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7月9日 臺灣《中國時報》 編輯丨安東 郵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臺“考試院長”關中日前出書,對島內社會、尤其當局施政以“小確幸”自滿現象相當不以為然,他甚至用了“非常反感、憤怒和不屑”等強烈字眼形容他的感受,可見其憂心之深、期許之切。
“小確幸”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村上曾在文章中寫道:“想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小而確實的幸福感)……就像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后,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贝迳洗簶鋭撛臁靶〈_幸”一詞,意在鼓勵現代生活中的人們在粗糲、干枯的現實中,找到一些讓自己感到幸福的方法與時刻。這個詞匯成為島內流行語后,其意義有了些轉化。但真正了解“小確幸”意涵的人都知道,這個詞匯更深的含義并非指耽溺于軟綿綿、沒有分量的幸福感,而是選擇從一個自己較有勝算的地方出發,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小確幸”的生活態度同樣可延伸出“小確幸”經濟,今天的年輕人不再蜂擁到大企業過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更傾向選擇“小而美”的創業,他們看重的不是規模,而是能不能抓住時代的脈動,創造出領先潮流的賣點。關中愛深責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就像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曾批評現在的年輕人創業以開咖啡店為滿足令他覺得“不可思議”一樣。上一代人對新世代的人生觀與創業觀常有誤解,以為“小”就是不夠大氣、“輕”就是沒有志氣,殊不知這個世代已和過去不同,“微”字當道、創意致勝,“小確幸”也可以創造出鴻鵠之志。
今天的島內社會,無論是年輕人看待自己的眼光,還是島內各界對新世代的觀點,都應有所調整。不妨多多鼓勵并且協助這些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利基與優勢,在創意取勝的年代,創造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