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張乾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大學服務社會這一功能源于1862年《莫里爾法案》的頒布和贈地學院的建立給美國的高等教育帶來了一場革命。東南大學是我國最早明確將社會服務視作高等教育功能之一的國立大學。2011年胡錦濤在清華大學100年校慶上的講話中強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工作,此時,大學服務社會的功能已經取得大家的廣泛認同。那么,大學體育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做出了哪些貢獻,又該如何進行引導。已有研究表明,隨著體育品牌、體育產品、體育建筑等的發展,體育文化作為城市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已經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領頭軍[2]。那么大學體育又是如何體育城市體育文化相融合的。
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大學是一個歷史范疇,從古至今大學文化都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個分支,是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校園這個相對固定又開放的空間里,大學人在教學過程、科研活動、生活娛樂等實踐活動中共同探索、創造和發展著人類文化。大學文化可以分解為四個層次來理解其內涵:大學精神文化、大學制度文化、大學行為文化和大學環境文化[2]。這四個相互聯系的層面共同組成了一個同心圓,由里依次向外對大學周邊區域的文化建設產生影響,大學文化輻射、教化社會的功能由此得到了充分體現。
大學體育文化是指各種文化元素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存在于大學這一文化空間中,通過各種人文社會關系形成一個文化集聚體,代表著大學與社會共存的一種文化組織形式,具有文化性、集群性、輻射性、多元性,為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很好的空間。其內在表現形式有文化的創新、內容的豐富、資源的共享、學習的便利、文化的融合等[3],其外在表現是大學文化的吸引力增強、輻射范圍更加廣及教化社會的功能更加顯著等。大學文化集群是政府與區域聯合管理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其效應具有文化性、多元性、集群性、輻射性等特征。
從歷史的角度看,體育文化同樣是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才發展到今天,古代體育只能是生存、信仰和娛樂的手段,無法與眾多的社會現象區分開來,古代體育文化也只能說是社會文化。近現代世界體育是以西方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運動為背景而產生一種文化現象。當今世界的主體體育文化是以增進社會健康和滿足休閑為理想的大眾體育,以謀求個人的個性發展為目的的學校體育,以及以奧林匹克為核心的競技體育三部分有機的整合匯集而成[4]。此外體育文化具有傳播范圍的廣泛性、文化形式的多樣性以及流行普及的易接受性等特征,因此受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體育文化的多元性已經發生改變。
時代性:體育文化的建設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人們對運動文化的需要。隨著奧運的舉辦很多奧運項目逐漸走進大眾生活,對體育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愈來愈迫切,體育文化既要滿足人們需求又要與當代其他文化相融合,從而推動區域體育發展和進步。傳承性:體育文化屬于文化范疇,文化是承上啟下的,是離不開歷史的,否則就失去了其根本,不可能繁榮發展。同理,體育文化的建設是文化傳承的過程。民族性:每一個國家都有其民族特點,其體育文化無形中都刻上了民族的烙印,體育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不能丟失其民族特性,體育文化建設要突出其民族特點,傳統項目不能忽視,應給予重視。公平性:體育文化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是指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其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公平對待。
大學與區域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關系研究,一方面指的是場地資源,李鵬在《河南省高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提到高校具有向社會開放的客觀基礎,盡管隨著高校連續擴招,學校體育場地也出現短缺趨勢,但是由于高校體育課教學的規律性和高校的節假日特點,多數高校仍然有條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時段、選擇場地向社會開放[7]。從社會的角度分析有利于區域體育氛圍及體育文化的形成,同時可以提高社會人員鍛煉的科學性。另一方面指的是人才資源,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存在較大缺額,而很多高校體育教師由于身體素質和知識結構特征,稍加培訓即可擔任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城市體育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河南大學地處在開封市城墻以內的東北角,經歷了百年的歷史更迭,從近代西方體育到達中國時,河南大學就體現出了它作為大學的歷史任務。在清末、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封均作為河南省省會城市存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封作為河南省的體育代表參加全國各種比賽,實力雄厚,然而這樣成績的獲得河南大學這個載體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現在,開封的體育實力在河南全省還是名列前茅。河南大學的作用不可小覷。在圍繞著河南大學的開封,受到了河大的既有顯而易見的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一個以河南大學為中心產生集群效應而向外輻射的體育文化空間,再以各種中心形成各類型的體育文化空間,它們之間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聯系,形成文化空間組模塊化發展,共同積極影響開封市體育文化的發展。
2013年1月1日,河南大學體育館舉行了一次很普通的排球比賽。他們的比賽沒有目的、沒有名次、沒有獎勵,只是為了打球,在比賽中體會樂趣,從比賽中交到朋友,此次參賽隊伍有河南大學教職工代表隊、河南大學學生代表隊、開封市工商學校代表隊、鄭州市排球俱樂部代表隊。
通過這次比賽我了解到,很多開封的排球愛好者經常在河南大學東操場的排球場及體育學院的排球場進行訓練。調查發現這些人參與排球運動的時間是周六、周日以及節假日的下午,具體運動時段根據當日參加排球運動的排球愛好者的個人情況而定。如無特殊情況,基本上每周都有排球愛好者來河南大學參與排球運動,其中有些排球愛好者已經從事這項體育運動近20多年。一開始我十分困惑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們從不間斷進行這項運動,調查發現這其中的原因還真不少。有人這樣說“我從初中就開始打球了,到現在已經25年了,我已經把它當成我生活的一部分,經常來河南大學打球已經形成習慣了。”這些愛好者已經把排球運動融進了他們的生活,這也許就是喜愛的最高境界吧。
河南大學擁有全日制在校生4萬余人。還有一支職稱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年齡分布均衡的師資隊伍。有較為完善的教學訓練場館和器材設備,如:綜合體育館內設籃球館、排球館、體操館、藝術體操館及武術館;除此以外還有乒乓球訓練館、籃球專項訓練館;田徑訓練館;此外,還有室外400m標準田徑場2塊、人造草坪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及排球場地等。這些設施不僅供平時教學用,課余時間對周圍市民是開放的,部分室內場館除外。河南大學的總體設施主動對外開放的不多,很多時候是被動的。
大學的文化集群效應首先對來校內進行體育鍛煉的人產生影響從而延伸到校外及整個社會。以河南大學為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全校各學生社團組織切實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這些活動的開展對于大學的文化輻射傳播創造了條件。社會上的排球俱樂部逐漸增多,場地設施也必須隨之增加,從而推進城市的體育文化建設。
大學的文化集群效應對區域的體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有好有壞重要是看大學在與社會溝通交流時所持的態度與姿態。新時期的大學不再適合“象牙塔”式的辦學理念,大學文化與社會文化的交流與相互融合是當代大學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大學的文化集群效應影響著城市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大學在與所在區域的溝通交流中沒有取得主動權,對其所在區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有合理的制度與政策大學體育文化可以發揮其更大的力量推動城市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1]李先國,李建國.城市體育文化創新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7,28(4):1-3.
[2]吳建玲.大學文化對大學人發展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0.
[3]陳炎.文化與文明[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4-5.
[4]孫婷.大學文化視域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
[5]盧元鎮.中國體育文化縱橫談[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2-8.
[6]易劍東.城市體育產業發展的根基與策略[J].城市觀察,2010(6):3-4.
[7]李鵬,張俊偉,吏友寬,等.河南省高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