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
(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海南???571158)
20世紀末我國出臺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經過近20余年的發展,我國社會體育事業已經取得了突出的進步,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后社會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各種體育競賽、體育用品等市場環境逐漸成熟,體育消費所帶動的體育產業發展日漸成為一項朝陽產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體育鍛煉也逐漸趨于常態化,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健康的生活越來越受到推崇。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體育發展還存在著明顯的落后,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體育的發展水平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就是體育人口所占的比例,目前我國社會體育事業雖然呈現出飛快的發展,但是體育人口比例仍然較低,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明顯的差距。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因于社會各階層對體育的重視不夠,在大多數人看來,只有退休或賦閑在家的人有必要參加體育鍛煉,年輕人工作生活繁忙,閑暇時間更關注聚會娛樂、休閑游戲等,參加體育鍛煉的少之又少。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普通民眾參與社會體育的比例還較小,政府、社會包括普通民眾對社會體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雖然國家一直大力提倡全民健身,但實踐中卻收效甚微,而對于實踐情況的重視不夠也造成了社會體育事業難以興起的重要原因。
社會體育場地場所的缺乏對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著嚴重的阻礙。近年來我國各地的體育設施建設雖然規模有所擴大,但是平均到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就非常小了。此外對于許多建設完成的體育活動場所還不對社會民眾開放,尤其是各大體育館在開放程度上存在欠缺,這也制約著社會體育的參與程度,更有甚者建成的體育活動場所被挪作它用,導致體育活動發展受到限制。
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事實導致各地社會體育事業發展失衡的問題是相當明顯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會對體育事業的發展造成影響,例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民眾在體育消費上的支出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體育活動時間和形式也更為豐富和有保障。
此外,在政策上、法律建設上對社會體育事業的支持也存在支持不足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的研究。
從過去體育事業的發展上來看,我國的體育事業更大程度上是競技體育事業為主導的,競技體育擔負著更多的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在這一目標之下的體育參與程度被縮小化,其目的意義也被限定,而其本身的健身意義卻喪失了。因此,政府應當更多的關注社會體育的發展,加大對社會體育事業的支持與投入,淡化競技體育成就的指標,更加注重社會體育的發展,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提高社會民眾的身體健康為目標來發展體育事業。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上班族每周工作5天,是有充足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的,對這類人群要正確的宣傳引導,將其引入到周末的體育鍛煉中。宣傳中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網絡多媒體手段,將社會體育的優勢宣傳到民眾中,通過社會報道營造有利于社會體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在加強宣傳引導的過程中還要大力建設更多的體育活動場所場地或俱樂部,吸引民眾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對于原有的體育設施和場所要進行升級改造,并清除占用體育場所的不良現象,提供給民眾更多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條件。政府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視,通過各種活動來吸引民眾對體育的關注并積極參與其中。
體育活動對人體有著多方面的益處,人的健康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加強和維護,合適的運動對病人疾病的恢復也是有益的。這些健康的理念是都是加強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各級行政部門要加強體育部門與相關體育教育院校以及體育活動中心的合作,培養更多的體育指導教育人員,研究更符合中國人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方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上文提到體育事業在我國各地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平衡,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差別導致在體育事業上的投資存在差別,社會體育事業發展水平產生差距。因此,要平衡體育事業發展就要在資金投入上逐漸縮小差距,尤其要積極扶持落后地區和農村的體育事業發展,擴大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投資,并積極拓展新的融資渠道,加大在社會體育事業的資金支持。
加快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還要在立法上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規,為開展和發展社會體育事業提供更多的支持。以上所述對社會體育重視程度不夠、社會體育場所場地有限、缺乏資金投入等問題制約社會體育的發展,除了要針對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之外,還要通過立法的形式將發展社會體育事業作為硬性規定,強制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讀體育場館和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做出具體的規定,通過法制化的行政手段來促進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
學校體育教育在整個體育事業中是具有基礎性地位的,我國的體育教育也是十分成功的,在培養競技體育人才上效果顯著,但是學校的體育教育并不全面。今后學校在體育教育上要加大素質教育、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培養,要秉承體育鍛煉人的身體健康的教育思想,將學校教育提升到位全體民眾服務的水平,進行課程與教育方式的規劃。利用好現在學校體育教學的優勢和資源,將基本的運動技能進行廣泛的培養,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在政策上也要更加著力解決當前社會體育發展不平衡以及社會體育不受重視的問題,出臺增強社會體育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為實現社會體育事業科學化管理提供更多的幫扶。
隨著后奧運時代的到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也應當更多的關注社會體育的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我們從傳統的競技體育向著社會體育進行有條不紊的轉型,以面向大眾、服務大眾為目標進行轉變。我國發展社會體育事業存在的問題,社會體育的發展所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環境、健全的制度和設施條件,需要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廣泛的社會投資,當前我國社會體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要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全力的促進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進步。
[1]凌青東,劉志敏.我國群眾體育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遼寧體育科技,2006(6):23-24.
[2]劉玉蘭,張明.公共投入對社區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6).
[3]李宗述,陳偉,李萬來,等.當前全民健身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途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2).
[4]黃元汛,陳元武,郭良繼,等.湖北省群眾體育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學,1999(3).
[5]鄒本旭,方海明,張睿,等.我國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系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
[6]劉芳,馬鴻韜.試探影響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效果的原因及解決對策[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