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 郭麗麗
頂崗實習作為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關鍵的實踐環節,其最終的質量不僅反映了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也準確反映了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準確性和校企對接的契合性。但是目前頂崗實習中廣泛存在“連鎖跳槽”、“專業不對口”、“三不管”等現象。這些現象反映了頂崗實習主體——學生、企業和學校在頂崗實習中面臨的困境。學生難以適應實習單位的工作,企業下派的實習內容與學生在校學習內容偏離,企業與學校兩方在實習過程中對學生遇到的諸如:實習期間意外傷害、因提前離職引發的實習工資報酬糾紛、學生實習質量評定的片面性等問題無作為。學校對實習質量始終停留在監控層面,讓學生在實習中倍感壓抑。實習盡管有指導老師和企業下派的“傳、幫、帶”師傅,但是學生的真實體驗通過看實習任務完成的數據和出勤率是無法獲得有效信息的。同時,非常容易讓學生有距離感,做疏導工作時難以走近學生。
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頂崗實習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進行論述:
頂崗實習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前提是保障頂崗實習的順利完成。只有完成了頂崗實習,才能有依據進行評價。面對頂崗實習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作為學校和實習指導老師,要做的是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在集中與自主實習中把握學生實習的宗旨。本文認為,集中與自主實習不能成為對學生進行區別評價的標準,而應一視同仁。只要能進行正常的實習,手續完整,自主實習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調配。在專業對口問題上學生糾結頗多。除了適當引導,統籌安排外,自主實習也是一個理想的途徑。當興趣與崗位及專業能協調一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換崗、離崗或跳槽的風險。從而在本質上保障了頂崗實習的順利完成。為后期實習日志、實習成果、企業鑒定等資料收集進行評估提供保障。
頂崗實習質量的保障,是對學生實習工作的支持與肯定,在穩定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勇敢堅定的完成任務;是學生自身就業、擇業能力的提升;也是對學校、企業頂崗實習工作合作管理的校驗;是高職教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體現。
要保障頂崗實習順利完成,需轉變觀念,當由“監控”轉為“保障”。有了頂崗實習的順利實施這一保障,才可能進行有效的質量評價。
1.頂崗實習當以保障為前提,而后在頂崗實習順利實施過程中給予客觀、全面的評價。
2.頂崗實習管理過程中,作為學校,不能以“站在高處俯視”這種方式來監控,應該“走進實習一線、深入學生和實習企業”來引導他們,從而保障實習順利進行。
監控與保障,二者意義不同,實踐中發揮的作用和達到的效果也迥異。
從字面上看,監控,意為監測并進行控制。似乎只有企業和學校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監測,而學生卻無法反映實習單位或者學校在實習工作中的問題,他們沒有機會表達內心的想法。這是無法真正讓三方都滿意的方式,特別是學生。
保障,意思是作為社會成員之間的某種意義上的交互動態的有限支撐和支持。第一層含義即保護(生命、財產、權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壞。頂崗實習首先要通過支持來保護和引導學生,從而達到保障實習順利進行的目的。
1.頂崗實習質量評價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方式不僅是學校和企業給學生打分,也應該將三方調動起來互相評價。
作為頂崗實習的中心,學生也有而且必須有權利對學校和企業進行評價。學校給學生成績,企業給學生評價,而學生也能獲得話語權,對學校及企業的實習組織管理工作進行評價。學校和企業在學生的反饋中更能及時改正不足,為以后的實習工作提供助力。同時,給予學生評價學校和企業的機會,從心理上也是給學生一個渠道來舒緩情緒,更能增進學生對學校的信任和依賴感。
2.頂崗實習對學生而言是個人意志力的鍛煉,是踏入工作崗位前的準備,是理論付諸實踐的校正。因此,難免會有不適應或是產生不滿情緒。學校或企業應該做的不是監測他們的動向并加以控制,而是給予他們機會和空間去排解郁結,從而重獲信心繼續努力。學生在實習中因難排心中郁結而休學、離崗甚至發生意外傷亡的事件都不陌生。
構建包含學生、學校、企業的頂崗實習質量評價體系,是頂崗實習“維穩”策略的體現,真正實現“三方共贏”。
[1] 周贛琛.高職院校商務類專業群學生頂崗實習的現狀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2,8.
[2] 吳君,陳開考,談黎虹等.高職頂崗實習過程管理有效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2.
[3] 劉景忠.頂崗實習“放羊”現象不容忽視[J].中國教育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