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 10月 19日,基金會秘書長帶領一行志愿者自駕前往貴州松桃、三都、荔波進行愛心鞋第 23、24、25站的捐贈活動。總共 35所村小 5435名孩子收到我們送去的保暖雨靴。同時,基金會代表一對一助學的愛心人士給 45名單親孤兒發放了共計 47000元的 2014年度助學款。
第23站 貴州松桃
每天都在改變
在貴州松桃的捐贈學校,孩子們興奮地圍著我們,連連叫著叔叔阿姨好,沒有一點陌生感。
到達芭蕉完小時,龍平、龍席這對孤兒姐弟倆盯著同行的謝金水秘書長好久。他問他們是不是不認識他了,孩子們很誠實地說:“謝叔叔變老了,頭發都少了。”謝秘書長打趣說:“因為你們都長大了,叔叔當然就老啦。”
兩年來,芭蕉完小變化很大,孩子們的變化也很大。在2012年愛心鞋捐贈后,經過當地電視臺和媒體的隨行報道,獲得了當地教育局和民政局的支持。當年下半年,校安工程撥款將學校圍墻和操場建好了,孩子們的營養午餐食堂也已經建好投入使用。廣東的一名愛心人士艷子女士給這里的孩子每人捐贈了一套校服,龍伙發校長的鼻咽癌好得差不多了,身體也健朗了許多。
我們要快點長大
愛心鞋捐贈結束后,我們一行人跟著龍小洲、龍平、龍席去他們家里看望。龍小洲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出去打工后就沒了音訊,嬸嬸見小洲可憐,就讓他搬過來和自己一家住。嬸嬸家條件也不好,只能讓小洲住在破爛的閣樓上。小洲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平時會幫著嬸嬸照顧弟弟,還會做一些家務活。
龍平、龍席姐弟倆是由年邁的奶奶撫養長大的。再次見到奶奶,她比兩年前蒼老了許多。當我們將助學款交到奶奶手上時,她忍不住嗚咽啜泣。
分別的時候,志愿者對姐弟倆說:“要好好學習哦。”他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說:“我們要快點長大,讓奶奶過上好生活。”
是啊,要快快長大,所有人都希望這些孩子快樂地健康成長。
第24站 貴州三都
19年的情誼
10月23日至25日,志愿者們來到三都,給陽東小學、地祥小學、羊吾小學三所完小的1183名孩子送上了端節(水族的盛大節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的禮物。同時代表一對一助學資助人給蒙義福、潘才花、潘永珍、吳培科、吳培學、劉梅6名孩子送去了2014年度助學款。這是愛心鞋第24站的捐贈,也是連續三年對三都孩子的幫扶了。
19年前,“幫扶三都就是幫扶一個民族,振興三都就是振興一個民族”口號一出,就有73家深圳單位、企業積極參與。19年里,三都的發展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衛生、醫療、教育、經濟都得到了質的飛越。
三都96%的人口都是少數民族,這里住著漢族、水族、布依族、苗族、瑤族等14個民族,端節、卯節、吃新節都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我們過去的時候,正巧他們剛過完49天的端節。地祥小學的校長告訴我們,現在每天他們都要抽點時間練習,準備參加縣里的比賽,去年他們獲得了縣里的一等獎。
愛心鞋發放結束時,天空下了一場陣雨,雨后出現了美麗的彩虹,孩子們都很興奮,老師們都說好久沒見過彩虹了。看著孩子們驚喜的神情,大家都真心祝福他們今年也一樣拔得頭籌。
第25站 貴州荔波
再難的路也要堅持走完最后一程
全世界的喀斯特都“死”了,只有它還“活”著。它就是貴州神奇而美麗的自然風景名勝地,綠色的喀斯特王國——荔波!
與一般的風景名勝地的繁華熱鬧大不相同,荔波雖然美,卻如此貧瘠——道路坑坑洼洼,除了彎道還是彎道,上下坡比比皆是,放眼望去,除了大山樹木還是大山樹木。交通的不便直接導致了當地的貧窮,就連孩子們去上學,也要走好幾個小時。離縣城太遠,又沒有交通工具,外面的設施運不進來,里面的人出不去,這里的人們還過著原始的一個月趕一次集的生活。
整個行程志愿者們都處于顛簸狀態,腦袋一片眩暈,耳朵嗡嗡作響頻繁“失聰”。有的地方不通車,志愿者們步行兩個多小時才到達;還有的地方當地的對接人都不敢帶大家去,怕大家回不來。這樣的路況糟糕到了極點,可大家依然堅持著走完了最后一程。
愛心鞋發放結束后,回想著走過的山路,回想起孩子們期盼、雀躍的眼神,我們相信,有更多的人伸出援手,他們的生活會朝更好的方向走去。endprint