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新
(吉林警察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
在現代社會中,作為一門交叉性的應用型學科,運動訓練學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運動訓練活動的基本規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運動訓練學在經濟活動及其訓練實踐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一項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體育經濟項目,散打的技戰術體系不斷完善,競技水平顯著提高,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競技體育項目之一。而散打必須建立在科學完善的教學基礎上,對于優秀的散打運動員來說,要在散打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離不開科學化的體能訓練。因此,如何在散打教學過程中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發揮自身的體能優勢,已經成為散打教學中必須思考并且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作為一項體育競技項目,散打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可以說,取得較好成績是散打運動的起點。有學者明確指出,散打是屬于技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項目,以擊打對手得分為主要目的。為了擊打對手,運動員在比賽中一定要把耐力、速度、力量、反應等各種因素及技術密切結合起來。這表明,散打運動不單純是技能類運動項目,而是對體能有較高要求的運動項目。因此,散打運動一定要重視體能訓練。
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來說,體能訓練又被稱作體力訓練,主要指的是人體在一定條件下,通過長時間的科學的訓練,使自身的身體機能潛力得到最大發揮的大負荷訓練。體能訓練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人體的身體器官及機能系統進行超負荷的適應性鍛煉,以實現提高整體運動能力,培養頑強拼搏精神的目標。在現代社會中,散打運動的競爭日趨激烈,運動員的競戰術水平及競技能力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散打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相持能力更加突出。在這種形勢下,散打運動員就應當更加重視體能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比賽中有效發揮自己的技戰術能力,使自身即使在疲勞狀態或者在不利的環境中也可以保持對抗的穩定性,并根據自身狀況制定出合理的體能分配計劃,確保順利實現自己的戰術意圖。總之,良好的體能有助于散打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得到有效發揮,并最終在比賽中取得勝利。因此,散打教學必須要重視體能訓練。
在當前的散打教學過程中,對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大量實踐證明,要想提高散打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散打運動員必須要有高水平的體能,而體能訓練離不開高水平的體能教練,需要有專業的體能教練指導運動員進行訓練。但是,我們看到,這一問題并沒有引起我國散打項目管理者及教練員的重視。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省級散打隊以及一些專業體育院校的散打隊都沒有配備專門的體能訓練教師。在沒有體能訓練教師的情況下,一些教練員只好“身兼數職”。從這一角度來說,在散打訓練及教學中,體能訓練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利于體能訓練的科學化發展。
一般來說,體能主要指的是身體形態、身體機能以及運動素質等要素。在這三種構成因素中,運動素質是視作體能的外在體現,在散打運動中,運動素質主要包括運動員肌肉收縮力量、體位移動的耗時、保持肌肉持續動作的時間、肌肉群之間的協調配合以及關節活動范圍等內容。由于散打運動員的基本運動能力主要是通過肌肉運動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是運動員在大腦神經中樞的指揮下,通過肌肉運動所顯示出來的機能能力。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很多人認識到,只要通過力量訓練提高運動員的肌肉能力,就構成了散打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國散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主要就是杠鈴深蹲、5000m跑等項目。實際上,散打是一項具有強烈對抗性質的競技項目,對運動員的快肌纖維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散打教學的體能訓練要有針對性。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目前的散打教學中的體能訓練,很多時候都是盲目借鑒國外的經驗,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出現明顯的與散打運動所需要的體能相脫節的情況。
隨著運動訓練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運動訓練活動規律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化,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科學化水平正在受到廣泛關注,科學訓練已經成為散打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必然要求。
在散打教學中,必須要運用科學的理論、技術和手段對體能訓練進行指導,并且要貫徹運動訓練學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體能訓練取得實效。
一方面,要堅持定量化的原則。當前,散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很多時候是盲目的,不夠科學的,教練員在指導體能訓練的時候,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主觀判斷進行。而訓練的定量化有助于提高體能訓練的科學化水平,避免訓練的盲目性。而體能訓練的定量化建立在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及其指標的數據這一基礎之上。因此,科學的定量化的體能訓練有賴于運動員身體機能測評體系的支撐,要對每個運動員在不同訓練時段的身體機能數據進行準確測量和完整記錄,包括運動員的實時生理機能狀況以及疲勞與恢復狀況等。同時,要借助電腦以及信息技術的支持,根據每位運動員的狀況制定當日體能計劃,并且在訓練過程中隨時檢測運動員的負荷及機能狀況,使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更加科學完善。
另一方面,要堅持適時恢復的原則。一般來說,良好的競技成績是建立在高強度的運動負荷的基礎上,沒有高強度的運動負荷也無法有效提高運動成績。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在高負荷的運動訓練之后,必然造成運動員機體狀況的下降,使運動員產生疲勞等狀態,嚴重的時候會導致運動員運動成績的下降甚至傷病。因此,運動員在承受各種運動訓練負荷之后,必須要通過合理的調節使身體機能得以快速恢復,并保持體能的最佳狀態。首先,可以利用賽前加大負荷刺激,使運動員的機體呈現更大的訓練適應性。其次,通過運動員在大負荷刺激之后進行“減量訓練”,引導運動員的機體超量恢復。最后,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合理調節散打運動員的訓練負荷。
首先,合理開展重復訓練。在運動訓練學研究中,重復訓練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復進行某種練習的方法。一般來說,由于重復訓練的強度比較穩定,有助于運動員的大腦皮層及肌肉進行有規律地練習或休息,并可以使運動員的機體得以恢復,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身體技能水平。因此,在散打教學中,教練員可以指導運動員進行重復性訓練。例如,1min快速沖拳擊打沙袋等。通過這些簡單的重復性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運動員的機體技能。
其次,有效進行間歇訓練。在運動訓練中,通過嚴格控制間歇時間,在運動員的機體尚未完全恢復就進行下一次練習的方法,這就是間歇訓練。在進行間歇訓練中,可以有效培養運動員的意志與品質。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安排間歇練習,也有助于培養運動員在疲勞狀態下完成技戰術的能力。一般來說,間歇訓練與其他訓練技巧的區別,在于實施間歇訓練過程中,間歇時間有著科學而明確的規定。具體來說,當運動員的心率在休息恢復到120~130次/min時,才可以進行下一次練習。
再次,重視開展循環訓練。在很多研究者看來,循環練習是一種有效的訓練體能的方法。循環訓練實際上是由多個練習“站”構成的,通過循環練習,散打運動員的集體會留下“刺激”或“痕跡”。通過開展循環訓練,可以顯著提高散打運動員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提高運動員的呼吸系統水平。因此,散打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應當重視循環訓練。例如,組織多人一組進行車輪戰,每人依次與其余幾人進行對抗,直至將對手打倒。
最后,積極開展變換訓練。與其他訓練技巧不同,變換訓練是在變換的條件下進行的訓練,包括變換動作、運動負荷以及訓練環境等。在體能訓練過程中,通過進行變換,使運動員充分獲得時空感、速率感以及力量感等各種感覺。而運動員訓練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可以有效避免運動員出現枯燥、單調的不良情緒,提高運動員參加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因此,應當重視對散打運動員進行變換訓練。例如,有意識把體能訓練課堂放在與平時不同的環境中等。
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來說,體能訓練在散打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使散打運動員在散打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教練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要及時發現問題,不斷采用新的訓練方法和技巧,把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放在重要位置,使散打運動員在各種環境中都能正常發揮技戰術水平。
[1]劉大慶,王王保,茅潔,等.運動訓練學的研究熱點與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
[2]吳長穩,張健,于奎龍.中國運動訓練學理論研究熱點與前景展望[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
[3]盧慶朝.我國散打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綜述[J].湖北體育科技,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