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秦庭芳
(1.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2.鄭州大學體育系 河南鄭州 450000)
我國民族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據《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記載共有997項。民族傳統體育是以漢族文化為主題、配合多種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是各民族傳統的養生、健身和娛樂體育活動的總結,是在長期的共處和交往中各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不斷融合而構筑的具有鮮明特色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寶庫[1]。對此,我黨和政府特別提出要重視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并且提出了“民族體育與現代體育比翼雙飛”的口號,保證民族體育項目穩步、快速的向前發展。
為切實推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河南省對針對本地區的體育資源地域優勢。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有了更加明確的定位,將其與陽光體育運動充分的結合并納到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中,并給予必要的課時保證,在學校教學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民族體育項目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健康性、地域性等特點,使其在建設有特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能一舉脫穎而出。在中小學的體育教育中,依據中小學各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及教學發展規律的需求,進行合理的開發及利用,使我省中小學中蓬勃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同時,也有利于“陽光體育”的實施與發展。
本文以民族傳統體育在河南省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中的價值優勢為研究對象。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大量的文獻資料,查閱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在中小學學校“陽光體育”運動中的開展情況,并從中探索出民族傳統體育和陽光體育相結合的優勢運動項目。
實地走進中小學校園了解民族傳統體育在校園中的開展情況。
通過對河南省中小學教師和在校學生的訪談,了解民族傳統體育對學校“陽光體育”的滲透作用,得出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價值優勢。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在中華歷史上一個或多個民族內流傳或繼承的體育活動的總稱。主要是指我國各民族傳統的祛病、健身、習武和娛樂活動項目[2]。學校體育中的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是指在以學校教育、教學為主的環境中,運用當地特色地方體育資源優勢,對受教育者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陽光體育是指為切實推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熱潮,簡稱陽光體育運動。
有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經常參加鍛煉的僅占6%,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水平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發展。陽光體育在我國學生體質水平大幅下降的情形下,以一種特色鮮明的體育理念被提出,一經出現便成為學校體育教學新的體育鍛煉方式。
從2007年開始,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全面實施,以“健康陽光、運動未來”為口號,以寓教娛樂為一體,把追求健康第一為目標,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啟動,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行了陽光體育運動。同年5月,“河南省千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掀起了河南省陽光體育運動的快速發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是“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形成濃厚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真正體現體育運動的魅力,使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的走到訓練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健康體質水平。
把落實“陽光體育運動”與加強體育鍛煉意識提到學校教學重要教學活動內容中。
結合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陽光體育活動,讓陽光健康體育運動落到實處。首先通過各種媒體廣播、電視、校園期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其次是認真落實每節體育課教學內容;最后是認真組織好體育大課間活動,加強對學生課外活動的組織和安排,確保學生體育鍛煉活動健身時間。
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營造體育鍛煉的濃郁氛圍。在體育教學場地的供給上,學校應根據實地情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適合本學校發展以民族傳統體育為基礎的體育課間活動項目,以保障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長期性、有效性、快樂性。
教育工作者應從重尖子而輕全體、重知識輕能力,轉變為面向全體、發展自身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與實施,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切入口,是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戰略舉措,必將有效地促進廣大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3]。
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應結合地方特色資源優勢,體現特色文化。以學生的興趣為根本出發點,制定適合本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方案,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蓬勃開展。與此同時,還要針對本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做校園宣傳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良好的校園體育環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積極開展各項陽光體育運動,多方位尋求學生興趣,建設有本學校特色的體育活動,進而增強廣大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激勵他們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真正形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賽”的活躍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這些對學生養成體育意識、體育價值都起到促進作用,對體育運動的長期開展有著無形力量的推動作用[4]。
中小學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階段的可塑期,有著深厚歷史積淀的傳統項目對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使學生認識體育、了解體育、參與體育,意識到體育健身強體的重要作用,最終形成喜愛體育、積極參與體育的健康積極人生價值觀。
民族傳統體育起源于民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運動形式有:球類、武術、保健養生、角力、棋類、水上及冰上活動。從鍛煉學的角度上分析,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還能娛樂身心、磨練品質;從教育學角度分析: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與此同時,民族傳統體育與生俱來的堅毅、自信、百則不饒的品質,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深遠影響[5]。
目前我省的中小學普遍存在體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及時參與體育鍛煉。尤其是競技體育中熱門的籃球、乒乓球等,使得很多學生即使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完全投身其中,體育鍛煉的熱情降低,參與人數不斷減少。而民族傳統體育的開設解決了這一的問題,首先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無需特定場地;其次也不受時間、季節的變換,而影響教學和訓練;最后,對年齡和體能沒有特別的限制,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
由于我國中小學師資人數的不足,使得許多學校不得不招聘兼職教師,這些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原則、方法沒有完全的知識儲備。而放風箏、抖空竹、武術這些傳統項目對教師的要求沒那么高,這些項目受眾面廣、易學易開展、簡單實用、利于交流的特點促使陽光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二者有機的結合。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儀式中,精美絕倫的傳統武術、動靜結合的太極表演讓中外游客大為震驚,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宣傳了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項目。20世紀80年代熱播的電影《少林寺》掀起了全國武術、太極拳的學習熱潮,借助我省少林寺和焦作陳氏太極拳的品牌優勢,極大的推進民族傳統體育在我省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己任,將陽光體育運動推向高潮。
為切實提高我省中小學學生的身體素質,需要全社會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河南省將民族傳統體育中武術、太極拳、抖空竹充分與陽光體育運動相結合,不僅使學生參與性不斷提高,也有利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實現繼承傳統理念,不斷創新實踐的特色體育教學。
[1]國家體育委員會體育衛生司編.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文件選編[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8.
[2]劉山宏.談如何更好地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到現代體育教學中[J].中國校外教育,2012,8:999.
[3]同濟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2006.
[4]胡超.校園體育環境與陽光體育運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130.
[5]曹丹.民族傳統體育引入高校體育教學可行性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8,30(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