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
(臺州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浙江臺州 317000)
體育教學呈現多元化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教學特點,進行交錯性,多元化教學。所謂交錯性多元化教學,就是教學模式伴隨,課程的不同實施階段,進行多模式的綜合性教學。隨著學校排球課程的推進,通常情況下,應該采用直觀示范教學法,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分層教學,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掌握能力,進行對抗性的教學訓練,比如比賽型教學。從廣義上而言,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隨著課程知識的掌握,實施階段性的教學;從某一節課而言,在某節課程中,也可以實施多種教學模式的運用。
直觀示范性教學法,是指學生經由感官以間接或直接的方式對體育知識和體育技巧進行掌握。該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示范為主,并輔以其他教學方法對其進行配合。在教師示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很直觀的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其規范的動作,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學中的常用方法。但在實施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進行示范,需要注意示范的方向,通常情況下,側向學生進行示范是較為理想的,因為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清楚的將教師的跑跳或墊球等動作收入眼底。在進行動作示范的時候,要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同時對動作進行模仿和練習等訓練,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快速的掌握各個動作,使教學效果收效更高。
例如,傳球示范性動作指的就是借助伸臂、蹬地等動作,通過胸部及其以上部位用單手或雙手的手指手腕的力量,來完成擊打球體的動作。將球接起直接進攻或是將其傳給其他隊員進行進攻是傳球的主要作用。
示范性講解是教師進行技能傳授與技巧傳授的基本方式,也是學生獲取掌握體育技能的基本途徑,更是學生與教師進行溝通的重要紐帶。注意其講解的形象與生動性,是教師在進行講解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示范性講解一般是圍繞基礎知識進行的講解,其多處于整個課程的開端,例如對擊球點、擊球部位和擊球手型的演示。擊球手型主要采用的方法為疊指法與包拳法,它們是最為常用的兩種方法,疊指法是將兩手手指相疊,雙手拇指平行對齊緊靠,在上面一手中指的第二指節進行靠壓,兩臂夾緊伸直,掌根相靠,需要注意的是手掌不要相疊;包拳法指的是兩手互握抱拳,拇指平行位于最上,雙手掌根與小臂緊靠并外旋,下壓手腕,在前臂處形成一個墊擊的平面。擊球點為雙手正面墊球的位置,擊球部位應該盡量保持在腹前,大約為一個手臂的距離。這兩種方法都是直觀性示范教學的核心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其進行強調,在直觀示范教學中需要進行重點演示,至于學生掌握性訓練,可以設置相應的比賽游戲項目來達到。
排球是一項技巧性較強的運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以采用“一鍋教”的教學方法,即學生不能全部按照統一的教學方法,因為其教學效果不佳。分層教學的方式較為適合排球教學,即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受學生個體差異、教材內容及時間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對于扣球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加強扣球的訓練,實施原地雙腳步練習。該練習,要求兩腳用力蹬地,兩臂劃弧擺動配合起跳,在空中扣球手臂抬起并后引成扣球前的動作,落地要雙腳前腳掌著地,屈膝緩沖。又比如,有的同學傳球水平較差,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這一部分人的傳球訓練,訓練的方法為,原地向上做拋接球練習,以此來體會正確的傳球手型,以及體會正確的排球擊球點位置。
所以在課程中,采用分層次教學的教學方法,能將教學水平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從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進行有針對性和區別性的設計,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和任務,來適應教學層次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進行排球學習的時候都有不同的收獲,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優秀的意志品質、積極的學習態度、樂觀的生活作風以及務實的學習精神。
比賽教學法的定義是在比賽條件下,按某種統一的比賽規則和以最大強度來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法具有鮮明的競爭性,富于競爭性質,使隊員在緊張狀態下,精神高度集中,最大限度的表現出自己的能力,進而促進隊員全面提高,能夠有效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在學校排球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比賽教學法提高學生競爭性,增強學生對排球運動比賽的積極性,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排球運動的愛好,提高運動意識,從而鞏固并提高學生的排球實戰水平。同時也能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團體意識,培養學生個體體育鍛煉的能力及習慣。此外,通過體育排球教學比賽也能使學生的排球技術水平有效提高。
根據學生掌握排球的技術特點,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項目比賽,比賽項目往往與分層教學相結合進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掌握的排球技術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分組,而我們可以認為比賽教學,是對分組后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實施。
(1)傳球和墊球比賽。全班同學可以分成兩組進行個人自傳球比賽,第一組自傳球的同時,第二組一對一同樣的時間傳球,然后兩組交換,同學中完成次數最多的獲勝。
(2)對傳球、墊球計數比賽。同學兩個人為一組,兩人面對間距至少3m,按照正確的排球傳球、墊球動作進行練習,一旦某個同學動作不對,則要用符合規則的非傳、墊球動作進行自救,但是比賽中所有的不符合規定的傳、墊球動作均不計數,同學中墊球次數最多的組獲勝。
(3)記時隔網傳墊球比賽。全班同學按兩人一組分配,兩人進行隔網比賽,比賽時間規定1min。最后1min內傳、墊球次數最多的組獲勝。
(4)對墻傳球或墊球次數控制比賽。所有同學對墻練習傳、墊球動作,并記錄每個同學在1min內傳、墊球的次數,只記錄正確的傳、墊球動作次數,違例次數最少的獲勝。
(5)發球比賽。進行發球比賽,一般是基礎性教學訓練,其實施過程首先將教學班級分為兩組,各發15球,統計發球成功率,高者獲勝;其中要求在發球過程中,必須要5球以上,落在對方的1號,5號,6號位,而到位率高的個人,排位在組內靠強。
排球的比賽方式很多,可以根據教學要求進行自行設計,不同的教學階段,不同的教學內容都可以設置出不同的比賽模式過程,只是在比賽的過程中變換條件或者增加難度而已,比賽方式的選擇與應用需要根據學生排球技術的掌握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排球教學過程是一個綜合的教學過程,它強調排球的技術性,與教學的藝術性,在教學中,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學過程應該采用多重教學方法,比如在分層教學中采用比賽教學,在教學的初期階段采用直觀示范教學,而在后期主要進行分層教學與比賽教學方法為主,以此來加強高校排球教學能力,提升排球教學質量水平。
[1]蘇利群,鐘燕清.比賽教學法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14).
[2]齊琦,金靖芝.如何在高校排球教學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J].科技資訊,2009(34):212.
[3]王保奎,胡凈植.論體育新課標下我國普通高校排球教學的轉變[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6):53-54.
[4]李存福.排球游戲在高校排球教學改革中的積極效應[J].中國電力教育,2007(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