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高校體育舞蹈的審美特征及審美教育功能研究
曾明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該文研究的是高校體育舞蹈的審美特征及審美教育問題。文章首先闡述了體育舞蹈所具有的審美形象的抒情性、審美標準的國際性以及審美形式的多樣化等特征,然后又進一步從學生美感體驗的培養和審美心理的完善兩個方面探討和分析了高校體育舞蹈所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并在全文的最后提出了利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培養學生三點策略,即:遵循形象性的原則、把握情感性的原則以及創設一個良好的、審美化的體育舞蹈教學環境來提高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審美教育功效,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三點。
體育舞蹈 審美特征 審美教育功能 高校
體育舞蹈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通過體育與舞蹈之間的完美結合,以藝術審美的方式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是廣受高校學生歡迎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然而在目前高校所開展的體育舞蹈教學活動中,很多任課教師卻往往只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身體形態和運動技術水平,卻忽略了體育舞蹈的美育功能。針對這一問題,為了充分發揮高校體育舞蹈的美育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本文就針對高校體育舞蹈的審美特征和審美教育功能進行了研究。
1.1 審美形象的抒情性
體育舞蹈作為一項富有韻律性和節奏性的,講究張弛有道的體育運動,融舞蹈、音樂、服飾以及體態于一體,在具有良好的強身健體功效的同時,極具藝術魅力和欣賞價值。體育舞蹈中的形象,指的是觀賞者可以憑借感官感受到的具體的、生動的形態和姿態,其在美的領域中占有著統治性的地位。而體育舞蹈與其它的難美性體育運動項目相比較而言,其特征就在于體育舞蹈無限地靠近了舞蹈藝術,從而使得其技術動作具有了濃烈的感情色彩,將技術動作力度的剛柔、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與情感類的形態聚合,從而讓每一個生動的、美化的、流動的或是相對靜止的人體姿態都呈現出極具情感色彩的具體形象,以此來展現不同的風格,表達不同的情感。由此利用體育舞蹈形態的可視性,將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的技術動作和形式美的人體形態,鮮明地、具體地傳達給觀賞者,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刺激,從而彰顯了其所具有的審美形象抒情性的特征。
1.2 審美標準的國際性
審美標準簡單來說,指的就是衡量美的對象的客觀尺度,是用來判斷對象的美與丑以及審美價值高與低的客觀尺度。這種審美判斷與邏輯判斷不同,其是一種情感性的判斷。眾所周知,舞蹈和音樂都是無國界的,體育舞蹈,作為一種在國際上通用的形體語言,以一種輕松愉悅的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強烈的感染力,能夠突破地域和文化傳統等客觀因素的限制,為世界各國人民所普遍接受。例如:被譽為“國標舞的奧運會”的英國黑池舞蹈節,目前參賽的選手就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雖然這些參賽選手的國家和地域不同,導致他們在語言、經濟生活和文化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他們在體育舞蹈的審美上卻仍然有著共同的標準。
1.3 審美形式的多樣化
多樣化是體育舞蹈得以發展和流傳的一個重要原因。體育舞蹈各個不同的舞種所具有的各不相同的節奏韻律和自成體系的技術動作以及特點鮮明的舞蹈風格等,無不彰顯了體育舞蹈多樣化的審美特征。例如:摩登舞蹈體現的是高貴雅致,拉丁舞則強調的是自我與個性。由此可知,體育舞蹈所具有的豐富的舞種,以風格迥異的肢體語言體現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從而在審美形式上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征。
體育舞蹈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感知覺,而且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在感官部、中樞部的美感能力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舞蹈作為一項極具藝術性的體育運動,在利用其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對于學生審美需求的滿足及審美心理的豐富和審美過程的完善等多個方面都具有其他體育項目所無法比擬的審美教育優勢。
2.1 高校體育舞蹈在培養學生美感體驗方面的功能
美感是人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愉悅的感覺。美感是一種和諧的情感,也是人的一種高級情感,其在人的各種感覺中處于較高的層次。由此可知,體育運動的美感,就是人對體育活動中審美對象的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而體育舞蹈作為一種藝術性非常強的體育運動項目,其在培養學生的美感體驗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說,高校體育舞蹈在培養學生美感體驗方面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首先,體育舞蹈能夠帶給學生感官的美感體驗,從而發揮審美教育的功能。人的感官包括味、嗅、聽、視以及膚等五個外部感官。在進行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五官感覺是認識外界事物的開始,同時也是美育素質教育心理過程的開端。由于體育舞蹈是一項集體育與舞蹈于一身的體育運動項目,其不但具有體育的強身健體功效和娛樂身心的功能,同時也具有舞蹈陶冶情操和培養學生藝術能力的功能,所以,體育舞蹈對于各個器官所產生的美感有獨特的作用,會帶給學生各種不同的美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美感體驗的發展。
其次,體育舞蹈能夠帶給學生神經中樞的美感體驗,從而發揮審美教育的功效。如果把感官部所產生的感覺上升到人的高級神經中樞所進行的精神活動,那么體育舞蹈中美感的產生機制和傳輸過程就會涉及到人體系統的神經中樞。體育舞蹈作為一項極具藝術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其能夠通過喚醒人的經驗性感覺情感回憶以及恰當地調節大腦中神經組織的興奮和運動節奏的緊張性,對人的美感的產生發揮重要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就會作用于學生神經中樞的美感體驗,從而起到培養學生美感體驗的作用。
2.2 高校體育舞蹈在完善學生審美心理方面的功能
通常情況下,體育舞蹈在培養人的美感時,要經歷形式感知、內容經驗以及意向創造三個遞進的心理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所謂的審美感知、審美體驗以及審美創造。因此,高校體育舞蹈也同樣是在這三個方面體現了其在審美心理整個過程中的美育功能。
首先是審美感知。審美感知實際指的就是人的形式感知,是指審美主體利用審美感官去觀察審美對象的外觀,并把與此相關的信息攝取到頭腦中的過程。由上文的分析可知,體育舞蹈在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都具有美感,正因為其具有這些特征,所以其能夠以此來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能力,完善學生的審美心理;其次是審美經驗。當人的審美感知注意力對審美對象形式進行了動態掃描之后,就進入到了審美經驗的過程。審美經驗的過程,通俗來說,就是人的大腦通過感官,對體育舞蹈的美感體驗進行積累,然后再以所積累的這些審美經驗為內隱,對體育舞蹈的呈現進行認知辨別和直觀感受以及聯想和探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育舞蹈對學生美感的培養主要體現在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想想和審美理解上。最后是審美創造。審美創造是依賴于想象才能夠得以實現的。而審美想象則是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開拓新的意蘊,構建新的表象的心理的過程,其最終的目的是以此來創造富有獨創性的意向。體育舞蹈在這個方面的美育功能,主要體現在其有助于意蘊的拓展和形象的創新上。例如:對于華爾茲的欣賞,如果只停留在其服飾和身體形態的欣賞上,而忽視了其所傳達的內在的意蘊,那么對于華爾茲表演來說就失去了其之所以稱為體育舞蹈的意義,與普通的時裝表演沒有審美區別。而學生在進行體育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只有領略到了其內在的意蘊,對審美對象有了一個直接的、充分的感知認識之后,才能發揮其自我創造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實現審美教育的功效。
2.3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
體育任課教師在開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確保高校體育舞蹈的審美特征得以充分展現,其所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得以有效發揮,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才能夠實現。因此,文章在詳細分析了體育舞蹈的審美特征和高校體育舞蹈所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的基礎上,結合體育舞蹈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一是遵循形象性的原則開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由于審美形象的抒情性是體育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體育舞蹈的審美教育也正是借助體育舞蹈中這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來激發和感染學生的。因此,任課教師在開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時,就要注意遵循形象性的原則,以美引真,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教育的成效。
二是把握情感性的原則開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情感教育。而情感,則是體育舞蹈審美過程中最為活躍的一個心理因素,也是學生進行體育舞蹈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因此,任課教師在開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利用體育舞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情感性的原則,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美感,陶冶性情,進而實現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是通過創設一個良好的、審美化的體育舞蹈教學環境來提高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審美教育功效,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要實現良好的、審美化的體育舞蹈教學環境的創設,利用旋律優美的教學音樂來營造一個良好的聽覺環境是關鍵,所以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配樂。除此之外,一個良好的視覺環境對于審美化的體育舞蹈教學環境的創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任課教師應注意體育舞蹈教室的布置應盡量的整潔優雅,其他教學工具,如:掛圖、投影儀以及錄像機等的運用也要盡可能地遵循審美的原則來擺放和安排。
[1]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溫柔.舞蹈生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馬躍野,張宏巖.“陽光體育”視角下的高校體育舞蹈[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3):139-140.
[4]湯萬松.體育舞蹈之美與審美教育[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3):135-138.
G834
A
2095-2813(2014)11(a)-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