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媛 張柯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啦啦操是一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起源于美國,經過短短20多年的發展,先后傳遞到英國、日本、奧地利、芬蘭、德國、俄羅斯、瑞典等一些國家,這些國家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協會,英國成立的啦啦操協會后,與美國的國際啦啦操協會合作,成為歐洲最大的啦啦操組織。2008年底,全世界大約有50個國家和大部分的地區已經開展了啦啦操運動,參加人數也達到了好幾百萬人,很多中國人也是他們的一員,啦啦操在我國起步之后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大部分是年輕人,廣州市主辦了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啦啦操大賽,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人將眼光聚焦到啦啦操上,關注啦啦操,此后全國也開始大面積開展啦啦操運動。隨著全國啦啦操聯賽的成功舉辦,中國全明星啦啦操錦標賽、全國啦啦操公開賽、全國啦啦操冠軍賽等大型賽事的舉辦,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到啦啦操運動當中。一項運動要想讓大眾了解,必須有足夠多的傳播渠道,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啦啦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傳播途徑,發現啦啦操不像其他項目發展迅速的原因,試圖找出有效、可行的辦法,使得啦啦操得以長期快速發展。
啦啦操運動的發展現狀、啦啦操運動的傳播途徑。
通過搜索中國期刊網絡、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系統查閱2000年至今的有關體育傳播途徑及啦啦操傳播及推廣相關的文章,并閱讀體育社會學、體育新聞學、體育廣告學、傳播學、體育傳播學等方面的書籍,試圖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發,同時借鑒相關的前言資料,使得本研究的理論更充實,也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依據。
進行對啦啦操運動方面的專家訪談,了解啦啦操運動、啦啦隊的相關資料,以便提供為這項研究提供一個有力的論據。
通過網絡查詢與啦啦操有關的網站、報紙、雜志、電視及電影等傳播工具,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通過Excel辦公軟件進行分析,為論文提供數據支撐。
啦啦操,英文名為cheer leading,振奮鼓舞人心的意思,它是伴隨著音樂,運動員集體參與完成既定或規定的舞蹈動作及銜接動作,能夠讓運動員充分體現自己完美的技術和團隊綜合的技能,表現出運動員青春、朝氣的面貌,培養團隊精神,追求運動員最高榮譽感意識[1]。
任廣耀在《體育傳播學》中把傳播定義為:通過符號和工具傳播給受眾的傳播行為的信息、知識、思想等,傳播過程包括傳播者、傳播模式、傳播內容、傳播符號和受眾[2]。體育傳播學屬于傳播學下的二級學科,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體育傳播學即是運動員及體育工作者通過優秀的傳播模式將傳播信息傳遞給受眾,觀眾反饋的信息,通過傳遞、溝通和反饋,溝通和反饋都是雙向的行為,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流活動,在交流過程中,兩者互相影響,共同起作用。
我國引入啦啦操運動的時間尚晚,發展還不夠快速,但大量的青少年仍被其獨有的激情所點燃、魅力所吸引,啦啦操滿足了青少年想表現自我的心理,隨著CUBA的誕生,激情四射的啦啦操表演也伴隨出現,觀眾由于對新鮮事物好奇和探秘的心理,對啦啦操的表演印象十分深刻,因此成為籃球場上觀眾的聚焦點,啦啦操自此開始踏上體育界的舞臺,在體育界占據一個小角落。2001年9月份,由廣州承辦的第一屆全國性質的啦啦操比賽拉開序幕,之后啦啦操運動在中國很多區域開展。2008年是啦啦操錦上添花的一年,奧運會的舉辦提高了很多項目的知名度,啦啦操也不例外,為啦啦操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舞臺和有利的契機,“北京奧運會啦啦操選拔賽”為許許多多的啦啦操愛好者提供了展現的舞臺,本次選拔賽讓更多的人參與啦啦操的選拔,將此項運動推向了更高的發展平臺。2011年全國啦啦操教練員、裁判員魔鬼訓練營開班,這一系列活動使啦啦操成為風靡全國的一項體育文化運動,并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啦啦操是伴隨著CBA的發展越來越讓更多的人認可和接受,在傳播CBA信息的同時啦啦操運動也得到了一定的傳播。通過查閱各大網絡媒體、報刊雜志,發現體育專業類報紙如體育周刊、體育周報、體壇周報等都有啦啦操新聞的涉及,體育類專業網絡如體育綜藝類視頻如體育新聞、體育世界、體育在線、天天體育、體育晨報、體育人間以及優酷體育播報等專業類網站有啦啦操視頻,也有非體育類網站如搜狐體有、新浪體育、網易體育、56網、酷6網、播視、17173、爆米花等視頻網站也有很多啦啦操表演視頻。
體育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有以下幾點。
體育傳播者是整個傳播過程的紐帶,同時也擔任著指揮棒的作用,存在很強的主觀性。它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即:官方和非官方,官方管理者包括國際和國家的組織機構。但啦啦隊是中國的NCAA體操藝術體操和蹦床技巧這兩個機構的中國分會大力倡導和推動蓬勃發展,這兩者作為官方層面的傳播者,而非官方管理層一般為賽事或活動的承辦方,包括活動的組織者,運動的參與者如啦啦對隊員本身。
缺少傳播內容整個傳播過程就不再完整,因此傳播內容不能缺少,缺少傳播內容根本無從談起傳播。體育傳播內容也不例外。體育傳播是體育信息的傳遞,信息從傳播者到達受眾,需要借助特殊的符號。符號即象征物,其代表的是承載一定內容的事物[3]。啦啦操也是一個特殊的符號,也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播符號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非語言。語言類傳播符號一般有靜止性、有限性、概況性、創造性等特點,運用時要求清晰、準確、生動、概括。而非語言類則包括外觀和衣服、臉和眼部動作、姿勢、觸摸行為以及空間和距離。
傳播媒介也是傳播過程中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缺少傳播媒介等于缺少了傳播工具。傳播媒介可以解釋為兩層含義:一是指傳播信息的工具和方法,如計算機、網絡、電視、廣播等與傳播技術有關的媒體;二是指信息的獲取處理,生產與組織或機構,如報紙、雜志、電視等的傳輸。場館設施和器材物品都可稱為傳播媒介,體育場館設施是固定現有的,器材物品多數表現在啦啦操比賽或表演所需的道具上,如花球、專業衣服和專用鞋子、裝飾品等,大眾傳播一般包括體育類報刊、體育類的廣播、體育類廣告、體育類網站等。
這就是受眾對象來接收信息,和傳播者的信息傳遞給觀眾以某種形式,媒體是信息的來源,媒體認為內容分布,確定的溝通形式,媒體傳播的載體,承載體育信息。傳播受眾可以是單個人也可以組織或團體,但通常大眾傳播受眾存在眾多、混雜、分散、流動、隱匿等特點,受眾接受事物存在幾種可能: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對別人的崇拜、對知識的渴望、接近某種目標、很多人習慣的從眾心理和逆反心理。
體育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體育。體育也是育人的有效手段,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可缺少,一直是教育應該重視的一部分。學校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亞文化。體育在校園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傳遞體育文化,而且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體育運動開展的主要場所在校園,校園作為學生接受知識傳遞文化知識的場所,在傳播體育文化的過程中也不可或缺,啦啦操的受眾也是以學校學生居多。
2.4.1.1 體育院校專業課
體育專業院校有的已經開設啦啦操專業,全部都組建了自己的啦啦隊,有些綜合類大學有獨立的院系,雖然沒有開設啦啦操專業課,但是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啦啦隊。
2.4.1.2 公共體育課
對于一些體育發展不是特別好的學校,沒有獨立體院的學校,可以通過公共體育課認識啦啦操,并參與到啦啦操運動當中。一些學生也可以通過校選課接觸到啦啦操。
2.4.1.3 課外體育活動
許多學校沒有正式開設啦啦操的課程,但是學生靠個人愛好在業余時間參與到啦啦擦運動當中,學校社團也給學生提供了平臺,健美操舞團,啦啦操舞團的組建都可以讓大家參與到啦啦操中,了解啦啦操進而推廣啦啦操運動。
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也給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賽場上啦啦寶貝的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和為中國吶喊助威的愛國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國大學生[4]。體衛司在2006年聯合推出了“系列校園青春健身操”,“肯德基杯”青少年校園青春健身操也在每年全國的各個分賽區如火如荼的舉行,自此啦啦操運動再一次吸引青少年的眼球,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其中。全國性質的啦啦操比賽如錦標賽、冠軍賽、公開賽以及開展最廣的全國聯賽的成功舉辦,為我國啦啦操運動的專業化、專門化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同時加快了啦啦操在我國發展的腳步。美國的NBA、WNBA,以及中國的CBA、WCBA及CUBA等賽事的舉辦,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所謂大眾傳播,就是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專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5]。在發展的過程中,四種媒介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充分發揮四種傳播方式,使得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也豐富起來。
啦啦操是通過NBA和CBA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與籃球項目相比,啦啦操在我國的傳播不算快速,發展現狀雖然呈現強勢盡頭,但發展現狀還達不到普及程度。政府部門對啦啦操的發展也是剛開始,重視度不高,與其他項目相比相差甚遠。
一項賽事或表演都會有很多人參與其中,而管理層對啦啦操文化缺乏主動傳播意識。一些參與者也缺乏主動傳播的意識,如運動員、裁判員等。
通過網絡查閱到與體育相關的期刊、網站、報紙很多,但是與啦啦操相關的不多。電視、網絡、廣播、期刊、電影等對啦啦操的關注度都非常低,視頻相對較多,如搜狐、優酷、56網、爆米花網等有一些啦啦操視頻,啦啦操相關的電影并不多,如美國電影《美少女啦啦隊》。啦啦操沒有固定的網絡媒體傳播,都是作為穿插或者非主要部分進行播放,不受重視。
啦啦操雖然發展迅速,但并沒有達到完全普及的程度,有些地區,根本沒有啦啦操師資,不只是偏遠地區,一些發展相對較好的城市高校也沒有啦啦操專業教師,沒有較好的專業師資,無法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啦啦操。
體育項目不僅具有健身功能,其對相關產業的經濟推動也有很大的幫助。啦啦操也不例外,但是市場上啦啦操運動相關中的衣服、裝飾、鞋子專賣店都不多,接觸較多的運動品牌是銳步,但是銳步專賣店并沒有正規統一的門面,不方面人們購買。啦啦操服裝在市場上也很少見到,很多都是定做,能租售衣服的店面也不是很多。啦啦操與之相關的產業發展仍然較為薄弱,提升空間較大。
啦啦操同屬于體操大方向,和健美操極為相似,但健美操已經被大眾所接受,有獨立的品牌文化,啦啦操也應該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大力宣傳啦啦操文化,使之更好得到推廣和普及。
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疏通信息渠道,宣傳力度也應增大,微博、微視、微信以及校園網站等網絡媒體,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運動和健身氛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運動,同時也可以使“啦啦操”朝著規范化、以滿足學生不同需求、增強全體學生體質的方向發展。體育類期刊、網站都不少,但有關啦啦操的卻比較,至今為止能在網上搜到的網站主要有中國啦啦操官網、啦啦操聯盟兩個比較專業的啦啦操網站中國啦啦操官網是兩操協會建立并不斷更新,但是信息匱乏,不夠專業,很多相關賽事都不能在此網站查到,啦啦操相關的視頻也很難見到,網頁做的極其簡單。與國外相比相差甚遠。政府部門或管理層應加強各個方面的宣傳,使更多的人更加容易獲得啦啦操相關信息。
學校體育是發展啦啦操,傳播啦啦操最好的載體。啦啦操以其青春、活力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都是通過校園生活,學生是體育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也是最好的傳播者,所以應當重視啦啦操在學校的發展。
[1]王洪.啦啦操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任廣耀.體育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許正林.體育傳播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蒙茁芽.啦啦操運動在高校校園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