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泳亮
(增城市荔城街第二小學 廣東增城 511300)
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表明了學生在學習的第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籃球押韻操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在第二階段可以從籃球的基本方式,也就是簡單的入門來對籃球進行訓練,并可以加強對學生的鍛煉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在第三階段,就應加強對學生籃球技巧的訓練,加強學生對規則以及相應的裁判知識的了解,并進行相應的籃球活動與比賽。
據相關的時間調查表明,適量的體育活動,有利于加強學生的體制與健康,籃球分層訓練的方式相對較為適合小學生的發展。
體育鍛煉對小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1)由于小學生屬于長身體的階段,所以加強體育鍛煉可以加強小孩的骨骼與肌肉的成長,促進心肺功能,也可以對呼吸系統、血液循環以及消化系統等等方面的身體機能進行強化,對小學生的成長與發育都起到良性效果。
(2)有現代的社會環境相對較差,污染較多,這也就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致小學生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并容易在后天的影響下出現心臟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疾病。而加強體育鍛煉,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強小學生的體制,提高身體免疫力,降低疾病出現的幾率。
(3)體育鍛煉可以對神經系統進行改善,加強神經系統在人體活動的過程中的活力,加強判斷能力,及時對問題做出反應,這也就加強了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并保障機體生命活動較為正常,促進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
(1)首先是由于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對人們緊張的情緒進行緩解,并逐漸的對心理以及生理的狀態進行改善,加強精力集中。
(2)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并且可以將疲憊的心情進行改善,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強學習的效率。
(3)進行體育鍛煉還可以陶冶情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較好的心態,并將自身的學習成果以及熱情得到充分的發揮。
體育鍛煉可以加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團隊精神,而籃球的訓練在體育活動中相對較為突出。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都屬于初期階段,所以對技術性以及概念性的知識難以進行掌握,這就要求按照相應的韻律操來進行訓練,是小學生對籃球的訓練有初步的了解;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卻不適合用這種方式,由于三、四年級的學生相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相對較為穩定,模仿的能力也相對較強,尤其是對一些技術以及概念性的知識理解能力相對較好,這就要求教學的過程中,加入基礎動作的訓練,并進行相對較為簡單的技巧訓練,例如簡單的傳球、運球以及投球等等;在五、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區域穩定,在速度、耐力與力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團隊意識也相對較強,這就應該加強團隊的訓練與技巧的訓練。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加入籃球訓練,可以從根本上加強對學生身體的鍛煉,加強學生身體的體質與協調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學生意志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與團體意識。
在小學要對籃球運動進行普及,就應該對小學生各個年級,各個階段的特點以及心理進行研究,并按照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分組訓練。就是通過以上幾個階段進行研究與明確,并定期組織相應的籃球比賽,加強學生的實戰經驗。
新教改的主要內容就是將學生看做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起到輔助的作用,并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學的主要含義就是將教與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加強籃球的訓練,開展籃球活動相對來講對技術的要求較高,但學生的課堂時間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課余的時間可以進行訓練,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籃球技術學習,鍛煉身體,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由于小學校園進行籃球教學主要是在校園中挑選基礎以及身體素質相對較好的學生進行培養,對其進行有效的籃球訓練,并參加相應的比賽,在此基礎上來加強籃球運動在校園中的影響,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積極性與熱情,并在這一基礎上來促進籃球運動的發展。
對小學籃球分層訓練發展學生的體能地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以下對其進行說明。
(1)由于小學各個階段籃球進行教學與訓練的內容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用的材料進行沖分得利用,并按照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這也就要求對小學的籃球教學通過分層的方式進行訓練。
(2)在進行籃球分層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對小學生的體能進行研究與發展,尤其是小學生還處于長身體的過程,所以在對學生的體能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對學生各個階段的體能進行研究,注意按照學生的實際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方案與計劃,并對經驗進行累計,使教學的方式趨于模式化的方向發展。
(3)在對小學各個階段的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過程中,相應的教師,應按照自己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方案。
(1)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應由學校的領導來制定相應的小組,對學生進行分化之后,有各個級別的體育教師來學生進行訓練。
(2)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并按照教材來實施教學訓練,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體能進行考慮,在對訓練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能超過學生的體能要求。
(3)建立相應的規范與制度,由于學校的籃球在訓練的過程中,應進行制度化的管理,應由相關的管理人員制定有關籃球運動的制度,并要求師生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認真的對其進行落實,此外,還應定期招開工作總結會,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工作開展的狀況進行分析。
對學生進行訓練主要是在體育課堂,這就要求在上課的時候,按照教學的要求對學生的基本動作以及專業知識進行訓練。同時也應在大課間對學生進行訓練,督促學生進行練習,或者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訓練,來對技術進行鞏固。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1)常態化的訓練,首先是在體育課進行訓練,由于體育課每周都有,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加入籃球方面的訓練,例如簡單的基本動作以及相應的籃球比賽等等方面的訓練,這也是加強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與技術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其次就是對課余時間以及課間的時間進行充分的利用,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并對知識進行不斷地鞏固。(2)特色化的訓練,在對小學生進行籃球訓練的過程中,要融入特色化的訓練,簡單的說就是要因材施教,按照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例如自主化的組建與制度化的管理,也就是將籃球運動進行規范化,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以此為依據來進行教學。同時,還應該注重民主化,采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并制定責任制,有教師對學生的訓練進行負責,這種方式相對來講,較為適用于小學生的體制。
由于新教改的逐漸深入,素質教育逐漸深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其主要是強調加強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將體育運動與實際的教學勞逸結合。使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樂趣進行了解,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1]黃永權.小學籃球分層訓練發展學生體能的研究[J].理論研究,2012(8).
[2]喬秀梅.中小學體能促進理論與實踐方案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