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79)
所謂信息,普遍來講又稱為“資訊”,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廣大的自然界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掌握信息資源數量和質量的多寡和好壞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信息正在逐步成為影響社會生產進步的主導因素之一,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1]。在現代社會中,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信息資源極大豐富和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的時代,信息化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顯著標志。而所謂信息化,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作了如下定義,指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總而言之,信息資源的極大普及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作用,通力體育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也有助于促進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而所謂體育信息主要是指與體育運動和體育資源有關的各種信息;而體育信息服務則是指采集各種體育信息,對其加以綜合整理并為信息需求者提供相應的信息,對于促進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審視近年來高校體育信息服務的發展現狀來看,高校體育信息服務工作在便捷性、高效性和現代性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有必要對高校體育信息服務工作進行改革和創新。
眾所周知,高等學校不僅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它還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這里學生和教師不僅僅是學習,還得進行相應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因此,高校對信息資源的要求,也就比其它單位或組織要更加全面,而且也更為迫切和嚴格,對于高校體育來說也是如此,體育信息服務工作做得如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和教師的學術研究工作,因此,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結合高校體育信息服務對象的要求,改進體育信息服務工作對于促進高校體育信息服務工作改善非常必要[2]。但是,縱觀近些年來的發展,很多高校的體育信息服務工作需要做進一步的改革,以促進工作進步。
第一,就是高校體育信息資源短缺,不能滿足學生和教師學習和進行學術研究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高校普遍堅持體育主要是以實際訓練為主,從而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包括很多學生、教師,甚至是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門普遍都這樣認識。室內的理論課一般都比較少,有時候甚至出現因為天氣原因無法室外實踐教學才會被迫去開室內理論課。因為對理論教學不重視,當然在理論書籍的購買方面就顯得比較欠缺,在圖書館中,有關體育方面的書籍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而且書籍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比較慢,致使很多與體育有關的信息資料不能及時入館,無論是學生和教師都不能及時獲悉與體育有關的新信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開展學術研究。
第二,體育信息的傳輸手段落后,致使體育資源難以最大限度的實現共享。對體育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所引起的問題是連鎖的。真是因為重視程度不夠,所以體育信息的資源呈現角度也比較單一。比如,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信息服務都沒有實現信息化,只能依靠傳統的紙質資料完成。而在目前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科的信息服務已經實現了信息化,這就更加劇了紙質資料的文獻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影響了體育信息在高中廣大師生中的傳播和利用;另外,目前,高校的信息資源普遍僅限定本校師生有使用權限。比如一些校園網絡還都是局域網,外網無法接入。圖書館也一般都不允許校外人員進入。所以說,非本校人員很難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得體育信息的利用率相對比較低,難以發揮各種信息的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傳統意義上的體育信息服務往往以館藏紙質文獻資料為主,毋庸置疑,館藏紙質文獻資料在信息的保存方面安全性和完整性較高,而且保存年限也較長,但是紙質文獻資料也有明顯的缺點,紙質文獻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特別是對體育信息來說更是如此,這是因為相對于文史類專業來說,體育專業除了理論研究之外,更加注重技術技能操作,而技術技能的操作講解就會涉及到很多的現場演練以及動作講解等技術性動作要求,在編輯成文獻資料的時候就需要大量的圖示或實物講解,而紙質文獻在包含類似內容時卻有著一定的局限,信息量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另外,紙質文獻資料的更新周期也比較長,且在傳播范圍上也會受到時空的限制。而現代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便捷,高效應充分利用網絡在文字、圖像、音頻、視頻傳輸方面的優勢,一方面把有利用價值的紙質體育文獻資料轉換為數據,上傳到網絡上,實現信息資源的快速更新;另一方面,大力引進一批既懂專業又懂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綜合性人才,根據體育專業的特點,制作體育視頻資料、技能解析模擬動畫或現場演練視頻以及教學課件等數據資料來豐富體育信息資源的數量,提高體育信息服務的質量,滿足高效師生學習和科研的需求[3-4]。
網絡技術的普及運用為我們更加便捷地使用多方面信息資源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種便利表現的更為突出[5]。因此,高校要想創新體育信息服務就應該拋棄以往主要依靠圖書館、閱覽室、報刊雜志等紙質文獻資料提供信息服務的傳統方式,不斷拓寬途徑,更好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體育信息,為需求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務,首先改變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大力開展電子閱覽室服務功能,多引進一些像同方知網、百鏈搜索、超星閱讀等學術網站,便于學生進行查閱相關資料;同時重視體育信息資源的搜集整理,可以制作專門的網頁,集中搜集與體育有關的各方面信息,也可以同步上傳學校相關的體育教學、科研以及學術會議的信息,為師生學習提供信息導航,為師生進行學術研究提供便利。
現代社會是一個講究合作共贏的社會,對學校來說也是如此,在當今信息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情況下,任何個人或學校都沒有能力能夠僅憑一己之力掌握全部的信息資源。況且信息資源是常新常有的,這就需要高校之間打破固有觀念,展開親密合作,公開信息。實現信息的共享,這不是一個蘋果與另一個蘋果的交換,而是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的溝通,通過合作實現信息的有效共享,不但能夠促進交流溝通,更能夠促進科研水平的提高[3-4]。對于高校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各個相關院系專業之間多開展一些相互之間的學術交流會議,相互到對方的學校進行學術演講和交流,在演講的過程中不但能夠加強相互之間的友誼,更能夠促進相互之間的學習,取長補短,加快信息的交流,而對于高校體育信息的交流更應該是如此,不僅進行理論上的學術交通,更應該組織一些相關專業之間的比賽,進行技術上的切磋交流,既有助于師生掌握技能,發現不足又能夠學習對方的優點,一石二鳥,意義重大;各高校之間的圖書館要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實現高校之間館藏和數字資源的借閱一體化或者一卡通,便于師生學習;其次,就是各高校之間的數字資源閱覽室之間可以開展信息資源的相互傳遞,不僅便于有需要體育信息的需求者利用,也可以為其它人提供便利[6]。
總之,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信息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高校也不例外,高校要想在迅猛發展的社會潮流中穩坐釣魚臺,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軟件和硬件的提升,實現學校發展的信息化,而高校體育信息服務信息化的改革與創新正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所作出的重要探索,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膽量的,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1]陳補林,毛燕平,劉軍,等.高職院設置“體育信息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7(8):169-170.
[2]王永生.網絡環境下高校體育信息服務模式探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10(2):369-370.
[3]孫文樹.關于高校體育信息資源建設問題的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7(7):192-193.
[4]翟曉英.信息化視角下高校體育信息服務的改革與創新[J].電子測試,2014(1):146-147.
[5]王斌.基于信息化解析高校體育信息服務的改革、創新[J].電子測試,2013(14):173-174.
[6]王玉坤,張立杰,王海軍,等.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1(7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