形成47 mm ×51 mm ×77 mm,粗銑14 mm×30 mm 臺階。
(3)數控車:車左視圖水平螺紋軸(見圖7),車左視圖垂直軸底部φ45 mm 外圓及螺紋孔 (見圖8)。

圖7

圖8
(4)數控銑:銑頂部φ30 mm 外圓、M20 ×1.5螺紋孔、圓弧及30°倒角(見圖9);銑27 mm 扁方、A 向視圖缺口及2 個φ2 mm 孔(見圖10)。

圖9
(5)鉆主視圖2 個φ2 mm 孔(見圖6)。

圖10
為解決該零件加工過程中的工藝問題,設計與其相對應的專用夾具,在確保零件加工質量的前提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根據我廠設備資源,將工序細化分解,采用并行工作方式,形成生產流水線(見圖11),縮短工作周期,并對生產設備集中管理,減少中間環節。
通過本次工藝優化,解決了電起爆器接頭產品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的一些工藝問題,并設計出一些簡單而實用的專用夾具,通過切削試驗,保證了零件的加工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可應用于同類零件的加工,為同類零件加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圖11 零件生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